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纹样(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6:32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五、服饰与纹样

蒋家莉的《清代西藏丝织品纹样特点》(《西藏艺术研究》第 3期)一文,认为清代西藏丝绸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清中央的赏赐,另外也有通过商品贸易、礼尚往来和西藏定制等方式获取。清代西藏丝绸的纹样有植物、动物、器物、文字、几何纹、自然景象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传记故事等,以取其形、择其义、用其音,搭配混合成具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性的纹样图案。文章将清代西藏丝绸纹样特点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清代前期,丝绸纹样和色彩主要是仿前朝;第二期为清朝中期,丝绸纹样注重写实,在色彩处理上善用退晕法,浓淡渲染,华丽繁缛,以乾隆朝为最;第三期为乾隆以后,受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纹样变得世俗化、庸俗化,繁复琐碎,色彩搭配也相对杂乱。文章对于清代西藏丝绸纹样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有着封建等级政治制度的标志;第二,吸取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第三,宗教观念中引申而来;第四,富有传统吉祥寓意的词汇、文字(或谐音)形成的图案;第五,以珍禽奇兽、名贵花木、高雅器物、自然景观为装饰图案;第六,受外来元素的影响和民族间的融合。总的来说,藏族对丝织品的需求,不仅加大了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丝织品的生产和纹样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虞黛筠、马冬的《青海玉树贝纳沟摩崖造像服饰初探》(《西藏研究》第 2期)一文,指出贝纳沟摩崖造像一佛八菩萨的三角翻领左衽阔袖袍服饰蕴含独特的服饰文化信息,直观反映了吐蕃王室及贵族着装的时代面貌。首先,在解析服饰文化信息时作者着重从服饰形制之首服、三角翻领袍服及配饰三方面展开;贝纳沟摩崖造像首服之三叶冠与山形冠、城壁形王冠类似,可能受波斯萨珊王朝冠式的影响,另外其“帽 +冠”配制与萨珊王朝君臣高筒帽及冠饰相近;三角翻领袍服之宽袖为唐风特点,其服装面料里层为云锦,外层为锦缎,面料昂贵,无疑是吐蕃王室及贵族服饰的反映;贝纳沟摩崖造像服饰制度中的腰带制度反映了等级、尊卑的造像思路,作者认为可能借鉴了唐制。其次,贝纳沟摩崖造像所反映服饰文化信息的认识,一是这些摩崖造像是对吐蕃服饰文化及社会状况的反映。作者认为,贝纳沟摩崖造像服装有以下几个特点:翻领、左衽、宽袖、下摆两端开叉,其造像服饰风格是胡风和唐风的结合,直观反映出吐蕃与周边国家往来甚密,尤其受唐制影响较大。另外,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逐渐本土化,具体变化反映在佛教造像上是身体特征和服饰的世俗化,作为吐蕃上层社会的服饰,三角翻领左衽阔袖袍则备受推崇,崇佛的背后便带有膜拜吐蕃王室与贵族的意识形态。最后,作者指出,贝纳沟摩崖造像服饰的研究不仅仅限于佛教造像服饰研究本身,对于把握吐蕃佛教艺术与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唐代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史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