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 藏文卷》编纂启动会议拉巴平措总干事讲话

发布时间:2021-09-26 16:17:3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启动会议,激动人心,可喜可贺。首先我代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和《中华大典藏文卷》编委会,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崇高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藏研中心和藏学事业的有关部委、西藏及四省藏区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神州大地欣欣向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为编纂《中华大典藏文卷》提供了无上机遇和力量源泉。大典的编篡,正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启动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铸就新的辉煌。

众所周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尤其高度重视藏文古籍的抢救和保护。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西藏及四省藏区陆续成立了藏文古籍办公室,开始进行调查摸底工作,是为调查摸底阶段。1989年西藏社科院成立了第一家专门从事藏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与此同时在拉萨召开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首届“五省区藏文古籍工作协作会议”,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族卷》这一宏大的跨世纪民族重点文化工程。这是藏文古籍分散出版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藏文古籍进入大规模集中统一整理出版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对勘出版的《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代表了当前藏文古籍保护与发展的最高成就。

但《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可以说是印度佛教文献藏文翻译的集大成者,而最能代表藏族文化经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历代藏族学者、高僧大德以及哲人智士的著书立说基本没有收录,也从没有大规模系统整理出版。而这些价值非凡的著述目前大部分分散保存于寺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私人手里,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有的文献因保管条件差,管理不善,破损严重,急需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有的文献也有丢失或被盗现象,甚至流失到境外造成难于弥补的损失。而编纂《中华大典藏文卷》是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办法解决上述问题最有利的途径和措施,一方面通过文献普查、评估等办法,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到收藏于各地的藏文文献遗存和保管情况,为今后有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据的文献抢救、保护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精选精编,把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有代表性的文献以及濒临失传的珍贵文献纳入到编辑出版范围,为抢救、保护、传承、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座谈会,强调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创新、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2011年2月,藏研中心根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设立并实施有关类似汉文版《中华大典》的藏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提案、议案,以及广大专家学者和藏族群众在加强藏文古籍保护、抢救方面的诉求,向中央政府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大典〉(藏文卷)项目的请示》。中央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整理出版《中华大典藏文卷》作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重大文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文化工程,使其成为保护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标志性工程。2011年10月,《中华大典藏文卷》正式获准立项。根据项目规划,《中华大典藏文卷》计划用15年的时间编纂、出版藏文传统经典文献上千册。2013年1月, 《中华大典藏文卷》筹备小组在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13年4月,藏学中心正式组建《中华大典藏文卷》办公室。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盛世修典,资政育人。编纂《中华大典藏文卷》是盛世垂照下有史以来集中最多人力、财力,全方位、多领域全面、系统地保护和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从历史的纵向看,编篡大典,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有利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藏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各种典籍、著述、文字资料浩如烟海。整理、总结这些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料,从中集结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有利于彰显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有利于戳穿某些人“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谬论和谎言,既能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藏族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基础上面向未来,繁荣发展。

从历史的横向看,编篡大典,以点带面,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藏族文化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西藏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编篡《中华大典藏文卷》,以点带面,推陈出新,不仅能够推动藏族文化的繁荣,也能够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大典的编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藏族人民的关怀和对藏族文化的爱护,也寄托着几代藏族人民的梦想和藏学工作者的期盼。凝结着祖国的厚爱、人民的重托,必须树立政治意识,以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努力把大典打造成文化精品,既对得起古人,也对得起后人,既不辜负祖国的关怀,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然而,编纂大典毕竟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要高质量完成好如此重大项目,绝非易事。为此,我们将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1、认识到位  

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编篡《中华大典藏文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编篡工作之中,努力打造精品。

2、组织到位 

在中央统战部领导下,在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为龙头,充分发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协调全国藏学研究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篡工作协调机制和组织机构,认真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组织和配置工作,整合优秀人才和优势资源,从组织上保证大典编篡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大典编篡工作办公室,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出色做好组织工作。《中华大典藏文卷》作为国家重大编纂出版项目,关键是要掌握和了解丰富的藏文文献资源,这是我们能否高质量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的基本条件,然而,目前大部分文献资料主要分散保存在隶属于不同单位和系统的寺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相关单位,给开展前期文献调研、收集、整理、精选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须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能有效推进工作。

3、措施到位 

在充分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大典编篡委员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编篡规划、工作方案,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制订规划,必须理清思路。一是“大典”非“大全”,面对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的藏文古籍文献,“求精不全”,把那些有学术含量、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及濒临失传的珍本、善本为重点编纂对象;二是在学科分类上要有创新,坚持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三是编纂工作必须面向未来,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推进《中华大典藏文卷》全文数据库建设,为将来在互联网上使用和推广做好相关准备。

4、服务到位 

编篡《中华大典藏文卷》,必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依靠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寺院、相关科研单位,以及各地上述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等的共同努力。衷心希望有关单位、各位专家同结胜缘,共襄盛举。作为组织单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将认真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以良好的服务,为大典编篡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模式,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在组织服务方面为专家提供科研交流平台,在协调服务方面为专家畅通工作渠道,在信息服务方面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时我们将广纳雅言,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出色完成大典编篡工作。

总之,编纂《中华大典藏文卷》是新时期新阶段藏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伟大工程,将载入史册,谱写华章。需要我们切实制订更高的标准,坚持更严的要求,付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的新形势下,西藏也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站在了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编篡好《中华大典藏文卷》,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铸就辉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