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自古以来就传承着一套独特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治愈疾病的方法。藏民族数千年积累而成的藏医药传统医学,跨越历史长河流传至今。
藏医药是藏民族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智慧结晶。
据考古发现,5000年前,藏族先民已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并掌握了初步的饮食卫生和防疫知识,能够用火和骨针、石钻来治病。藏医经典著作中,藏民族发现的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并用开水预防一切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种疾病,提出开水是治疗一切疾病的良药。
原始时期颅骨穿刺手术的出土文物照片
公元100年左右,农牧业得到发展,人们发明了搅乳提炼酥油的方法,继而学会了酥油止血等治疗外伤的方法。
公元3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当时人们不仅知道植物、动物、矿物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知道解毒的方法。
公元7世纪,藏王囊日松赞时期,从汉地吸收了一些医学及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使藏医学得到发展。
当时,藏族社会早期的语言文字家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来的藏文字体和音意,新创了现今众所周知的完整藏文,为藏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两代藏王先后迎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治疗404种疾病的医书和大量医疗器械。
藏医早在公元八世纪就可以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包括脑部开颅。
部分藏医手术器械
公元8世纪,藏医学的奠基之作——《四部医典》诞生,作者宇妥·元丹贡布前往西藏林芝药城建立医学院。
藏医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和四部医典
西藏地区素来重视医学教育。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兴办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期,创建门孜康(藏语意为“医学历算院”)。
17世纪,以《四部医典疏·蓝琉璃》为基础的藏医教学挂图“曼唐”诞生了,以独具匠心的图像诠释了《四部医典》的丰富内涵,把藏医学与藏族绘画艺术完美结合起来,至今仍在世界医学史上绽放着璀璨的光辉。
藏医药的发展具有清晰的历史源流,涌现出大批著名医家,形成了大量经典医籍。据不完全统计,藏医药古典著作有《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等古代文献近千部。
1959年,门孜康与原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合并,成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
藏医药学吸收了天竺医学、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精髓,取长补短、兼纳并蓄,成为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后,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在服务各族人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供稿)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