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发布时间:2022-11-07 18:51:00 |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作者: | 责任编辑:

渤海国朝唐贺正使考论

程尼娜

渤海王大武艺时期派遣了首位朝唐贺正使,但渤海朝唐贺正制度则是在大钦茂全面效仿唐制建立国家机构的过程中确立,一直延续到唐末。虽朝唐贺正使主要由王族、中央高官担任,然不同时期贺正使的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渤海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政权效仿唐制改革深化的轨迹。贺正使姓名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渤海国地方靺鞨人社会进步,中心地区由多族融为一体的社会发展进程。

关键词

渤海国 朝唐 贺正使 质子

作者

程尼娜,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代渤海国“二元”地方制度下羁縻统辖研究

王万志

文王大钦茂时,渤海开始征服南黑水靺鞨诸部,并模仿唐朝建构羁縻府州体系。大嵩璘时已出现个别羁縻府州建置,至宣王大仁秀厘定全境府州县体制,羁縻府州制度最终完备。与渤海统治中心地区的府州建置相比,黑水靺鞨地区的府州表现出明显的羁縻统治特征。在这种“二元”地方制度的框架下,统治中心地区的首领势力逐渐被中原式的基层统辖取代。此时出现于日本文献中的首领实为黑水靺鞨地区羁縻府州下的首领。

关键词

渤海国 “二元”地方制度 羁縻府州 首领

作者

王万志,1980年生,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讲师、博士生导师。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邮编130012。


会昌年间唐朝征讨南迁回鹘诸问题考论

齐会君

会昌年间,唐朝处置南迁回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开成五年十月至会昌二年十二月的怀柔阶段;二是会昌三年正月至会昌五年的征讨阶段。尽管在初期唐朝曾一度犹豫不决,但最终把征讨南迁回鹘之重任交给张仲武。与此同时,唐朝与前来朝贡的黠戛斯围绕南迁回鹘的征讨与黠戛斯可汗的册封之事进行了多次交涉,之所以一直没有积极回应可汗册封之事,主要原因在于黠戛斯没有正面答复唐朝对其提出的征讨南迁回鹘余党之要求。

关键词

唐朝 南迁回鹘 黠戛斯  《会昌一品集》

作者

齐会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吐蕃按户征兵制度研究

张旭

在汉文古籍中,吐蕃按户征兵的制度称为大调集。在敦煌古藏文写卷中,mkho sham chen pho的字面意为大行政管理,具体行政措施包括清查户籍、制作户籍册和征调应募者等行政措施。吐蕃大行政管理的最后环节是按户征兵,前期行政措施包括清查户籍和制作户籍册。

关键词

吐蕃 大行政管理 户籍 大调集

作者

张旭,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五四东路180号,邮编071000。


论早期契丹与唐朝的关系

——以新见《李范墓志》为中心

董永强

李范墓志出土于西安东郊纺织城,志文关涉早期契丹与唐关系,价值极高。李范为唐初契丹八部君长摩会之子,摩会氏族应出自屡经混合后融入契丹的古乌丸遗部。北齐、隋、唐三朝,摩会祖孙三代世袭契丹八部联盟首领。武德元年和贞观三年,唐朝两度册封摩会,极力笼络契丹八部以期挟制突厥。李范入质显然系契丹邀取唐朝信任之举。贞观七年,摩会去世,李范作为政治弃子被唐朝淹留长安,直至客死。与此同时,唐朝支持逐渐壮大的窟哥掌控契丹,以稳定松漠,经略高句丽。贞观二十二年,唐设松漠都督府并以窟哥为都督,标志着唐与契丹的君臣关系得以巩固。

关键词

摩会 契丹 窟哥 大贺氏 李范

作者

董永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地址: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邮编710126。


