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边疆思想史的空间与可能”学术会议预告

发布时间:2022-05-25 16:42:05 | 来源: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 | 作者: | 责任编辑:刘怿艺

简介

当今中国与世界正在面对新的挑战。“边疆”作为重要概念与思想对象,构成了我们理解中国、周边与域外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列文森在讨论近代中国的思想转型时,曾经前瞻性地提出从“思考时间”向“思考空间”的转变。随着新的欧亚地缘结构的展开,如何系统性地理解作为“空间”的边疆,及其与民族国家、帝国、联盟等的内在关系,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在这当中,如何获得一种整全性的关于边疆的思想史论述,或许能让我们在当下新的“思考空间”的转变中,形成具有启发性和生成力的新的知识增长点。为进一步探究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之间在历史与当下的互动,以及“人—地”关系的结构、传统与变迁,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将邀请国内院校近20位学者,召开线上学术会议“边疆思想史的空间与可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会议将以线上内部会议的方式进行。关心会议情况及成果的师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和论文发表。

召集人

袁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宋念申(清华大学)

议程

会议开始

欢迎辞与引言:汪晖(清华大学)

第一组:边疆思想结构   

主持兼评议:关凯(云南大学)

张亚辉(厦门大学):模仿与错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的古典问题及现代方案

袁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中国”的边疆-民族解释:围绕中国历史疆域几个代表性观点的讨论与思考

李如东(陕西师范大学):试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苏学界的内陆亚洲之民族学研究

刘琪(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阈下的中国边疆问题——从边政学的论述谈起

第二组:“内边疆”的实践   

主持兼评议:苏发祥(中央民族大学)

王娟(北京大学):华夏边缘的农业革命

王利平(北京大学):摇摆者、双重附庸或经纪人?——明代中间部族的能动变化(1368-1644)

哈斯巴根(中央民族大学):清朝统治的“核心区域”——长城沿线地带在清代的意义问题

张景平(兰州大学):作为地域文化整合工具的“边疆”——以晚清民国“甘肃认同”的建构为中心

第三组:域外视角下的疆与界   

主持兼评议:丁宏(中央民族大学)

杨雨蕾(浙江大学):16世纪朝鲜的明朝边地认识——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到《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

马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世界”与帝国的边疆

昝涛(北京大学):土耳其与欧亚大陆腹地的变动

赵萱(中山大学):现代性与主体性思考:基于巴以边界的讨论

第四组:圆桌讨论“边疆思想的空间和可能”

全体参会者

(来源:“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