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评介

发布时间:2021-05-02 14:30:00 | 来源:《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 | 作者:王晓春 | 责任编辑:闫景真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主要是指民国时期形成的反映四川藏区藏民族活动及藏族事务的历史档案。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量多面广,内容丰富,成份复杂,分布不均,时间跨度大,具有多、散、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四川藏族档案现存有39457卷(册),相对集中于四川省档案馆和阿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且1935年后形成的档案较多,反映的史实亦较为详尽。这些档案史料,分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档案馆中的不同全宗及类别,既有数量众多联系密切的直接档案全宗,也有散见其中零星较少的间接档案全宗。不同载体的汉藏文档案史料,上起民国元年(1912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记述了四川藏区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民族、宗教、文化教育、涉外事务等方面的重大史实,多侧面展示了民国川西北藏区和康区(川边地区)的历史概貌,本文就民国时期四川藏族档案史料予以简要的评介,以引起中外藏学研究者对这部分珍贵档案的关注,并在可能条件下进行科学开发,有效利用。

政务类有川西北藏区、康区设治及行政区划沿革,分区设署编查保甲及新县制实施情况;四川、西藏、西康、甘肃、青海等省边界会勘划分,测绘地图,山川舆地、四至界址图册,西康建省文电。有藏区地方概况,社会综合调查报告,综合统计,自然与人文调查;各县地方政府的施政方针、计划、工作报告、政务概要,党团活动、选民选举及灾情赈务、社会救济。此外,还有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任免委派,康藏公职人员的选调,夷务委员、边民宣慰委员的荐选,乡镇干部培训及松理茂边区社会建设计划、川康建设方案等。

在川西北藏区,1927年,四川省政府在茂县设立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松潘、理番、懋功、茂县、汶川5县及抚边、绥靖、崇化3屯划为川军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屯殖区域,军民财各政悉归其管辖。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利用追剿红军长征之机,将势力伸入四川藏区。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令设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及保安司令部,监督川西北各县工作和统率民众武装。同年,合并绥靖、崇化2屯,置靖化县。从1936年起,国民党在川西北实施新县制改革,在清代里甲制基础上分区设署,重新编查保甲,县下设区、乡(联保)、保、甲等基层组织,对残存的旧有土司地进一步改流,使人民直隶政府,区乡保甲长由政府发给办公经费及口食。1939年,各县国民党县党部陆续成立,“县参议会”、“乡镇保民会”等民意机构也纷纷出笼。各县县长出巡所属各沟寨,调查边民状况,考察政务,宣达政令,督民垦荒,倡导生产,解决藏民族事务纠纷,川西北藏区政治初步走上正轨。松潘、理番、懋功、靖化、汶川等县区署设置暂行办法,改进意见,困难情形及成立日期、数目、名称、等级、驻地、乡保甲户数、区划图说等档案史料,反映了国民党在川西北基层政权建设的经过详情。

在康区,档案史料记述了川边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西康建省等情况。民国初期,川边各地变乱连年,统治机构及统治者更迭频仍,造成时而失治、时而复治的纷繁复杂局面。1912年6月—1913年12月为尹昌衡统治时期,川边设边东、边西2道观察使,各府州县一律改设县制,以道辖县。1912年8月,四川筹边处总理黄煦昌呈四川都督兼西征军总司令尹昌衡,请将硕般多、拉里、江达3处一并改府,各设府知事1员,以资控制,尹准其所请。1914年1月—1925年11月为川边镇守使时期,裁边东、边西2道,划康定以西为川边特别行政区,设镇守府管辖川边各县,川边镇守使总辖军政民政事宜。1925年12月,北洋政府改川边特别行政区为西康特别区,以刘成勋为西康屯垦使兼顾民政事宜。1926年,丹巴、九龙改设治局为县。1927年7月,川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取得了对西康的统治权,从1928年到1934年,二十四军所属川康边防总司令部、川康边防一师步二旅旅部、西康特区临时政务委员会、西康屯殖司令部等先后兼管康区政务。1934年8月设立西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治康行政机关。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刘文辉为委员长,直属国民党中央,主持全康政务,筹备西康建省事宜。1938年9月,四川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14县及2设治局划归西康。1939年1月,西康省政府在康定宣告正式成立,辖宁、雅、康3属,康属包括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道孚、炉霍、甘孜、邓柯、石渠、白玉、瞻化、雅江、理化、稻城、定乡、义敦、巴安、得荣、德格19县及泰宁实验区。1940年,泰宁实验区改为泰宁设治局,1945年改为乾宁县。档案中有川边各地设治年月及凭据,川边特别行政区章程及暂行组织大纲,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简章,西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西康省划界意见,刘文辉与国民党中央、四川省政府关于西康建省来往文电,西康省政府成立宣言,西康省各县局所辖乡镇名称一览表等史料。