元朝经略八百媳妇国政策转变及影响

谢信业

元初,为了扩张疆土以及平息八百媳妇国引发的滇南边患,多次对八百媳妇国用兵,但均以失败告终。武宗、仁宗时期,滇南局势渐趋稳定,元廷对于八百媳妇的经略政策由“征讨”过渡为“招讨”,并最终在泰定年间转为“招抚”。在招抚政策的推动下,元朝与八百媳妇国相互认知不断加深,文宗时期八百媳妇国正式内附,元廷以其地置八百宣慰司。

关键词

元朝 八百媳妇国(兰那) 车里 西南边疆

作者

谢信业,1993年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


明洪武前期河岷洮地区的地缘功能调整与地方秩序变动

胡箫白

洪武前期,明朝经略河岷洮地区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洪武二年至洪武七年,河岷洮地区延续了元代以降对藏交往基站的地缘功能,明朝以河州为中心,向藏地派遣使者、通事,搜集藏地政教情报,推动汉藏交流。洪武六年至洪武十一年,以岐王朵儿只巴为首的北元势力重新渗入河岷洮地区,不仅与西域、藏地建立政教联系,而且策反本地非汉首领,明朝则主动出兵,清除北元势力。洪武十一、十二年,河岷洮地方动乱频发,明朝以军事手段弹压,并重整地方军卫结构。考察河岷洮地区在洪武前期的地缘功能调整与地方秩序变动,是理解明初边疆治理进程的极佳剖面。

关键词

洪武 河岷洮地区 地缘政治 地方社会

作者

胡箫白,198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邮编210023。


清朝新疆治理述论

许建英 刘志佳

本文梳理清朝治理新疆所面临的地缘、民族、边境、文化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挑战,总结清朝治疆制度和政策,分析其特点、成效与问题,认为清朝治疆制度与政策在继承和创新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新疆治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其政治治理的思想基础仍囿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未形成上下一致的持续动力,影响了社会的大融合。

关键词

清朝 新疆 治理

作者

许建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刘志佳,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清朝与布鲁特额德格讷部的最初关系

陈柱

清朝与布鲁特额德格讷部关系是随着清朝征讨大小和卓叛乱发生的。双方宗藩关系正式建立前,为了攻打和截拿大小和卓,清朝先是与额德格讷部所属哈尔巴噶什部以及额德格讷部主体展开最初接触与互动,随后正式通使。文章依据满文档案记载,对此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汉文史籍的不足,纠正现有研究的讹误,揭示有关历史的原委和细节。

关键词

清朝 布鲁特 额德格讷 达克塔纳 浩罕

作者

陈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邮编100101。


论康熙末年清朝“驱准保藏”南路进兵方略

杨代成

康熙末年清朝“驱准保藏”的军事行动能够最终取得圆满成功,经川藏一线的南路进兵方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路进兵方略的提出与确立并不会早于清朝首次“驱准保藏”遭遇惨败之时。获悉惨败消息以后,清朝迅速确立南路进兵方略,并随之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进行大规模军事调动。同时,清朝开始积极经营沿线战略要冲,很快就将其控扼前沿向西推进近1000公里,为不久后南路大军顺利进抵拉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清朝 四川 西藏 准噶尔 驱准保藏

作者

杨代成,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9号,邮编730020。


军国急需:清初云南协饷问题研究

彭建 童巍雄

清军进入云南后,需饷浩繁,加之解运路程遥远,逾期、拖欠成为清初滇饷筹措的常态。疆圉底定后,随着满洲兵撤回、绿营兵调整,屯田、鼓铸等筹饷措施的开展,以及云南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需饷数额不断下降。“三藩之乱”后云南协饷常年维持在50万两左右。清初滇饷协济的实践表明,清廷能有效通过各种渠道筹集饷需,保障了其统一战争的进行,也奠定了此后清朝治理西南边疆“本省筹措+外省协拨”的财政格局。

关键词

清初 滇饷 云南

作者

彭建,1991年生,历史学博士,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地址:云南省玉溪市凤凰路134号,邮编653100;童巍雄,1992年生,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地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邮编650091。


