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

发布时间:2021-10-12 17: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

个人简介

      李永斌,男,汉族,1969年8月8日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早期先后就读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校、河南大学,并先后就职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校、信阳教育学院。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语文教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师从胡坦先生攻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先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社会语言学的学习与研究,分别师从周一民先生和胡晓江先生。现为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并担任西藏社会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黄淮学院共建藏学机构)。2005年以来,始终致力于西藏等藏区的藏汉双语使用与发展调查研究,先后9次进入西藏、青海等藏区调研,积累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语料库,出版和发表多篇涉及双语教学、语言族群、语言态度、语言接触、语言社会特征等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完成博士后研究报告2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项目报告3项,教育部项目研究报告1项,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特别资助项目2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2部。

成果介绍

      一、著作

      《语言和谐背景下西藏的汉语习得和使用》,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

      二、论文

      1.《藏汉语码混用的情景因素分析》,《西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2.《汉藏语码混用现象分析》,《中国藏学》2016年第1期。

      3.《论西藏居民普通话使用的社会影响因素》,《中国藏学》2013年第4期。

      4.《论西藏居民汉语习得和使用的途径》,《西藏研究》2009年第2期。

      5.《论西藏汉语习得和使用的人群》,《中国藏学》2008年第4期。

      6.《藏语新词术语的创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7.《藏语和藏语规范化问题》,《中国藏学》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8.《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s Including The Role Of Subconscious Emotion,CHINA TIBETOLOGY,NO.2,2007。

      9.《藏汉连读音变比较》,《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藏语情结讨论——从藏汉语言态度测验说起》,《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1.《藏汉元音比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2.《藏语词汇的借用与创新》,《北方民族大学》2008年第2期。

      13.《西藏语言研究概况述评》,《天中学刊》2009年第4期。

      14.《论西藏未来的语言发展趋势》,《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15.《论西藏媒体语言对汉藏双语使用的影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6.《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策略研究》,《天中学刊》2012年第5期。

      17.《拉萨话对普通话语音的变异影响调查报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8.《论西藏的汉语习得和使用》(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8.6。

      三、主持的研究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面上资助项目:拉萨城区普通话语音变异研究,2009.7—2010.9。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3批特别资助项目:拉萨城区普通话变异研究,2010.3—2012.12。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批特别资助项目:拉萨话与普通话语码混用研究,2012.3—2014.2。

      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拉萨话语境中的普通话语音变异调查,2009.9-2013.12。

      5.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年度项目:西藏汉语习得和使用研究,2006.6-2009.7。

      6.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委托项目:西藏小学汉语教学状况调查,2014.6-2017.5。

      7.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委托项目:西藏小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2017.3-2018.3。

      8.西藏双语发展40年研究——基于拉萨市语言景观的调查,2018.4至今。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