【西藏民俗文化】廖东凡:在拉萨欢度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的来历与年前准备

发布时间:2023-02-20 18:18:00 | 来源:中国藏学出版社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藏历新年的时间与内地的农历春节相差不远,有时竟是同一天。这是西藏各地区都要过的大节日,也是西藏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回大地,除旧迎新,人们对新年新岁寄予了太大的希望和太多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带来幸福、带来好运、带来健康、带来丰收,所有的仪轨习俗,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一见面,都用下面的语言互相祝福:

扎西德勒彭松措(祝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阿妈巴珠工康桑(愿富态的女主人健康快乐!)

丁朵德勒吐巴秀(愿年年岁岁幸福永久!)

朗央总久拥巴秀(愿岁岁年年福寿齐全!)

藏历新年,客厅要摆放各种各样的供品张鹰摄

西藏过年的变化

据藏族老人说,在非常古老的年代,雪域高原并不是在冬天和春天交接的时候过年,而是在初秋或者深秋过年。《旧唐书·吐蕃传》说:“不知节候,以麦熟为岁首。”《新唐书·吐蕃传》也说:“其四时,以麦熟为岁首。”这在西藏古代都是有过的。

现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拉萨河地区,都是在青稞黄熟的时候,过一年一度的“望果节”。届时农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骑着装饰华丽的马,背着经书,带着彩箭,还有丰收的青稞、小麦和蚕豆,围着丰收的田地不停地转圈,祈请雪山神、土地神和江河神不要降下冰雹,保佑庄稼丰收。据说这些都是远古时代麦熟时过年的遗存。还有,拉萨东部的工布森林地区,山民们不是藏历正月初一过年,而是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这时候,河谷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归仓,狩猎的季节快要来临,大量的木柴已经砍伐堆码在村寨周围,工布地区农牧的大忙季节已经过去,可以一心一意地过年了。他们跑马、射箭、歌舞、举石头,据说,工布新年就是古代“麦收为岁首”的见证。

根据《隆多喇嘛全集》的记载,远古时代西藏的岁首有七种,分别相当于汉地农历的月份是:

1.时轮经:三月初一为岁首

2.四部医典:正月初一为岁首

3.四座经:十二月初一为岁首

4.五行释者:十一月初一为岁首

5.俱舍论:七月十六为岁首

6.日藏经:九月十六为岁首

7.因缘经释:八月十六为岁首

藏民族的祖先们,经过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天文历法,形成了自己的历法。至少从1027年(丁卯年)开始便采取了与汉族地区农历相类似的历法,形成了藏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惯。

藏历新年吉祥彩斗(朝苏切玛)上插的酥油彩塑牌

新年以前忙准备

从藏历十二月开始,拉萨人便为迎接新年忙得团团转了。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是对门前屋后和庭院进行彻底清扫,铺垫新土,洒上净水。用白粉画出妙莲、宝伞、海螺、法轮、宝瓶、胜幢、金鱼、吉祥结等八吉祥图案。清除室内的垃圾,打扫屋顶的扬尘,在厨房墙壁上画出象征龙神的蝎子,还有日、月、麦穗、炉灶、奶桶,以及表示吉祥永固的雍仲图,给人一种里外一新、喜气盈门的感觉。

准备新年食品和供品是另一件大事。人们炸出各种形状的卡色(油炸果,又叫油香),把它层层叠叠码放在瓷盘木盆上面,横一排竖一排码得很高很高,藏话叫“德嘎”,是敬神的供品,“德嘎”上面,还要摆放糖果、桃干、杏干、葡萄干、奶渣等等食品。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个羊头,羊头有的是真的,有的是用酥油面粉制作的。羊头是吉祥物,有表示一年开头交好运的意思。有这么一句谚语:“藏人摆羊头,汉人放鞭炮。”可见对羊头的重视。

还要准备一个彩色的木盒,称为“朝苏切玛”,木盒一分为二,一边装满麦粒,一边装满糌粑,上插鸡冠花、染色的青稞穗,酥油花贴成的日月牌,木盒周围绘满吉祥案,这是大年初一祝福迎祥的物品。人们还要在盆盘里培育青稞苗和麦苗,经过若干天的精心护理,青稞和麦苗长得一片青绿,使屋子里春意盎然,充盈着新春的喜气,也是预祝丰收的意思。

藏历新年吉祥彩斗

在此期间,还要酿制青稞酒,准备酥油和牛羊肉,缝制新衣服、新靴帽,换上彩色窗帘、门帘,换上新的卡垫、新的桌布,总而言之,里里外外都要“新”。

(本文原载廖东凡著:《节庆四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廖东凡著:《节庆四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