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08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社会研究

(一)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武海波的《西藏乡村的历史巨变:拉萨市林周县卡优村发展纪实》(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一书,全书共七章,旨在对卡优村的历史概况、组织建设情况、民生改善、民族宗教、农牧民思想意识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行详细记述,以突出社会主义西藏新农村的新发展、新气象。

周大鸣的《西藏传统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构建》(《青海民族研究》第 2期)一文,认为西藏传统社会整合方式对和谐社会构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西藏传统社会整合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依旧对社会结构秩序稳定起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藏族百姓依旧以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惯习来组织个体生活,维持集体秩序,导致他们无法很好地协调与政府、市场甚至群体内部的矛盾,加之迁入的汉族与藏族百姓之间文化认知上的隔阂,使得城市中的汉族与本地藏族短期内难以建立稳定融合的社会关系。

陈立明、靳坤的《生态移民背景下门巴族生计方式的转变——以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为例》(《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 5期)一文,认为排龙门巴族民族乡生态移民以后,门巴族移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非农产业转变,并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生计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移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传统风俗习惯逐渐移风易俗。

李沛容的《从家名到“家门”:制度变革下的藏区家名研究——以木里县桃巴乡你易店村为中心的考察》(《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 10辑)一文,认为土司同“扎卡”户之间对家名的认知是有区别的。土司视差役为某一家户获取家名、载入门户册的前提条件。而扎卡户将家名同社会分层牵连起来。家名的社会演变,可以作为新形势下家名在藏区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及演变趋势的案例。

胡洁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变迁轨迹和变迁机理——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西藏研究》第 4期)一文,认为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通过“混居”方式增加各民族接触机会;美国不断修正法律实现了多民族平等和谐共处;英国以“教育优先区”填补部分地区和民族的教育弱势,对我国通过民族互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有一定的启发。应坚持以各民族为主体、政府引导、强化法律监管监督,深挖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精准落实着力点,培养地域共同体意识以增强“接触”可能性等有利于建设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