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的银印,见证统一多民族国家有效管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0 19:36:00 | 来源:​民族文化宫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现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印面呈正方形,印纽为后坐前立虎,印文阳刻满、蒙古两种文字,由左向右六行,左三行为蒙古文,右三行为满文,汉文译为“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印座侧面以满、蒙古两种文字阴刻“康熙二十五年四月”。此印造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是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郡王的重孙的官印。

❖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边长10.5厘米,厚2厘米,通高11厘米,银质。

翁牛特左翼在哪里?

札萨克是什么级别的官?

翁牛特旗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从清初开始,一直分为左、右两翼,也称为左、右两旗,1956年合二为一,称翁牛特旗。

清王朝将蒙古部落以旗为单位建制,实行盟旗制,旗之上是盟。这种盟旗制来自传统的会盟,后来逐渐发展为社会组织制度,变为颁布清朝法令、处理蒙古事务的一种形式。各旗的首领即执政官称为“札萨克”(蒙古语意为“执政官”),故旗又称札萨克旗。

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建立札萨克旗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蒙古各部的旗最早设于天聪八年(1634年),首设十三旗;至康熙九年(1670年),漠南蒙古二十四部设置四十九旗,总称为内札萨克(即内蒙古),至此漠南蒙古设旗管制过程基本结束。同时,清王朝亦不断向漠北、漠西蒙古各部扩张势力,经过康、雍、乾三代,蒙古其他各部也不断被纳入盟旗制度。

翁牛特旗是清朝首封的十三个札萨克旗之一,该机构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当时分设翁牛特左、右二旗。翁牛特意为“神圣的山”,最初为蒙古部落名称,因原部落人信奉山神而得名。翁牛特即“有王的部落”,“翁”就是“王”的意思。

这枚银印承载了怎样的历史?

官印是政权机构、官员的权力凭证,广泛钤用于各种公文,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建立札萨克旗的进程中,清王朝亦颁发札萨克印,这是清王朝对各旗札萨克封授中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物,是札萨克权力地位合法性的重要标志物。

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银质官印是除御宝外实际印信中的最高品质,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三品以下皆用铜印;在钮式上,御宝用龙钮,公、侯、伯以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都用虎钮,其他官员用直钮(后演化为圆柱钮)。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为虎钮银质官印,由此可见其品级。

清王朝推动了印与王权的神化,持官印者要在开印、封印与受印时顶礼膜拜,以示对官印的尊崇。因此,一年一度的官印封启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仪式。同样,蒙古各札萨克旗印亦有一年一度的封启仪式,期间各札萨克身着官服,通过隆重的仪式程序表达对皇权的服从和崇拜,也彰显札萨克对自身所拥有权威的合法性的层层强化。

此枚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清代的官印制度和设官镇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显示出蒙古社会各札萨克在清王朝的政治地位,是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见证。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