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秉勋 扎扎(笔名)

发布时间:2021-10-12 17: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个人简介

扎扎(笔名),正名马秉勋,男,保安族,1957年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人,祖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本科学历,研究员,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多研究》副主编。研究方向:拉卜楞寺历史文化,兼顾安多地区藏蒙关系史。

1963年至1974年1月在夏河县拉卜楞完成小学、中学读书;

1974年2月至1977年12月在夏河县下巴沟公社插队锻炼;

1977年12月至1978年8月在甘南阿一山铜矿工作;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攻读本科学业;

1982年8月至1985年12月在夏河县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

1985年12月调至设立在拉卜楞的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工作。

2001年获得副研究员技术职称,2007年破格获得研究员技术职称。

从事藏学研究三十多年,根据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将拉卜寺历史文化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个人的特色和优势。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主编、参与编写10多部,发表论文、译文、调研报告等60多篇。

专著《拉卜楞寺的社会政教关系——拉卜楞寺发展策略研究》荣获由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调研成果《甘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荣获由国家民委评选颁发的“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成果介绍

一、著作

1.《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9月。

2.《拉卜楞寺活佛世系》,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

3.《拉卜楞寺的社会政教关系》,青海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4.《佛教文化圣地拉卜楞寺》,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11月。

5.《甘肃高僧大德及其著书目录》,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8月。

6.《贡唐六世丹贝旺旭传•如意宝树》(译著),四川省阿坝州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2014年。

7.《河南蒙旗图萨拉齐阿柔部族简史》(译著),甘肃民族出版社,2015年5月。

8.《东噶藏学大词典•历史人物类》(译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编(上下册),2005年印制,参与翻译13万字的条目。

9.《历代中央政府治藏方略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7月,参与编写。

10.《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铭刻类•甘南藏族卷》(编著),国家民委课题,尚未出版,2009年完成。

11.《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讲唱类•甘南藏族卷》(编译),国家民委课题,尚未出版,2011年完成。

12.《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书籍类•甘肃藏族卷》(编译)国家民委课题,尚未出版,2013年完成。

二、论文

1.《噶丹赛赤贡唐仓及三世贡唐仓丹贝仲美述略》(合作),《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

2.《〈黄河南蒙古亲王与一世嘉木样结盟考略〉若干问题我见》,《甘肃民族研》1987年第3期。

3.《嘉木样二世对拉卜楞寺藏书的贡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4.《嘉木样二世生平及其在拉卜楞寺的历史作用(上)》,《西藏研究》1989年第3期。

5.《嘉木样二世生平及其在拉卜楞寺的历史作用(下)》,《西藏研究》1989年第4期。

6.《嘉木样一世与拉卜楞寺》,《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7.《试述拉卜楞寺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西藏研究》1991年第4期。

8.《嘉木样系统与班禅系统关系考略》,《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2-3期。

9.《清末拉卜楞附近大事记要》,《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10.《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坚赞桑盖世系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11.《嘉木样系统与达赖系统关系考略》,《甘肃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

12.《清末拉卜楞及其邻周地区大事记》,《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13.《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世系述略》,《拉寺与黄氏家族》,兰州:甘肃民族出版,1995年9月。

14.《嘉木样世系与土观世系关系史述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5.《安曲活佛与拉卜楞寺的历史关系》,《雪原文史》1996年第4期。

16.《嘉木样世系与章嘉世系关系史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

17.《清代及民国时期拉卜楞与卓尼两大政教集团关系史述略》,《甘肃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18.《拉卜楞寺著名高僧相顿•丹巴嘉措事迹述略》,《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9.《拉卜楞寺高僧喜绕嘉措生平述略》,《甘肃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20.《拉卜楞寺在阿坝拓展教区史实述略》,《四川藏学研究》(五),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21.《金瓶掣签认定第二世嘉木样活佛转世灵童》,《拉卜楞文化丛书》,兰州:夏河县志办编印,2002年。

22.《攀登学术高峰献身藏学事业——洲塔事迹简述》,《安多研究》2002年第1—2期。

23.《蒙古地区三个“咱雅班智达”活佛系统说之辩正》(译文),《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1期。

24.《十七世纪上叶西藏特使车臣曲杰朝觐清帝史实述略》(译文),《卫拉特研究》2004年第3期。

25.《法王固始汗世系传略》(译文),《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2期。

26.《清代拉卜楞寺与新疆蒙古部族关系史考述》,《安多研究》(一),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7.《蒙古族大德咱雅班智达事迹考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8.《哲布尊丹巴历世活佛生平事迹考述》(译文),《卫拉特研究》2005年第4期。

29.《蒙古部族先后移牧安多藏区因由简述》(译文),《甘肃民族研究》2005年第3、4期。

30.《藏传佛教世俗化与构建藏区和谐社会》,会议论文,中国藏研中心学术会议,2005年11月。

31.《拉卜楞寺的青海籍蒙古族活佛、高僧评介》,《安多研究》(二),民族出版社,2006年。

32.《青海和硕特部河南亲王旗及历世亲王考述》,《卫拉特研究》2006年第1期。

33.《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初期传播史实述略》(译文),《卫拉特研究》2006年第2期。

34.《历世嘉木样家族考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5.《甘南藏区拉卜楞寺的内蒙籍活佛高僧及时历史作用》,《卫拉特研究》2006年第4期。

36.《甘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甘肃民族宗教》2006年第4期。

37.《蒙古族译师蒙文翻译藏文典籍历史述略》(译文),《卫拉特研究》2007年第1期。

38.《贡唐六世晋美丹贝旺旭年谱》,《安多研究(三)》,民族出版社,2007年。

39.《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王族高僧堪布诺门罕考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40.《拉卜楞寺大经堂承载的藏蒙政教关系》,《西部蒙古论坛》2009年第1期。

41.《十世班禅四次拉卜楞之行及其历史意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2.《藏蒙民族之间宗教供施关系述略》(译文),《西部蒙古论坛》2009年第2期。

43.《论拉卜楞寺的佛教文化传承地位》,《安多研究》(五),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月。

44.《拉卜楞红教寺及其法会考述》(合作),《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5.《赞雅班智达历世活佛生平事迹考略》,《西部蒙古论坛》2010年第2期。

46.《拉卜楞人文社会研究价值刍议》,《安多研究》(七),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47.《清末嘉木样四世的内蒙古弘法之旅》,《西部蒙古论坛》2010年第4期。

48.《格鲁派与清廷初建政教关系史事考略》(译文),《安多研究》(八),甘肃民族出版社,2011年。

49.《高僧仲钦•西绕嘉措及其文集》,《西部蒙古论坛》2012年第2期。

50.《拉卜楞地区民族关系研究》,《甘肃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50.《解放前后我国各省藏区的社会变革》,《安多研究》(九),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

52.《妥噶活佛及其扎油寺历史文化述略》,《安多研究》(十),甘肃民族出版社,2013年。

53.《蒙元王朝在西藏的“万户”概念辨析》(译文),《西部蒙古论坛》2013年第4期。

54.《2008年以来甘南维稳情势研究报告》,2013年重点课题。

55.《历史嘉木样家族与青海河南亲王联姻史》,《西部蒙古论坛》2014年第1期。

56.《甘南藏区社会稳定情势研判报告》,2014年重点课题。

57.《德哇•嘉央图丹尼玛及其著述成果》,《西部蒙古论坛》2014年第4期。

58.《甘加白石崖寺历史文化述略》,《安多研究》(十二),2015年版。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