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乃强

发布时间:2021-10-12 17:0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责任编辑:

个人简介

      任乃强先生(1894—1989年),字筱庄,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农经学家。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四川社科院研究员,在藏学、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古籍整理,以及农经、教育、文艺、民俗、测绘、交通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的成就,尤其在康藏研究与西南史地研究方面建树卓越,蜚声国内外,被誉为中国“康藏研究的开创者”、“格萨尔研究的奠基人”和“地理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任乃强一生经历丰富,他亲身参与过“五四”运动、四川地方自治与教育改革、西康建省、解放西藏和藏区开发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并在其中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做出过鲜为人知的贡献,体现了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知识报国的不懈追求。他博学多闻,视野开阔,独树一帜,其治学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深入的田野考察为基础,由农学而地学,而史学,而藏学,而民族学,穿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提出众多的创说;他一生极富传奇,不仅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学术大师,而且涉猎广泛,曾办学校、创刊物,写小说、编戏剧、画漫画、绘地图、勘公路、刻皮影、探黄金,以鲜有的才华和众多的建树,被称为学术界的“多宝道人”。

成果展示

      一、专著

      1.《四川史地》,1926-27年,南充中学印。

      2.《南充县志》, 1927-1928,南充雕版印(分撰境域、沿革、山系、水系、城邑、古迹和农业共七篇)。

      3.《川边考察报告》十卷,1928-1929,《边政》2-9期精印行。

      4.《西康图经》三册,1930-1934,新亚细亚学会精印。(境域、民俗、地文三册印行。产业篇未完而止。)

      5.《西藏政教史鉴》校注,1940-1943年,《康导月刊》连载。

      6.《艽野尘梦》校注,1941年,《康导月刊》连载,1982年重庆出版社重印出版。

      7.《康藏史地大纲》,1940年,西康省训团印行。

      8.《西康诡异录》,1931年,四川日报社印行。

      9.《泸定考察记》(泸定导游),1939年,《康导月刊》连载。

      10.《西康札记》,1931年,新亚细亚学会出版。

      11.《西康省通志撰修纲要》,1940年,西康通志馆筹备委员会印。

      12.《百万分之一康藏标准地图》,1943年,稿本。

      13.《英藏汉文对照康藏全图》,1949年著,西南军区1950年内部印。

      14.《张献忠屠蜀记》(上、下),1950年,编者自刊。

      15.《川康藏农业区划意见》,1956年著,内部印发。

      16.《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1959年著,巴蜀书社2002年出版。

      17.《华阳国志》校补图注,1960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

      18.《周诗新诠》,1972年著,稿本,巴蜀书社 2015年12月出版。

      19.《长生岛》,1974年著,稿本。

      20.《羌族源流探索》,1984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21.《四川上古民族史新探》,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2.《张献忠》,198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23.《川边历史资料汇编》,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24.《任乃强民族研究文集》,1990年,民族出版社。

      25.《西康图经》,2000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6.《川大史学•任乃强卷》,2006年,四川大学出版社。

      27.《任乃强藏学文集》,200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28.《民国川边游踪之泸定考察记》,200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29.《民国川边游踪之西康札记》,2010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30.《民国川边游踪之天芦札记》,2010年,中国藏学出版社。

