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讲历史】“丰功伟业”特展第十讲: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

发布时间:2022-01-04 15:21:27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2021年6月29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承办的“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在京隆重开幕。让我们通过展览,为您讲述西藏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到自治区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昂首走进新时代的历史进程。

1951年5月23日,西藏宣告和平解放,至此,中国大陆完全解放,一个多民族统一的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西藏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注定了它的解放之路不会一帆风顺。那么解放西藏,究竟有着哪些不可预知的困难,面对当时西藏的复杂局面,毛泽东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呢?和平解放后的西藏又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巨变?

第十讲: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壮举

(西藏农牧民住房模型)

这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丰功伟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中的一个场景图,介绍的是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中的样板房。每个参观展览经过此地的观众都会驻足观看,对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叹为观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对西藏农牧民生活影响深远的安居工程。

西藏作为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民族地区,农牧业生产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藏和平解放后,由于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牧民生活不够富裕,大部分家庭的住房条件还很简陋。因此,加快推进农牧民危旧房屋的改造,让广大农牧民住得顺心、过得舒心成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心系的重要民生问题。

2006年春天,经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实施以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程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力争经过5年努力,使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80%以上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只需支付自建房花费资金的60%,其余40%由国家、自治区和援藏省市帮助提供。2006年起,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对改善住房条件的农牧民予以补助。截至2010年初,安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70亿元,使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5万户、143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在为农牧民建造安居房的同时,自2006年元月起,全区连续5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农牧区的道路、水电、广播、电视、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今,无论是在藏北草原、藏东森林,还是在藏南河谷,一栋栋崭新而又不失西藏特色的农牧民住房格外引人注目。西藏农牧民正在安居工程的帮助下,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居者有好屋的理想。一个欣欣向荣、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那曲县牧民新村)

(山南贡嘎县甲珠林镇红星村安居工程)

在“十二五”规划中,为使全区未能纳入“十一五”建设计划的部分农牧户以及新增户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1年起到2013年再用三年时间继续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这项“民心工程”,建设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18.55万户,受益人口达90万人,总投资107亿元。

截至2013年底,西藏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累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6.03万户,其中:农房改造28.77万户,绝对贫困户1.2万户,其他贫困户6.2万户,地方病重病区群众搬迁0.4万户,游牧定居5.63万户,兴边富民3.83万户。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全区230万农牧民圆了“新房梦”。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一笔笔资金的投入,一排排安居房的建成,透过数字,我们看到了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随着西藏农牧区安居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广大农牧区的民生条件,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提升进程,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享受了国家给予他们的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和科学规划,增强了西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敬请关注第十一讲:“神秘的藏医药”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