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路上】宗教所调研青海藏传佛教基层治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1-08-03 12:40: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近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调研组赴青海省涉藏州县开展藏传佛教有关课题调研。【调研路上】栏目将陆续编发调研组途中见闻和调研成果,敬请关注。

作者索朗卓玛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7月23日至30日,由藏研中心宗教所副所长拉先加同志率领的调研组一行9人,先后赴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黄南州尖扎县、同仁县,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西宁市湟中区等地的部分藏传佛教寺庙和民间活动点,就有关藏传佛教基层治理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调研组调研青海民间宗教场所)

23日下午,调研组首先来到海东市化隆县卡夏底普胜寺。当地有关部门和寺庙负责人向调研组成员介绍了卡夏底普胜寺的历史与现状。该寺主供文昌帝君。据了解,文昌帝君是在青海一带各族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阿米玉拉”(意为“地方神”),体现了历史上我国各宗教间的交流。接着,调研组一行人来到堪达寺,该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通过对寺庙僧尼的深度访谈,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寺庙的基本情况、历史发展、管理模式等情况。24日上午,调研组抵达黄南州尖扎县,先后实地走访了昂拉千户府、嘛呢康、更钦·久美旺博昂欠故居和囊拉塞康。据调研了解,昂拉千户府在解放初期,是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西北地区获得成功的实践之地,现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当天下午,调研组继续驱车前往同仁县根敦群培故居博物馆、木合沙寺等场所进行实地调研。根敦群培故居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献资料,手稿书信齐全,极具价值。参观过程中,调研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根敦群培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广博的学术造诣。嘛呢康,是此次调研的重点。据调研掌握,嘛呢康是与社区村落深度连接的宗教场域,在社区的历史变迁中发挥着文化、托老、议事的社会功能。

(图为调研组与有关宗教人员交流座谈)

25日至26日,在同德县班多村、唐谷镇,调研组一行重点了解同德县藏传佛教民间活动点——“吉哇”和“俄康”治理模式。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同德县针对藏传佛教民间活动点,率先探索建立起了“一核多元共治”和“双规并行”的治理模式,将民间信仰场所及活动纳入乡村治理范畴,同时还将“俄华”等有关人员纳入基层宗教事务管理范围,消除了涉藏基层宗教管理的“盲区”。调研还发现,同德县还探索出了藏传佛教寺庙“三种模式+片区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寺庙管理从维稳应急到依法常态化的转变。调研组认为,这些不仅是涉藏基层治理的“青海成果”,更是涉藏基层治理的“青海经验”。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俄华”交流)

27日,调研组在贵德县下排村嘛呢康和王屯村龙王庙展开实地调研。调研组就贵德县民间宗教场所、宗教基层治理问题等内容,听取了当地民宗部门和寺庙负责人的意见建议。据了解,近年来,贵德县瞄准涉藏基层宗教治理的难点问题,注重实践创新,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得到完善。

(图为调研组与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

28日,调研接近尾声。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是调研组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访谈、场所走访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塔尔寺寺庙管理情况。调研了解,近年来塔尔寺在寺庙管理规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为调研组党员在调研路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在为期六天的调研中,调研组共走访六个县(区)。通过此次调研,不仅对青海省的藏传佛教寺庙和僧尼、民间宗教场所(“俄康”、“吉哇”、“嘛呢康”、“文昌庙”)和宗教基层治理问题(“俄华”、“居家僧人”)的管理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青海省的“一核多元共治”治理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调研组表示,对于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将认真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青海省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学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