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西藏发展论坛》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2-12-28 16:57:12 | 来源:​西藏发展论坛 | 作者: | 责任编辑:

目录

catalogue

摘要

abstract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内在逻辑及价值意蕴

张贵群   张  旭

摘 要: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其中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是在立足中国实际,延承中华传统文化,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吸纳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中形成的,在实践中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创造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推进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内在逻辑;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探析

孙  瑶

摘 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实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时代关切,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底蕴和实践基础,丰富的内容呈现和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践要求,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长期执政

邹  谨

摘 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既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也体现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长期执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长期执政提供了重要保障。新征程上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和运用“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十个坚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党的自我革命:内在逻辑、精神品格、实践路径

梁  宁

摘 要: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有其内在逻辑、精神品格和实践路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是党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之必然路径,也是党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矛盾问题之必然举措。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坚强意志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已形成了刀刃向内的自我批判精神特质,凸显了改造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念。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唯有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才能赢得更大荣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共同富裕:内涵、价值与路径

向秋翁姆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矢志不渝的重要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为其努力奋斗,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从价值蕴意而言,共同富裕是人民富裕程度的“质”和“量”的统一体。从量的角度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质的角度而言,共同富裕服务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美好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基于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价值蕴意的把握,通过实现“量”的增长、“质”的飞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多吉班丹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首次将这一重要论断写入党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现代化理论的渊源,蕴含了思想解放、科学理性的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之一。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受到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逐步成型,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范式。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社会主义


统筹审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之关系与内涵

才让东知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断,为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文章认为:首先,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本身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历史的纬度分析了发展和安全的内涵。其次,从战略内涵看,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是与新发展格局相对应的,实则是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最后,从实践的纬度,指出构建新安全格局要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层面发力,从而打造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关键词: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百年大党党内法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兼及地方党内法规研究趣向

包金运   张春梅

摘 要:深化党内法规研究是完善政党制度、健全党内制度体系的应然进路,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化依规治党的实然举措。建党百年来,学者们关于党内法规的研究主要围绕语义范畴、制度建构、实践框架、同国家法衔接等维度渐次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利用CiteSpace及计量学理论对样本分析后发现,关于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的研究尚存在学科视野狭隘、内容深度欠缺、方法思路单一、实践关注不深等短板。文章提出应立足百年大党制度建设经验,从学科跨通、国际政党法治、研究方法等多重域场展开学术探讨,以助推新时代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研究在基础理论、制度完善及实践机制上的全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地方党内法规;文献计量学


边疆治理视域下西藏发展与稳定关系研究

李云龙

摘 要:发展与稳定是边疆治理的经典叙事,也是西藏工作的中心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两者关系事关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西藏的发展与稳定问题既具有边疆问题的共同性,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为研判西藏发展与稳定问题实质和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和根本理论遵循。只有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才能准确辨析两者之间的复杂联系。实践中,需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发展和稳定的关键环节,同时把民族工作摆到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引导藏传佛教在西藏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治边稳藏;发展稳定;民族宗教;民生


团结奋斗视角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探索

肖玉菁

摘 要: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宝贵经验,始终贯穿党的百年伟业,贯穿西藏发展始终。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形成的团结奋斗理论,在西藏具体实践中得到特色发展,是科学指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理论必然。新征程,把握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工作目标、实现伟大梦想需要西藏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现实必然。

关键词:团结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建构

乔秀丽   张丽娟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应对“两个大局”的转变、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三者有机统一”、防范化解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之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出场。从互构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安全是国家安全建设的使命要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动力保障,乌克兰危机背后的价值认同与政治安全则是二者逻辑关联照应现实的深刻反思。从理论逻辑的研究视角而言,二者在价值目标、民族国家共同体、系统思维方面呈现多种理论样态。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理论建构


民族地区高校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研究

任  雪   吴春宝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民族人才和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使命,尤其是在厚植各民族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共同体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常态化教育引入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的重要责任。为提升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要以深化教育内容的理论宣传、增强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促进教育目标的有效实践,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体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贯穿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切实提升铸牢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研究

土旦曲培   扎西群措

摘 要:民族团结为国家昌盛、繁荣发展的基础,是维护和平,确保长治久安的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属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安定的桥梁。一部中国史实质为一部多民族彼此交融和统一发展的历史。从长征时期的“彝海结盟”等民族团结佳话,到一批批军人、医师、干部、教师等到西藏、新疆等地支持当地建设,各族儿女始终团结一心加油干,结出了民族团结硕果,这些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事例支撑。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民族工作面临全新任务与要求,因而在民族团结议题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


03

理论探讨


西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人口流动———基于县域数据的空间实证分析

包倩文

摘 要:人口变动与空间再分配,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十四五”时期,西藏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要解决好作为经济发展空间载体的区域经济与人的发展的匹配问题。文章从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口要素流动的角度对西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在整理西藏县域统计资料和各县自然禀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升级指数,通过空间实证分析发现,西藏县域人口存在空间集聚的趋势,整体上向省会中心集中,局部向各县县城集中,其中,第一产业占比对县域人口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拉萨市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流入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切实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形成带动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和发展增长极。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空间误差模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援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核心要义

邹明宇   王红权

摘 要: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援藏精神,将援藏精神阐释为“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并发表了对援藏精神的重要讲话,初步形成了援藏精神的理论释义。在生成逻辑上,援藏精神的提出过程可以追溯到习近平考察西藏的三个历史阶段。在科学内涵上,援藏精神包含着对革命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援藏人的精神底色。在核心要义上,援藏精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援藏人员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原则、坚韧气魄与崇高品格。

关键词:援藏精神;西藏;科学内涵;核心要义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