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汉文部分)——教义教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10:55:55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二)教义教规研究

从近几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藏传佛教教义教规的研究。从数量上看不及其他领域,虽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焦点,但因为其难度较大,所以研究成果一直较少。较之往年,本年度在这方面的研究数量,明显具有下降趋势,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丁建华的《论宗喀巴“空有之争”思想》(《西藏研究》第 4期),讨论了“空有之争”在佛教思想史中具有的重要意义,“空有之争”所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佛陀正义而为中国佛教广泛关注。根据宗喀巴的探讨,“空有之争”是通过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包括依他起性胜义空不空、是否需要安立阿赖耶识、中观之空是否就是断灭。宗喀巴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以自空与他空抉择空有之争,安立中观应成为了义正见。

何杰峰的《多罗那他大师判教思想论略》(《西藏大学学报》第 4期),认为藏传佛教的判教是自吐蕃佛教传入藏族地区,直至实现本地化时期,出现在佛教内部,判别佛教显密教法次第和高下的理论。多罗那他大师作为明代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中兴大师,通过宗义阐释和密宗经典梳理的方式,对佛教显密教法进行了判释,而立“大中观”为自派的“了义”见。这既是多罗那他大师修证体悟的结果,也是时代背景下回击藏传佛教其他教派诋毁、维护觉囊派独立的现实选择。

覃江的《论〈现观庄严论〉对藏传佛教中观学止观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对能取、所取的分析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 4期),通过分析《现观庄严论》与早期中观学的道次第理论的区别,指出《现观庄严论》作为瑜伽行中观派的继承,开创了以般若为宗,将唯识学的道次第理论融入中观学的传统。具体以对能取、所取的分析为例,说明《现观庄严论》把对二取的破除与各个修行阶位相配合,清楚地指明了在不同阶位破除能取、所取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最后通过梳理这些思想对寂护、莲花戒、宗喀巴等藏传佛教前弘期、后弘期代表人物的影响,说明《现观庄严论》对形成藏传佛教中观学的教观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藏传佛教中观学止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