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放牧围栏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13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三)放牧围栏

张静在《湖北农业科学》(第 18期)上发表《放牧对西藏高寒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一文。此文以西藏高寒色林错湿地为研究对象,对重度践踏型(ZM)、轻度扰动型(QM)以及长期禁牧(CK)影响下草甸土壤容重、表面紧实度及其碳、氮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放牧对表层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ZM ﹥ CK ﹥ Q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种影响差异不断减小至无差异。不同放牧干扰下,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全氮(T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不同放牧干扰下,表层土壤 SOC和 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K ﹥ ZM ﹥ Q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放牧干扰对土壤 SOC和 TN含量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牧对湿地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及其碳、氮营养物质积累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放牧对其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对湿地生态系统“汇”功能产生影响。

曲广鹏等在《草原与草坪》(第 4期)上发表《放牧管理对西藏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碳氮的影响》一文。此文对西藏当雄县三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冬季放牧、冬春季放牧和全年放牧)下的高寒沼泽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碳氮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三种放牧管理模式下的高寒沼泽植物群落总盖度差异不显著,而优势物种藏嵩草的高度和盖度差异显著;放牧管理对沼泽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放牧利用显著降低了高寒沼泽湿地群落优势物种藏嵩草的高度和盖度,其优势度也显著降低,使得高寒沼泽逐渐退化。冬季放牧、冬春季放牧和全年放牧沼泽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依次降低。同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沼泽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也显著降低,且高寒沼泽表层土壤碳氮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冬季放牧是当前西藏高寒沼泽较好的放牧管理模式。

薛会英等在《生态学报》(第 19期)上发表《短期围封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一文。此文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也明显提高;围封使土壤线虫个体密度下降,但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却提高了;围封使土壤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食真菌线虫比重加大。短期围封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之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土壤线虫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通过土壤线虫群落的群落特征可以反映放牧干扰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周贵尧、吴沿友在《草业学报》(第 10期)上发表《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气候区碳库影响的 Meta分析》一文。此文采用整合分析方法对全球 105篇关于放牧干扰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放牧活动显著减少了植物地上和地下以及相关碳库的大小,而对土壤呼吸通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碳库在不同气候带上响应存在明显差别,放牧对半湿润 /湿润区地下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减少幅度分别为 15.21%和 15.35%,显著高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响应比;植物地上部分碳库与土壤碳库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植物地下部分碳库与土壤碳库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碳库响应比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植物地下碳库响应比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放牧活动不仅显著地减少了植物地上和地下以及相关碳库的大小,还改变了植物的碳库分配。

苗福泓等在《草业学报》(第 1期)上发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高寒草甸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对牦牛放牧的响应》一文。此文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