      二、论文、考察报告

      1.《道炉行船计划书》,1929年,《边政》(月刊)2期。

      2.《开凿大渡河计划书》,1929年,《边政》(月刊)2期。

      3.《开办康泸丹三县茶务计划书》,1929年,《边政》(月刊)2期。

      4.《西康十一县考察报告》,1930年,《边政》(月刊)2、3期。

      5.《川康交通考》,1932年,《新亚细亚》(月刊)3卷4期。

      6.《康藏问题之关键》,1933年,《康藏前锋》创刊号。

      7.《康藏名称及境域之变迁》,1932-1933年,《新亚西亚》(月刊)。

      8.《西康之农林畜牧》,1934年,《开发西北》2卷2期。

      9.《西康蕴藏之富力与建设途径》,1936年,《新亚细亚》(月刊)11卷1期。

      10.《办理牧站联营废除乌拉意见》,1936年,《康藏前锋》4卷4期。

      11.《四川省之自然区划与天产配布》,1936年,《地理学报》4期。

      12.《得妥陈氏谱》,1939年,《康导月刊》1卷12期。

      13.《吐蕃开国考(吐蕃丛考之一)》,1940年,《康导月刊》2卷4期。

      14.《佛家之宇宙构成说(吐蕃丛考之二)》,1940年,《康导月刊》2卷11期。

      15.《释伽牟尼生卒年考(吐蕃丛考之三)》,1940年,《康导月刊》2卷11期。

      16.《大昭觉阿佛像入华考(吐蕃丛考之四)》,1940年,《康导月刊》2卷12期。

      17.《金刚座瑞像说(吐蕃丛考之五)》,1940年,《康导月刊》2卷12期。

      18.《藏人之历史观念(吐蕃丛考之六)》,1940年,《康导月刊》2卷12期。

      19.《司青王迎旃檀像考(吐蕃丛考之七)》,1940年,《康导月刊》2卷12期。

      20.《蒙古世系(吐蕃丛考之八)》,1940年,《康导月刊》2卷12期。

      21.《藏人与六字明咒(吐蕃丛考之九)》,1941年,《康导月刊》3卷1期。

      22.《文成公主下嫁考(吐蕃丛考之十)》,1941年,《康导月刊》3卷8、9期。

      23.《芦山汉石图考》,1942年,《康导月刊》4卷6、7期。

      24.《喇嘛教之圣城拉萨》,1942年,《康导月刊》4卷8、9期。

      25.《辨王晖石棺浮雕》,1943年,《康导月刊》5卷1期。

      26.《芦山新出汉石图考》,1943年,《康导月刊》5卷l期。

      27.《塔弓寺及其神话》,1943年,《康导月刊》5卷2、3期。

      28.《吐蕃音义考》,1943年,《康导月刊》5卷4期。

      29.《记西康奇药——独一味》,1943年,《康导月刊》5卷5期。

      30.《论边腹变迁与西康前途》,1943年,《康导月刊》5卷6期。

      31.《唐蕃舅甥和盟碑考》,1943年,《康导月刊》5卷7、8期。

      32.《西康地图谱》,1943-1944年,《康导月刊》5卷9-12期、6卷1-8期。

      33.《松赞干布年谱》,1944年,《康导月刊》6卷1期。

      34.《樊敏碑考》,1944年,《说文》第4卷合刊。

      35.《百万分之一康藏标准图提要》,1944年,《中国边疆》3卷3、4期。

      36.《四川凉山彝区社会经济》,1944年,《农业经济》1卷1期。

      37.《“藏三国”的初步介绍》,1944年,《边政公论》4卷4、5、6合期。

      38.《武侯南征史料疏证》,1945年,《边政》(月刊)2卷l、2、3期。

      39.《从独一味说到开发边疆》,1945年,《农业经济》1卷2期。

      40.《边疆垦殖与社会工作》,1945年,《社会建设》1卷1、2期。

      41.《喇嘛教释名》,1945年,《新西康》1卷2期。

      42.《包城坝与大土坟》,1945年, 《康导月刊》6卷5、6期。

      43.《关于木雅贡噶》,1945年,《康导月刊》6卷7、8期。

      44.《康藏社会演进所受之社会影响》,1945年 《边疆文化》11期。

      45.《吐蕃译变之辐射》,1945年,《边政公论》第4卷第9-12期。

      46.《论边疆文化及其人物》,1946年,《宏康月刊》1卷2、3期。

      47.《西藏的喇嘛政治》,1946年,《宏康月刊》l卷4、5期。

      48.《西藏自治与康藏划界》,1946年,《边政公论》5卷2期。

      49.《冈底斯与昆仑》,1946年,《康藏研究月刊》l、2期。

      50.《西藏四大圣湖补注》,1946年,《康藏研究月刊》3期。

      51.《论宁远区经济建设步骤》,1946年,《康藏研究月刊》4期。

      52.《喇嘛教派释名》,1947年,《边政》(月刊)3期。

      53.《附国非吐蕃》,1947年,《康藏研究月刊》4期。

      54.《隋唐之女国》,1947年,《康藏研究月刊》5、6期。