全面的觉醒: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研究

赵海霞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进一步增强的重要阶段。日本的侵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暴行不仅激发了新疆各民族国家意识的成长,同时亦推动了新疆各族普通民众的国家认同增强。影响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要素除外敌入侵这一基本背景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及新疆社会各界的动员。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新疆各民族 国家认同 全面觉醒

作者

赵海霞,1982年生,历史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邮编710072。


兵防与跨族群混融共生关系的建构

——基于明清广南府普梅地区汉夷同村共寨的历史考察

方天建

兵防是国家力量在边界地区的具体展现,也是兵民间在共享地域基础上实现跨族群混融共生的纽带。明清时期,作为广南府“南交边防”的普梅地区,是广南府驻防的前沿重塞。普梅地区驻防兵的进驻,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力量在边地的存在,起到了稳边固边的作用,另一方面亦重组了当地族群分布格局,促进了兵民间的交融与共生。

关键词

兵防 混融共生关系 明清 广南府 普梅汛

作者

方天建,1988年生,民族史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研究院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修人员。地址: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邮编650500。


道路延伸于边疆“内”“外”之间

——民国时期边疆交通的议程与隐喻

冯建勇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期待通过中原与边疆间交通的建设来引导社会舆论,提升边疆民族的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增强边疆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国民政府兴建边疆交通的抱负,遭遇了现实的财政难题和来自边疆地方的权力挑战。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分界线,此前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精英均将连接边疆与境外的交通视作“离散之源”,并在沉重的“帝国主义”历史记忆之下,形成了“御侮”的叙事;此后连接边疆与境外的国际交通线成为决定中国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中央政府与社会舆论顺应时势,丢掉了惯常的“反对帝国主义”话语表达,转而宣扬边疆与境外国际交通线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边疆交通 边疆治理 话语政治 权力竞争

作者

冯建勇,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邮编321004。


张其昀的西北历史地理观

李晓英

1934年9月张其昀随西北调查团人文地理分队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考察。针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及开发中应注意的要点问题,提出了包括政区改革、交通建设、水利灌溉、人工林种植、畜牧业开发等方面诸多建议,并对西北各民族团结御辱,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做出了阐释,为时人及时了解西北地区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强烈的经世倾向,力图为西北社会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良方的现实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张其昀的学术取向。

关键词

张其昀 开发西北 地理观

作者

李晓英,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特聘研究员。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邮编730070。


清代沿海诸厅与海疆管理研究

王泉伟

沿海厅的创立是清朝为了适应海洋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制度实践。沿海厅最早设立于雍正年间,持续到宣统年间,其中雍正时期、乾嘉之际、鸦片战争以后是沿海建厅的三个高潮期。沿海厅的设立原因各异,部分是为了适应海洋环境而专门设立的,部分是适应台湾地区民族混居情况而设立的,另外还有一些因特殊情形而设。在沿海诸厅的职掌中,相比征税等民政工作,维持治安与移风易俗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边疆特性。通过沿海诸厅的研究,可为深入理解清代海疆管理思想与制度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

关键词

清朝 厅制 海疆管理 政区

作者

王泉伟,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


美国对南沙群岛的认知与政策演变(1898—1946)

谭卫元

美国统治菲律宾初期,在南海利益主要限于因贸易而产生的通航自由与安全需求,因此其对南海的关注和认知也有限。随着日本逐步突破华盛顿体系的约束,打破了南海区域权力平衡,美国开始关注我国南沙群岛的战略价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海成为打击日军的重要区域,美国由此逐步介入南海,并重估南海诸岛的价值与意义,开始掌握战后西、南沙群岛处置的主导权。美国的南海政策即以此认知为基础,其核心态度与立场大致不变,只是基于不同时期国家利益与亚太外交目标而采取不同策略。

关键词

美国 南沙群岛 认知 政策演变

作者

谭卫元,法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讲师、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邮编430072。


多维度视域下的中国边疆——第九届中国边疆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朱尖

作者

朱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邮编100101。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