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5讲:大司徒绛曲坚赞

发布时间:2023-02-19 13:31: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第2编 元朝西藏历史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统一、隋唐统一之后第三个大一统时期,为中国历史版图的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元朝时期将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在中央设立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任命官员、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建立驿站、驻扎军队,实施了充分有效的行政管辖,让西藏地方更加密切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有许多人物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许多事件感人肺腑,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壮怀激烈的伟大情怀,看看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第15讲 大司徒绛曲坚赞

在元朝西藏地方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比如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八思巴,还有一位就是这里要介绍的大司徒绛曲坚赞。他是元朝帕木竹巴万户长,也是出自朗氏家族的一位重要领袖人物。

一、绛曲坚赞早年经历

绛曲坚赞(byang-chub-rgyal-mtshan,1302—1364),意为“菩提幢”。按照族谱传说,他是吐蕃时代朗氏家族的后裔,这个难免有附会的成分。但是,他们与帕木竹巴噶举派有着密切的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1158年,噶举派达波拉杰(dwags-po-lha-rje,1079—1153)的弟子帕木竹巴·多吉杰布(Phag-mo-gru-pa-rDo-rje-rgyal-po,1110—1170)到帕木竹巴建立丹萨替寺,成为帕竹噶举的始祖。帕竹噶举派与朗氏家族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并为帕木竹巴万户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绛曲坚赞1302年出生于乌思藏帕竹地方(今桑日县境内),在今山南市乃东地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那个时代来讲,受到了良好的宗教知识教育以及社会知识教育。大约在1313年,他被派到了萨迦地方,也就是当时西藏地方政府所在地。因做事勤勉,且才华出众,深得萨迦寺住持达尼钦波桑波贝的赏识和器重。在这里接受训练有两重的含义:一方面是接受行政管理能力培训,并接受处在西藏地方首领地位的萨迦政权的领导;另外一方面也跟萨迦派的宗教领袖学习相关的宗教知识,这也是萨迦地方政权指导地方各个万户势力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大约在1321年,他结束了这一段培训和学习历程,回到了帕木竹巴万户。帕木竹巴万户是地方政治势力和帕木竹巴噶举派结合在一起,即一个家族和一个教派相互结合的一个地方万户,绛曲坚赞将是这个万户首领的继承人。他在萨迦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学到了丰富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另外一方面也感受到萨迦派政教势力,特别是世俗势力对帕竹万户的不公。也就在这个时候,在他的内心里萌生了自我奋发、自强发展,治理好帕竹万户的愿望,甚至暗暗立下取代萨迦的誓愿。当时西藏地方萨迦地方势力有着很大的权力和广泛的影响,比如萨迦寺的建设,都要由萨迦本钦(sa-skya-dpon-chen)发动各个万户力量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西藏地方的各个万户在接受朝廷册封任命的同时,也要接受萨迦地方政府的领导,承担相应的工程义务、出资出力来支持萨迦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拥戴萨迦地方领袖,如果其他教派或者政教势力敢于挑战萨迦的权威,也会受到其他各个万户的联合抵制,或者围攻。

二、担任帕木竹巴万户长与帕竹万户的崛起

1321年,绛曲坚赞接受萨迦派的任命,回到帕竹万户所在的乃东地方。1322年,元朝廷册封绛曲坚赞为帕竹万户长。此时的帕木竹巴万户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挑战,绛曲坚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履行职责的艰难历程。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和发展帕木竹巴万户经济入手解决突出问题,对内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增强帕竹万户的经济实力,对外则有理有利有节地扩张帕木竹巴万户的势力。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内部凝聚力。这一系列的举措自然会对萨迦地方政权形成挑战,相应地也会面临萨迦地方政权给予的强大压力。所以,绛曲坚赞要带领帕木竹巴万户异军突起,首先必须应对萨迦以及与萨迦结合在一起的雅桑万户、蔡巴万户,乃至止贡万户等的围追堵截,有些是依照元朝的法律规定,有些则是萨迦地方政权根据自己的利益实施,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帕竹万户崛起路上无法绕过的巨大障碍。也就是说帕竹万户的崛起,首先面对的最大的障碍或者一堵墙,就是萨迦政权手中握有朝廷支持这个尚方宝剑,在西藏地方对其他各个万户拥有绝对权威,但绛曲坚赞并不灰心,他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