经济类 赋税差役方面有田赋沿革及科则演变,田赋调查,粮税征收章程,西康省田粮处年度工作报告,各县乡镇村户口地亩下种数目应纳地粮清册,田赋粮额分配;牲税、印花税、盐厘、茶厘、金课及杂税的征收;乌拉差役概况,乌拉机构的设置演变、管理办法及乌拉纠纷。农林方面有土地调查、土地典卖、荒地数目统计,奖励垦荒,建立农牧推广站,森林调查保护。工业方面有矿产调查,开办金银等矿,兴办制革、毛纺、制盐、电站等实业。商贸方面有粮食产销、盈亏数量调查,粮政工作报告,边茶贸易公司的组建。交通方面有公路、桥梁、机场的勘探修建,川边台站的设置和培修。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中,反映康区赋税征收、乌拉差役者尤多。

赋税征收以田赋和牲税为大宗。田赋亦即地粮,在西康农区征收,清末改流时土地收归公有,计种升科,以人民自报耕地土质与播种数量为完粮标准,征收实物。西康建省前,赋税廒册多遗散不确,各县粮额亦轻重不一,负担不均,有地无粮、有粮无地等情所在多有,隐漏滋多,捏报浮销,几成锢习。西康省政府成立后,组织粮税清理委员会,重新清丈地亩,废除旧案,另订粮额科则,造具各县所属各村现有花户姓名暨下种实数、应纳地粮征额数目清册,凭册征收。西康全省粮政工作由财政部属西康省田赋粮食管理处指导,各县设田赋粮食管理处,由县长兼处长,乡镇设经征分处,负责征收地粮。开征日期定于每年10月1日,通常在下半年征收上半年度地粮,秋收后由粮民直接完纳,或由村保汇缴,以官斗平刮量收。若遇灾荒地粮产量不多,纳粮外不敷食用,或距城太远上粮不易,则准其折征缓征,或豁免酌减。减免地粮有几种情形:灾欠;遭劫掠;贫困无力负担;逃户绝户;参战出力人员;因公被占耕地。牲税即牧地税,在康区牧民中征收,其税率系赵尔丰治边时所厘定,初征藏洋,西康建省后改征法币,牛马每头征法币5角,羊每头征2角5分。此外,茶课、金课、磨课、契税、屠宰税、盐税、烟酒税、关税、营业税、牌照税、印花税、所得税及学款、枪款、驮捐、团练捐、过道捐等名目也是加在藏族人民头上的沉重负担。康区地瘠民贫,出产本属不多,加上经征人员不依法令,擅改税则,村保勒索舞弊,堆尖摇斗,坐扣地粮,故民困难堪,纷纷抗粮抗差,其中以巴安六玉15村、七村沟、义敦冷卡石及定乡、稻城人民最著。档案反映了康区粮政工、田赋开征、完纳、征实、折征、粮情调查、减免、田赋沿革、杂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民国时期,藏区土司头人、寺院及国民党政府强迫藏族人民负担沉重的乌拉差役,进行劳役剥削。乌拉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2种,差务分配有正差与帮差,差务用途有官用、军用和民用之别。政府要员、公教人员及邮差过境,沿途供给乌拉柴草汤打役等项;战事发生解运军需,商人往来贩运驮转商货,都需支应乌拉。此外,差民还得负担土头、寺院对人役畜役的各种需求。档案载有各种类型的乌拉纠纷,如差务分配畸轻畸重,支取乌拉挡估浮冒,支差过站,不给草价脚价,乌拉倒毙不赔,抢劫乌拉,打伤差民等。由于办差人与支差人借差索贿,多派多摊,层层盘剥,而奸商更是串通差吏假公贩私,滥发马牌,滥索乌拉,蹂蹉差马,藏族人民不堪其累,纷纷逃匿,避差抗差,或请求减免。减免乌拉有几种情形:遭灾,包括牲口染疫倒毙;乌拉被抢劫;差民受冤,“汉官”未调解民间纠纷;差役分配不公;孤寡老媪及绝户。

