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研中心专家学者与境内外记者交流新时代西藏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2022-06-24 09:10:48 | 来源:人民日报等 | 作者: | 责任编辑:刘怿艺

中国记协22日在线上举办第154期新闻茶座,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围绕“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主题,结合相关案例,与境内外记者展开交流,围绕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传统文化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人民走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历史进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正向着全力推进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阔步前行。

张云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有21万余名干部驻村,他们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这里转变了机关作风,转变了思想模式,了解了群众,锻炼了能力,真正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别是促进了年轻干部的成长,意义巨大”。2011年10月开始的干部驻村,在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不断走向深入。在张云看来,干部驻村在恢复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对推动西藏地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21万余名干部先后来到西藏群众中间,对于社会思想解放、人们观念改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张云说,干部驻村给西藏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为实现今天西藏大好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西藏的社会治理。‍

张云在答问时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西藏民族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编撰出版了《西藏通史》、开展了藏文大藏经对勘、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在西藏考古方面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掘成果。他表示,传播西藏真实面貌的工作一定要不断进行、不断做得更好,相信国外有广大愿意了解西藏、喜爱西藏文化的民众,他们有兴趣也有权利了解西藏真实情况。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介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西藏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他认为,“绿色”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密切相关。今天的西藏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正在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而努力。

扎洛还应询介绍了西藏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给西藏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他举例说,自2006年西藏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越来越多的民众从简陋狭小的住房搬入宽敞舒适的保障性住房,通过脱贫攻坚,西藏收入最低的62万多人的收入也达到了脱贫线,如今几乎不会再在西藏看到没有住房、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他表示,在西藏这样一个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过去交通条件不好的地区,能够实现小康,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就。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拉先加结合自己多年的调研经历与见闻表示,新时代的西藏,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藏传佛教得到了健康传承,宗教文化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广大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例如,许多地方将对寺庙的维护作为乡村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使得寺庙基础设施、交通状况等都得到很大改善。再如,僧人学经的渠道与方式趋于多样化。以往僧人学经只在一间寺庙中学习,如今国内办有各级佛学院,在北京还有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可供僧人提升修为。

拉先加也指出,藏传佛教的健康传承还面临一些需要应对的挑战,比如藏传佛教人才存在一定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情况,藏传佛教教义思想也需更充分地顺应时代变化、克服其中消极因素等。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有关报道和新闻图片,记者易舒冉、范思翔、李晗雪、吴晓东等)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