绛曲坚赞刚一上任就遭遇到帕木竹巴与雅桑万户之间的辖土纠纷官司。1324年秋天,绛曲坚赞派往大都朝觐的使者勋奴云丹和衮布坚赞,请回了册封绛曲坚赞为万户长的皇帝诏书、萨迦帝师法旨和镇守西藏地方的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的令旨,成为合法的万户首领。1325年,绛曲坚赞即试图通过诉讼的方式,由朝廷派来的官员审理案件,以解决与雅桑万户的辖区纠纷。根据绛曲坚赞的说法,虽然他诉讼获胜,但是雅桑通过金钱贿赂并得到蔡巴万户,特别是萨迦本钦的支持,依然无法要回土地。在与雅桑的军事争夺中还曾以失败告终,双方的争执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年,1349年,萨迦本钦旺秋贝负责纷争审理,绛曲坚赞依然胜诉,但是却反而被戴上脚镣手铐。绛曲坚赞不得已便先后派人到大都呈报朝廷,并且获得了王子的令旨和宣政院的劄付,但是雅桑依然没有退还所占帕木竹巴的领地。更为严重的是,在萨迦帝师的指使下,萨迦本钦旺尊还将绛曲坚赞抓了起来,用皮鞭抽打,使他身上皮开肉绽,在一个多月中只能俯伏而卧。

但是肉体上的折磨并没有摧毁他的意志,本钦强行让其交出虎钮印章,甚至另外派人担任帕木竹巴万户长,他让守护乃东官寨的官员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幸好本钦索南贝主持公道,在有人说绛曲坚赞是反叛者时,他启奏皇帝为他辩解。等到他要挑战萨迦权威的时候,雅桑万户、止贡万户、蔡巴万户和萨迦本钦联合起来,以审理诉讼的名义逮捕了绛曲坚赞,给他戴上枷锁。本钦加瓦桑布甚至还试图将绛曲坚赞暗中处死。直到后来双方重新爆发武装冲突,萨迦也从幕后支持走到前台,与雅桑、蔡巴、唐波且等一起遏制帕木竹巴的崛起。

1348—1350年,绛曲坚赞一方面走司法诉讼程序,一方面与对手展开军事上的拉锯战,逐渐扭转危局。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对他比较有利的事,就是萨迦内部发生内讧。萨迦地方政权的掌管者是昆氏家族,恰那多吉的儿子达玛巴拉去世以后,家族面临着传序中断的危险。元朝廷根据萨迦昆氏家族和教派势力的要求,把当年流放在江南普陀山的达尼钦波桑波贝召回萨迦,让他多娶妻妾,繁衍后代,结果他生了十多个孩子,家族是兴旺了,但是家族内部却面临一个谁来继承的问题。最后的结果由帝师贡噶罗追坚赞(1299—1327)将萨迦的拉章分为细脱拉章、拉康拉章、仁钦岗拉章、都却拉章四大拉章,各个拉章都有一位萨迦派的继承人掌管,满足了这些贵族们担任拉章首领的愿望,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内部分裂的危险。四大拉章之间在利益、管理范围各个方面都有交叉,同时也都有矛盾。萨迦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对绛曲坚赞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他一方面和萨迦派领袖努力保持着良好的从属关系,另外一方面,积极争取于己有利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后来等到他的势力逐渐扩大,并控制了雅桑、止贡乃至其他万户的时候,他便和萨迦中坚决遏制自己的势力公然决裂。1349年,绛曲坚赞已经击败了受到萨迦派支持的雅桑万户、蔡巴万户、止贡万户,控制了前藏的大部分地区,并开始进兵后藏。1354年取代萨迦政权。

