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评估及其保护政策——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13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防治技术

姜鑫贵等在《林业科学》(第 10期)上发表《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沙害防治措施的效果》一文。此文通过测定积沙体断面要素和平均深度,计算不同防护措施组合的年均单宽阻沙量,评价不同措施或措施组合的阻沙效果及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南山口地区设置的沙障中 PE网格沙障宽度过大造成材料的浪费,布设宽度应以 13m为宜;PE阻沙网布设间距过小,使得拦沙作用很弱,且降低了同区内高立式栅栏沙障的拦沙效益;单个栅栏沙障在防护区中表现出很强的阻沙作用。

张克存等在《中国沙漠》(第 5期)上发表《青藏铁路北麓河路段风沙防护体系阻沙效益》一文。此文在分析青藏铁路北麓河路段风沙灾害现状和风沙环境的基础上,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风沙工程防护体系的效益评价中。研究表明:百叶窗条形阻沙栅栏单宽积沙体积最大,为 18.31m3,其次为不通风条形阻沙栅栏,单宽积沙体积为 13.66m3。阻沙栅栏最大防护距离为 12H,即上风向 -3—0H范围和下风向 0—9H范围内,双排结构的阻沙栅栏无论积沙范围或积沙量均较单排结构阻沙栅栏好。在栅栏上风向,沙粒自距栅栏 5m处开始沉降堆积,越靠近栅栏,积沙厚度越大。在阻沙栅栏的下风向,单排结构阻沙栅栏积沙范围为 15m,双排结构阻沙栅栏积沙范围可达 20m。

张宪洲等在《生态学报》(第 22期)上发表《开展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助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文。此文介绍了“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2000)”项目的主要内容。此项目在研究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针对西藏高原不同的退化区域,重点研发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沙化土地治理、生态产业及生态畜牧业发展等技术与模式,开展县域水平的集成示范,实现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与适应性优化管理,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白文明等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期)上发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地全球变化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比较》一文。此文从模拟增温、模拟降水变化和模拟氮沉降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两大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的异同。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