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 | 讲历史】“丰功伟业”特展第十一讲:神秘的藏医药

发布时间:2022-03-09 13:07:00 | 来源:​博物馆、宣传办中国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2021年6月29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承办的“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在京隆重开幕。让我们通过展览,为您讲述西藏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自治区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昂首走进新时代的历史进程。

1951年5月23日,西藏宣告和平解放,至此,中国大陆完全解放,一个多民族统一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西藏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注定了它的解放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那么解放西藏,究竟有着哪些不可预知的困难,面对当时西藏的复杂局面,毛泽东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呢?和平解放后的西藏又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

第十讲:神秘的藏医药

             之一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

“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板块一角。王辰摄

藏医药学发源于青藏高原,具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为了防病治病就地取材,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藏医药学体系。它凝聚了藏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藏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不断相互适应的产物,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瑰宝,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藏医药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远古~公元6世纪)

约在3000年前,藏族先民在青藏高原上业已开始了原始医药保健知识的积累,形成了藏医药学的萌芽阶段。他们已经有用火、石针等知识,也就是原始的医疗保健。同时,简易的涂抹、酥油止血、青稞糟消毒等实践技术也为现有的放血、火疚等独特治疗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卡若遗址出土的骨锥、骨针、骨网坠。在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磨制得非常漂亮的骨针,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有缝纫技术。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网站

双体陶罐,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图片来源:西藏博物馆网站

二、奠基时期(6~9世纪)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并邀请周边其他民族的医学家和译师,配合西藏医药学家,吸收印度医学和汉族中医药精华,整理编著了大量医学经典著作,建立了完善的藏医药理论体系。特别是公元7世纪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一大批汉族中医药书籍,为藏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8世纪藏医药学历史名著《四部医典》的出现,标志着藏医药学作为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宇妥·云丹贡布(708~833)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赞普的御医,是当时藏医发展的最主要代表者。他根据藏民族自身医学体系,借鉴印度等其他医药学精华,编著了以《四部医典》为主的藏医药学典籍30余部。图片来源:蔡景峰《藏医学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月王药诊》成书于公元8世纪中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理论、实践和藏药齐备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其内容借鉴和吸收了中医药及古印度、阿拉伯医学的精华,也是一部医学百科性质的古代医学著作。

三、争鸣和发展时期(9~17世纪)

15世纪,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藏医药学逐渐形成了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北方派稍早于南方派,以强巴·朗杰扎桑为代表,南方派则以舒卡·年姆尼多吉为代表,他们分别总结了北部高寒地区和南部河谷地带多发疾病及其治疗经验,并各有效验。学术争鸣的出现标志着藏医药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左到右分别为:藏医北方学派创始人强巴·朗杰扎桑、南方派创始人舒卡·年姆尼多吉。图片来源:蔡景峰《藏医学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四、繁荣时期(17~20世纪中叶)

五世达赖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在大力弘扬佛法的同时重视发展藏医药学,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使藏医药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藏医在医疗、教学及对《四部医典》的研究发掘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同时,藏医学不但在西藏地区得到发展,而且在西康、安多、内蒙古等地也有较大发展。

第司·桑吉嘉措。图片来源:蔡景峰《藏医学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出生于十七世纪中叶的第司·桑吉嘉措,是藏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医学家。他整理了《四部医典》,编撰《四部医典蓝琉璃》;创办药王山医校,发展藏医教育;总结藏医历史,撰写《藏医史》;主持绘制唐曼(医学挂图)。第司·桑吉嘉措的医学著作和创造发明,都是藏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影响深远。

18世纪,著名医学家帝玛尔·旦增彭措广泛收集药物标本,编著了《晶珠本草》,成为举世公认的藏药本草学巨著。该书收录了2294种药物,并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异名等作了详细阐述,同时纠正了一些本草学家的错误,为藏医用药、鉴别以及研究藏医药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这所医院的前身是拉萨市藏医院,市藏医院的前身是旧西藏的“门孜康”。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91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创办“门孜康”(医算局),广招门徒,教授医药理论,对藏医藏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此,藏医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新生和振兴时期(1951年以后)

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藏医药的抢救、继承和发展。根植于雪域高原的藏医藏药因此步入大发展阶段,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成为世界医学之林中一株挺立的雪莲。目前,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主要藏族聚居地区,都设有藏医医院,同时设有专门管理藏医药的卫生行政机构。在发展藏医药的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亦十分重视藏医药的挖掘整理与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大力发展藏医药教育,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已建立了培养藏医药人才的医学院或医学系,一些县还设有藏医学校,培养大学生、中专生等不同层次的藏医药专门人才,使藏医独特的诊疗手段等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国家投巨资建立的西藏藏医药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藏医大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5月20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强巴赤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8年11月28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药浴科。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