三、受封司徒和大司徒

1350年,绛曲坚赞派遣使者进京奏报,元顺帝承认了绛曲坚赞的既得权力和地位,赐给他万户长银印两枚。1354年,绛曲坚赞又利用萨迦派内讧机会,发兵包围萨迦寺,收缴了元朝赐予萨迦世代管理乌思藏的敕封,兼并后藏大部分地区。至此,以绛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政教势力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取代了萨迦派地位。此时他派人到朝廷请示,获得元顺帝的赏赐、封号和认可,并获得了司徒的名号与印信。1358年,元顺帝赐封绛曲坚赞为“大司徒”,令其子孙世袭,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他的万户长是由朝廷来册封的,虽然在家族里可以世袭延续,但是要获得朝廷的册封和任命。朝廷前后册封的是司徒、大司徒名号,确认了他在西藏地方的领导地位。几年后,他利用萨迦内部的矛盾,保护萨迦宗教首领,也就是担任元朝帝师的宗教首领,甚至保护西藏地方的行政首领,即萨迦本钦或乌思藏本钦。在萨迦内部出现矛盾分裂的时候,他依然坚定支持其中被他认为是正义的一方,不仅赢得了外部的支持,而且也赢得了包括萨迦昆氏家族内部一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他派人到朝廷朝贡并获得皇帝册封的大司徒名号和印信,这一名号也成为他在著作或者帕竹万户里面经常使用的一个称号,从而有了大司徒绛曲坚赞的名字。他在行政上所表现的领导才能以及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持续的成功,并为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更加丰富的治理经验,从而使帕竹万户在各个万户并列和纷争的状态下,特别是在萨迦政权的统治下凸显出来,进而取代了萨迦政权对西藏地方的统治。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绛曲坚赞领导的帕木竹巴万户代替了萨迦在西藏地方的首领地位,但是绛曲坚赞并没有自行其是,或者自我称王,而是继续服从朝廷,听从安排,并通过法律程序,实现自己的目标,请朝廷封授职官(司徒、大司徒),切实履行地方行政首领的角色和职责。

四、严以律己的典范

绛曲坚赞能够取得人生成功并带领帕木竹巴万户获得地方统治地位有多方面原因,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好学的品格,也有做人做事始终恪守的原则,还有相当深思熟虑的谋略和很强的执行力。绛曲坚赞律己非常严格,对属下同样制定了严明的纪律,比如在乃东、贡嘎这两个帕木竹巴核心的堡寨,他要求官员绝对不允许放纵,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团结一心,精诚共事。在做人做事方面,他从自身做起,首先做严以律己的表率。史书里甚至称赞他,“王城三围,内围俱守净戒,禁醇酒妇人,外围以十善良律,悉守王法,司徒自奉甚谨严。过午不食,不饮酒,为僧俗之表率,莫不尊为法王”。内围俱守净戒就是把佛教的戒律作为自己信守的准则,以自己的言行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影响下属,从而使帕竹万户的风气为之一变,这就和萨迦派后来的政教首领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萨迦教派由于受到朝廷的支持,在西藏地方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宗教影响,又疏于管理,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仅持戒不严,甚至贪赃枉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逐渐地远离了民心,而绛曲坚赞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这些都成为此消彼长、此强彼弱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制度建设与宗教文化事业

绛曲坚赞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和相关措施,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他建立了西藏地方的“宗”(rdzong)的制度,类似于内地的县级行政单位。他把元朝在西藏地方建立的13个万户加以改造,替代以新的制度,广泛推行庄园制度,在贡嘎、扎喀、内邬、沃喀达孜、桑珠孜、伦珠孜、仁蚌等乌思藏的紧要的地方建立了13座大城堡,成为“宗”一级行政单位的核心,取代了萨迦时期的“万户”制,设立十三大宗,各宗设有宗本(rdzong-dpon,相当于县长),宗本均由绛曲坚赞直接任命,每三年轮换,这是西藏地方政治制度上的一项创新。绛曲坚赞还根据吐蕃时期的“十善法”,结合元朝在西藏地方实施的法律制度,制定了《十五法典》,即:1.英雄猛虎律;2.懦夫狐狸律;3.官吏执事律;4.听讼是非律;5.逮解法庭律;6.重罪肉刑律;7.警告罚锾律;8.胥吏供应律;9.杀人命价律;10.伤人处刑律;11.狡赖赌咒律;12.盗窃追赔律;13.亲属离异律;14.奸污赔偿律;15.过时逾约律。五世达赖喇嘛在《西藏王臣记》中高度评价《十五法典》,认为绛曲坚赞欲以吐蕃先代法王所制十善法规作为准绳。若能如此遵行,则既不舍弃贫弱,又不纵容强悍,洞察真伪,分清皂白,则能使全藏安宁,虽老妪负金于途,亦可坦然无虑,有杀人者不抵命,不作二命同尽等造罪之事,而行赔偿命价之法。诸如此等运用巧智做出详规,犹如展开白练笑迎远来嘉宾。