      55.《记西藏热振事变》,1947年,《边政公论》 6卷4期。

      56.《西藏的自然区划》,1947年,《康藏研究月刊》8期。

      57.《多康的自然区划》,1947年,《康藏研究月刊》9期。

      58.《黄河入川与俄洛界务》,1947年, 《康藏研究月刊》11期。

      59.《德格土司世谱》,1947年,《康藏研究月刊》 13-16期。

      60.《我所知道的岭光电先生》,1947年,《边疆通讯》4卷8、9期。

      61.《本年西藏政变始末》,1947年,《边政公论》6卷4期。

      62.《论绥抚果罗克藏民》,1948年,《边政导报》11-12号。

      63.《西藏问题之根本问题》,1948年, 《边政导报》 8-10号。

      64.《大积石山与俄洛藏族》,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17期。

      65.《康藏标准地图提要》,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18期。

      66.《三种译文康藏地图说略》,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21期。

      67.《西藏问题的历程及其现状》,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22期。

      68.《西藏辖县探索》,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22期。

      69.《谈西藏近事两则》,1948年,《康藏研究月刊》23期。

      70.《从历史了解西藏》,1948年,《中国边疆》3卷12期。

      71.《珞瑜》,1948年,《风土杂志》2卷2期。

      72.《从大禹生地看边疆人物》,1949年,《边听》(月刊)1卷2期。

      73.《四川十六区民族之分布》,1949年,《康藏研究月刊》24期。

      74.《天全土司世系考》,1949年,《康藏研究月刊》25、26期。

      75.《检讨最近之藏局》,1949年,《康藏研究月刊》27期。

      76.《天全散记》,1949年,《康藏研究月刊》28、29期。

      77.《悼罗哲情错》,1949年,《康藏研究月刊》28、29期。

      78.《西藏之外廊与核心》,1949年,《风土杂志》3卷1期。

      79.《关于羌族史中的几个问题》,1962年,内部油印件。

      80.《蚕丛考》,1976年,《中国纺织史资料》2期。

      81.《达布人的族源问题》,1979年,《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集》。

      82.《古代羌族文化简论》,1979年,《民族研究通讯》2期。

      83.《古羌族派分之民族》,1979年,《民族研究通讯》。

      84.《四川州县地名考释》,1979-1981年《社会科学研究》连载。

      85.《我国黄金铸币的历史考察》,1980年,《社会科学研究》3期。

      86.《张澜先生轶事》,1980年,《龙门阵》1、2辑。

      87.《<吐蕃传>地名考释》,1982-1984年《西藏研究》2-9期。

      88.《四川黄金开采》,1984年,《大自然探索》3期。

      89.《关于泸定沿革的几个问题》, 1985年,《四川地方志》。

      90.《<山海经>探索》,1985年,《山海经讨论会论文集》。

      91.《巫师、方士与<山海经>》,1985年,《文史杂志》1期。

      92.《始阳大悲寺述异》,1985年,《文史杂志》2期。

      93.《我对当前修志的一点看法》, 1986年,《文史杂志》2期。

      94.《中西古商道——蜀布之路》,1987年,《文史杂志》1、2期。

      95.《<山海经>释名》,1987年,《文史杂志》3期。

      96.《宝瓶口是天然生成的》,1987年,《都江堰史研究》。

      97.《三苗、三危、赐支考辩》,1988年,《西北史地》1期。

      98.《说盐》,1988年,《盐业史研究》1期。

      99.《略谈易学源流》,1988年,《文史杂志》3期。

      100.《康藏与中原地区早期交往试探》,1989年,《藏学研究论丛》第1辑。

      101.《“朵甘思”考略》, 1989年,《中国藏学》1期。

      102.《关于杜宇的其他事迹、蜀族是从哪里进入成都平原的》, 1989年,《望丛古今》。

      103.《回忆贺老总召谈解放西藏》,2001年,《中国藏学》4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