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

发布时间:2021-10-08 10:37:24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芒康、察雅两县所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昌都地区),自秦汉时期便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吐蕃时期佛教的引进、传播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吐蕃佛教石刻造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在这些造像上的历史信息正在慢慢减少。因此,尽早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记录,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摸清其保存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意见,迫在眉睫。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田友前、胡春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夏格旺堆,西北大学席琳等为主的联合调查队,于2009年对这两个县6处吐蕃佛教造像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资料整理。本书是对吐蕃时期西藏昌都地区现存佛教遗迹所做的正规考古学调查,包括文字记录、实测图、影像和墨拓等,资料丰富,是目前有关这一区域佛教遗迹*为全面的介绍和原始档案,对研讨吐蕃东部地区佛教造像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建林

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考古、西藏考古。曾主持或参与主持西藏文物普查、古格故城遗址调查、唐代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考古简报、考古报告70余篇(部)。现为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席琳

女,汉族,1981年10月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供职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隋唐(西藏)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隋唐考古与西藏考古研究。曾参与唐代帝陵、吐蕃佛教造像、藏西岩画与石构遗迹以及古格王国时期遗址等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及考古简报10余篇(部)。

夏格旺堆

男,藏族,1973年11月出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199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2008年获西藏大学少数民族史硕士学位。参与昌都卡若遗址、青藏铁路西藏段、萨迦北寺等考古项目,主持吉隆县宗嘎曲德寺、拉孜查木钦古墓群、琼结县邦嘎遗址、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等考古发掘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篇。曾获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称号,入选西藏自治区五个一批人才。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客座教授、专业硕士导师。

目录

上编 调查报告

第一章 芒康县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 查果西沟摩崖造像

第二节 朗巴朗增拉康造像

第三节 扎金玛尼石刻造像

第四节 达琼摩崖造像

第五节 拉果顶摩崖造像

第二章 察雅县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 向康造像

第二节 仁达摩崖造像

第三章 周边地区吐蕃佛教造像

第一节 发现与概况

第二节 西邓柯摩崖造像

第三节 贝纳沟第一组造像

第四节 勒巴沟摩崖造像

第五节 露斯沟摩崖造像

下编 综合研究

第一章 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考古类型学研究

第二节 芒康、察雅吐蕃佛教造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造像组合与依据

第二章 与周边地区吐蕃佛教造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造像特征比较

第二节 造像题材比较

附 录

一 噶欧顶(dgav ngu steng)摩崖造像

二 达琼摩崖造像等然堆村三处吐蕃摩崖造像的历史传说

——三处“地点”与三处“摩崖造像”


图书购买链接:

三  扎金古藏文石刻

四 姜果寺(lcang sgo)历史沿革及其与朗巴朗增拉康的关系

五 仁达摩崖造像古藏文题记补校

参考文献

图 版

后 记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