在宗教文化上,绛曲坚赞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帕竹主寺丹萨替寺为中心,新建了泽当寺。绛曲坚赞亲自掌管泽当寺,主张不分教派,摈弃门户之见,从而聚集了不同宗派的众多高僧大德,各自分别修行不同教派的教法、传习他们的经典,促成不同教派之间的互相吸收和融合。绛曲坚赞还在这里首创学僧的辩经制度,为佛法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泽当寺也为培养各教派人才,包括一些行政管理人才发挥了作用。绛曲坚赞强调世俗官员首先要接受宗教方面的知识和戒律规范,同时树立正确的为官原则和道德。他还邀请仁钦那杰译师等学者校订泽当寺金汁书写的全套《甘珠尔》和《丹珠尔》,自著《大司徒遗教》。在遗教中明确指出,所建立这些宗的宗本即宗的长官都由他自己来任命,几年一换,考核政绩的优劣,决定取舍。他主管内部还有一些独特的要求,比如种树,大司徒在自己的遗嘱中说:“在我们所管辖的全部地方,每年要保证栽种20万株柳树,要委派管理柳树林的人,并进行清点查验,查明底细。种树的好处是,维修官房寺院,修葺僧俗差民百姓的住房,修造船只,因此不能不种树。人人都要管好无穷无尽的宝藏——发菩提心和植树。由于所有地方的沟谷平川都树木稀少,因此要根据时令季节,一些时间禁止砍树割草。要用锋利的镰刀和兵器划出地界,在划出的地界内要种上树。”目的是什么呢?既在于美化环境,也为地方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而且甚至规定所属官民都要承担起这一份责任。这些记载实际上让我们了解到,在他管理之下,有很多不同于以往的做法,相应地也会对这一地区环境变化产生某种积极的影响。

绛曲坚赞认为萨迦派内讧并导致衰败与众娶妻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严格要求他统治下的朗氏家族官民,不要多娶妻子,严格遵守他规定的婚姻制度。《大司徒绛曲坚赞遗教》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后裔之中,在家的俗人多了也没有益处,各家留一个在家俗人就可以了,娶妻室娶一个就足够了,不要娶两个,若妻子不生子女,则可再娶一个。在娶妻婚配时,不得娶外部的首领、达官、大德和有权势者家的女子为妻,应娶我们政权管辖区域之内,受到人们称赞的父祖良善的上等人家的女子为妻。”娶妻就是为了延续后代,而不允许造成分裂。他还对官员选择配偶有明确要求,包括十分清楚地了解对方家庭背景,不要选择不同势力的官员和贵族子弟的女子,一方面怕她们不遵守规矩;另外一方面怕她们和所属家族内外联合影响到帕竹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违背者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

绛曲坚赞还严格限定土地买卖,特别是贡嘎和乃东辖下的土地不允许买卖,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和统治基础的牢固。

六、《朗氏世系史》一书的写作缘起与目的

绛曲坚赞事业上有很多突出的功绩可以留给后人,他自己还写了一部史书,即《朗氏家族史》或者《朗氏世系史》,也称为《朗氏宗谱》,目的是记录家族历史,总结自己40年政治生涯的经验和教训,为后辈子孙们留下了宝贵的智慧,是一整套旨在巩固朗氏家族长远统治的权术和家规家教的汇集,也为研究14世纪前后西藏地方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在这本书中,绛曲坚赞收录了家族资料,并把朗氏家族的历史追溯到非常遥远的时代,甚至包括他的祖先在吐蕃时代的一些功业,也神化了家族的历史。书中还讲到大家都很熟悉的格萨尔故事,包括有关格萨尔人物事迹的记载,有地点,有名称,有时间,为后来格萨尔故事的流传,在文献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很值得去挖掘。他还记载了元朝对西藏地方所采取的分封制度,西藏地方纳入元朝中央王朝行政管辖之下以后,元朝统治的西藏地方所采取的诸王分封制度,即把西藏不同地区以万户或者以地方势力为单位,作为蒙古王子的封地加以划分,不同教派和政治势力分属于不同的王子,比如蒙哥汗与止贡派,忽必烈与蔡巴派,阔端与萨迦,旭烈兀与帕木竹巴等,是元朝诸王分封的真实写照,这些都在《朗氏家族史》中被细致和全面地记载下来,保留下来。书中还讲到了帕木竹巴万户与遥远的伊利汗国伊利汗旭烈兀之间的联系,讲到了元朝在西藏地方建立驿站,元朝在西藏地方派官员清查户口,宣政院官员到西藏地方考察、设立法庭,裁判各万户之间的争端,辨析重大是非等,记载了西藏地方各个万户的此消彼长,矛盾纠纷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冲突的焦点。

