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多旺久:西藏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5-06 11:05:27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土多旺久 | 责任编辑: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着眼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西藏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依托借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实际行动,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全局。我们要深刻理解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比较优势,增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一、实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当前,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西藏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对西藏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科学判断,提出西藏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

从历史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对西藏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基于西藏的基本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特殊对待的区域性治藏政策。民主改革后,逐步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建立起来,西藏的现代化由此起步,从此西藏在统一的国家体系下走上区域治理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召开的每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策,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也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进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定了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西藏发展稳定的特殊优惠政策,使西藏工作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西藏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作出了西藏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的科学判断,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西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要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任务艰巨。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来看,目前西藏自治区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和政策支撑,民间投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3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牧业规模效益需要提高,工业经济培育发展不足,自主发展能力不够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有许多短板和弱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西藏要更加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理论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西藏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新理论产生于新实践,新实践需要新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提出了“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经济发展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有明确要求,就是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等等。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是为西藏量身定制的,系统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干”的问题,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思想保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西藏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比较优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西藏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从物质基础、资源禀赋、经济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等方面对西藏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西藏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策优势。

从物质基础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一是发展的基础更稳了。“十三五”以来,西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好中央支持、全国支援的制度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经济总量持续提升。落实规划投资393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增速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156元、14598元,分别是2015年的1.6倍、1.8倍;打好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顺利入住,扶贫产业项目直接带动23.8万群众脱贫,11.1万贫困人口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发展的动力更足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6%,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5%。三是发展的底色更绿了。西藏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守生态底线红线高压线,让西藏高原保持天蓝地绿水清。西藏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湿地面积达到652.9万公顷,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9.4%,西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四是发展的成色更足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民生事业,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逐步形成,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重点群体就业率居全国前列。

从经济地理区位优势看,西藏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区外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内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相邻,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川藏铁路、清洁能源基地、边疆安全能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西藏区位优势不断释放,面向南亚大通道开放优势在逐步增强,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

从资源禀赋条件看,西藏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西藏土地草场资源丰富,有550多万亩实控耕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10多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11.29亿亩,农牧产业发展和土地草场要素市场改革潜力大,具有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人力资源丰富,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劳动力人口占全区总人口70%以上,通过提升劳动人口素质,人口红利将转化为人才红利,具有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165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西藏约占三分之二,旅游文化开发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深厚潜力;清洁能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亿千瓦,居全国首位,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潜力巨大,随着水电开发项目的实施,西藏将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具有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政策优势看,西藏具有特殊的政策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无论定政策还是给项目都予以大力倾斜、特殊支持。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藏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这些都将为西藏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

三、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路径选择

立足区位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高度重视有效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立足发展基础,办好民生实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把握好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下功夫。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等级公路和运输机场为骨干,普通国省道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着力提高就业质量、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着力加强健康西藏建设、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经济效能。西藏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正确认识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独特作用、贡献重要力量;要打好高原牌、绿色牌、特色牌,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高端、特色、精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旅结合、提质增效,推动文化产业全域全时高质量发展;坚持水光风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新格局,着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区;加快发展高原生物产业,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建设一批青稞、牦牛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推动“两江四河”河谷基地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坚持项目、产业、经济“点”“线”“面”协同发力,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确保经济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2022年2月7日第6版,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