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雨:西藏乡村减贫事业中的女性力量

发布时间:2022-03-30 09:55:49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刘星雨 | 责任编辑:刘怿艺

3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云上边会“西藏文化传承、人权保障和社会发展”国际视频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我们将陆续整理刊发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稿,与大家分享交流。

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中国政府十分注重在各个层面推动妇女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比如,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三个《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规划》,内容包括提高妇女的健康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促进妇女全面参与经济活动、确保各级党政机关的女干部占比、优化妇女生育就业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各类法律法规等,主要立足于妇女权益保障、推动男女平等。

2021年9月,中国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进一步要求充分发挥“妇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强调对妇女发展权的重视。根据国家的要求,自治区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助力藏族妇女投身乡村减贫事业,使她们不仅成为减贫事业的受益者,更要成为减贫事业的参与者。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西藏64.27%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因此,西藏减贫和发展的重点依旧在农村。作为关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女性学者,我看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妇女们在政府的组织帮扶下学习技能,在实现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寻求个人价值,并逐渐成为乡村减贫事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9年7月,我所在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组成“西藏农牧民可持续增收”课题组去到了藏北高原牧区——那曲市色尼区,在那里我们访问到了那曲牧女联合创业公司的董事长文措。50多岁的文措是一位地道的藏族农村妇女,十几年前,身为独自抚养着三个子女的单亲妈妈,为了解决家庭生计,她四处奔波,用手里仅有的3万元积蓄创办了糌粑加工坊,开启了创业之路。但个人加工坊壮大发展的难度较大,基于此,2018年在那曲市妇联的组织和帮扶下,文措和其他面临同样发展困境的4位女性合作社负责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创立了妇女联盟合作社,文措因个人能力出众,被选为董事长。联盟合作社由原来零散在各村的5个合作社整合而成,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餐饮业、牧场经营、民族手工艺品、土特产、奶制品等。整合后的合作社分成3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牧场的经营;第二小组负责民族手工艺品及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文措兼任第三小组负责人,主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雇佣的工作人员里除1名残障男性外,皆为女性。联盟合作社在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115名贫困妇女的就业,员工月工资3000—6000元。2020年7月,得到对口援藏的浙江省爱心企业的资金扶持,牧女联盟合作社又成立了“非遗纺织扶贫工坊”,聚集了25个镇43个村的100多名妇女参与手工艺培训,这些过去只能在家照料孩子的妇女们通过工坊的编织技术培训后,走出家庭进入到合作社工作,拥有了工资收入。截止到去年,文措参与带动的妇女已经由最早的20几人发展到240人。

文措过往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让她见到妇女们通过参加合作社和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后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摆脱传统文化思维束缚,能够认识到女性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她说到:“我通过妇联组织的带动加入妇女联盟合作社之后,就慢慢培养出了集体意识,认识到牧区妇女的权益保护和个人事业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觉得自己是一个代表,肩上的责任特别大,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停下来,那我带动的那些妇女该怎么办。”由于当地特殊的婚姻观念,致使许多妇女因独自抚养孩子而陷入贫困,文措运用国家法律主动帮助20多名单亲母亲向孩子的父亲索要赡养费。她还曾收养了一名弃婴,并给9名贫困家庭的小孩提供资助。这位既有本领又有担当的藏族牧女以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着身边的贫困妇女,鼓励她们参与工作,走向社会。

文措和她的妇女合作社的故事是万千西藏妇女参与乡村减贫事业的缩影,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贫困妇女的个人发展不仅仅关乎女性群体本身,还影响着贫困儿童权益的保障。正因如此,自治区政府大力推动女性接受教育的工作,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学生占比与男学生基本持平,高中阶段甚至已经超过男性。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近年来努力筹集资金用以推动多项公益项目在贫困县、乡、村的实施,例如: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及家庭安全用水的“母亲水窖”项目,以中国邮政为依托、发动社会各界“一对一”捐助贫困母亲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母亲邮包”项目,以流动医疗车为载体、为妇女提供卫生健康服务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以及致力于救助贫困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等。可以说,西藏地区的妇女权益在政府的领导之下得以保障,这股巾帼力量在西藏乡村减贫事业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