书中还讲到了元朝管理西藏地方的一些情况,包括从元朝中央到西藏地方基层存在的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有关基层组织及运转,该书做了大量的记录,也包括西藏地方向朝廷负责驿站的供应,交纳赋税等情况。讲到了西藏地方各个教派、各个万户之间发展转折,乃至于兴衰的情况。绛曲坚赞在书中总结了他自己40年的从政经验,给大家特别是他的子孙后代、官员提出了细致完备的要求,同时也把当时的各个地方势力和帕竹之间的关系一一作了梳理交代,谈到了双方的共同点、矛盾焦点以至应对办法,可以说教导苦口婆心,对他的子孙后代怎么做一个正派的人,怎么为官,特别是怎么吸取潜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要阅读历史,要了解箴言、学习智慧、借鉴成败得失,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也一再强调官员不能饮酒,不能纵欲,甚至一些具体的礼仪,比如在公共场合,举手投足都有规范,都有要求。如果违背的话,也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所以绛曲坚赞这本书写的是家族史,展示的是元朝西藏地方波澜壮阔的当代历史,谈的是个人的智慧或者经验积累,有大时代有小历史有小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元代中后期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而且充满了故事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本书的史学价值非常高,不仅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第一人称的口述,更因为他是带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叙述的,没有为自己作掩饰、作辩护,也没有隐瞒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与我们看到的在同时代或者此前此后的教法史,乃至于以历史为主要内容的著述相比,都显示了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这里还保留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元朝法律制度在西藏贯彻的情况,就让我们了解到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不仅依靠当地的法律,依靠习惯法,也直接将国朝大法元代的典章推行到西藏地方,贯彻到基层。而绛曲坚赞自己的崛起,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或障碍,他面对的是萨迦地方,就是朝廷任命和支持的西藏地方政权,但是他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特别是在元朝官员的监督裁判下为自己争得权益的。当然这本书里也表达了他对萨迦地方政权一些人一些事的不满,也包括对朝廷派往西藏地方这些官员偏听萨迦派一面之词,忽略帕竹万户自身正当利益的一些做法的不满。对有些人物的一些作为,心存怨恨。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思的历史细节,比如书中说他见到的元朝宣政院派往西藏地方的官员,有些人会讲当地的藏语,而西藏许多地方官员同样也懂蒙古语,了解西藏和内地的风俗习惯,也通过这些人物,通过他们的交流,他们的言行,包括饮食,交往礼节,互相关联起来,加深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此外,绛曲坚赞还在书中反复提到帕木竹巴内部要讲忠诚、讲团结、讲尊重戒律规矩、多读箴言历史;反对厚葬,反对搞长久的祭奠活动,或者借机掠夺百姓等,很值得学习并积极思考。

当然,作为地方负责管理万户的官员,朝廷册封的司徒、大司徒,朝廷的认可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他们获得权力、在地方拥有权力的最主要的依据。他的权力是来自皇帝的任命、皇帝的册封,而不是自我获得或者由选举而来。在藏文史书里,包括在大司徒绛曲坚赞的《朗氏世系史》这本书里,处处显露出对朝廷法律的尊重,对皇帝圣旨、皇后懿旨乃至驻扎在西藏地方的诸王令旨的遵从,可以说不胜枚举。因为西藏地方各个万户之间发生矛盾,包括土地之间的管辖地方的调整,都必须依照朝廷的法律、皇帝的圣旨、皇后的懿旨、王子的令旨来执行。因为在当时的西藏地方驻扎着镇守地方的王子,他们带着军队稳定地方局势,平息叛乱,履行职责。《朗氏世系史》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更主要是它为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元朝中后期西藏历史的巨幅画面,意义重大。所以绛曲坚赞和他的史书也因此而永留史册,成为非常经典的历史著作和文献参考资料。

【选编自张云主编《西藏历史55讲》(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一书】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