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研动态 | 新展介绍】雪域星光——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展(之三)

发布时间:2023-01-09 20:51: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王俨思 | 责任编辑:

“雪域星光”之西藏的细石器

“雪域星光——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展”入口处的展柜里静静地躺着14个西藏旧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它们很“小”,尺寸多在2-3厘米之间,最大的不超过5厘米。它们很“大”,承载着西藏史前时期的灿烂文明,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小展品”。

这14件石器是艺术家、擦擦研究专家李逸之先生向西藏文化博物馆捐赠的藏品,采集于西藏阿里日土县和噶尔县。它们属于细石器,名为刮削器,边缘锋利,有明显打击修整过的痕迹。

西藏文化博物馆藏刮削器

刮削器是一种小型生产工具,在西藏发现的细石器中,这类石器占有很大比重。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古代先民用来切割、剥皮、去毛的工具,具有一器多用的功能。其刃部的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用途。青藏高原发现的刮削器种类有边刮器、端刮器以及矩形、盘状、条形等刮削器,体现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创意。

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石器加工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多与木、骨等材料组合成复合工具使用。主要存在于采集和渔猎经济中。与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相比,细石器要求制作者具备更加严谨的设计思路和娴熟的技术。

西藏的细石器年代跨度较大,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早期金属时代。西藏境内首次发现细石器是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宗溥在藏北那曲采集到的一件细石核。此后随着我国西藏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在日喀则聂拉木县、那曲申扎县、阿里普兰县、阿里日土县多地采集到细石器遗存,在年代稍晚的昌都卡若遗址和拉萨曲贡遗址中也发现有细石器。

西藏细石器选用的原料种类较多,包括硅质岩、燧石、水晶、石英、黄玉、碧玉、玛瑙、变质粉砂岩、火山岩等,主体原料以棕红、绿灰、黑、灰白等色硅质岩类及燧石为大宗的石料,岩质紧密细腻,有别于西藏旧石器工艺传统的以角岩、片麻岩为主的原料,以及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工艺传统以角页岩、板岩为主的原料。

陪伴人类走过了百万年的历史,这些小巧的石器现在被安放于博物馆展厅的一隅,不似金银珠宝般闪亮,也不似锦缎绫罗般精致,路过的观众只匆匆一瞥。但这些朴素的石器所呈现出的是高原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束璀璨星光。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