军事类档案披露了国民党在川西北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的情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期间,取道川康北上,在川康边区数10县转战达1年多,冲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四川军阀及地方反动土头、喇嘛设置的重重围堵防线,在懋功实现了第一次胜利大会师,取消土司和土屯制,建立“博巴”政府,保护寺院,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撒下一路革命的火种,藏族僧俗民众也用行动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北上。国民党散布谣言,蛊惑欺骗藏族人民,同时用金钱、封官收买反动上层,利用土司土官的封建武装协堵红军。档案中还有1938年青海驻军与果洛部落间的军事冲突,1941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松潘县城造成巨大损失的史料。在康区,档案通过调兵、派差、安抚等零星间接地记载了川边历年战事,有1914年陈步三叛乱;1918年藏军内犯;1930—1932年甘孜大金寺和白利寺争夺差民械斗引起康藏大规模争战(大白事件);1931年格桑泽仁制造巴安事件,提缴二十四军巴塘驻军枪械;1936年诺那事件,诺那派邦达多吉等进攻驻巴塘的二十四军部队;1939年甘孜事件,班禅行辕与二十四军发生战斗;1948年炉霍觉日寺与木娘寺械斗等。川康边防军步二旅参谋处编《达结与藏番勾结图康经过之事实原委》,甘孜县长张朝鉴著《甘案的症结》及唐柯三编《甘案电文摘要》对大白事件记载颇详。此外,还有刘文辉二十四军起义投诚文电。

司法治安类有刑事民事案例呈控诉状,地方警察机构沿革,地方联防及治安调处案件;有人口调查,户籍管理的报表;有禁烟缉毒的宣传组织实施,懋功事变、靖化事变、松潘事变等烟案详情。

改流前康区土司头人、喇嘛寺院包办了民间一切词讼,清末赵尔丰下令不准堪布喇嘛擅受民词,让各县粮员审理判决,随案随结。民国时期,康区司法机构很不健全,最初由县知事兼理诉讼,1930年改为县政府,1939年成立西康省高等法院。国民党政府比较重视土头、寺院间重大纠纷和粮税、差徭等问题,而对一般诉讼案件多听土头喇嘛寺院受理,国民党政府曾在各县设立“调解委员会”,调处民间纠纷,以期杜息争端减少讼累。但土头及喇嘛寺院往往阻留藏民向“汉官”投诉,私设法庭,任意捕人,刑讯逼供,鱼肉乡民,或依藏族风俗习惯及传统判案。档案中有许多藏民向当地军政官员投递的司法诉状、报告、呈文、夷禀及民刑案例,内容包括藏民间纠纷、藏汉争端、民告官、军与民涉讼等方面,如草山牧场田地边界争执、霸耕夺产、恃强勒索、婚姻家庭纠葛(逐媳、退亲、弃妻、私通、不孝)、拐卖人口、口咀、债务、租佃、贸易、继承、粮额、乌拉差徭纠纷、欺诈、凶殴、盗劫、聚众抢劫、焚掠、索赔命价、争袭土职、伪造钱币、宿怨械斗、互打冤家等,反映了民国康区的司法词讼情况。

民国时期,川西北藏区各县均程度不一地分春冬2季普种鸦片,档案中有1936—1949年的大量禁烟史料。1934年,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兼禁烟督办,成立禁烟督办公署,统一负责全川禁烟事宜。1938年改为四川禁烟署,张静愚为署长,1939年改为四川禁烟善后督办公署,贺国光代理督办,徐孝刚为会办,民政厅长胡次威兼公署第一处处长。1940年又改为四川禁烟善后处,吴景伯任处长。在厉行禁政的6年间(1935—1940),川西北藏区各县成立了戒烟宣传委员会,广为张贴禁烟布告及告民众书,进行禁烟演讲;办理烟民登记,制定禁烟实施办法,将禁止毒品的制售运吸列入保甲规约;动员区乡保甲长深入查办,督铲烟苗,严禁偷种,促成换种粮食;封锁各路口,查禁运出外售及运枪弹前往藏区掉换烟土;取缔红灯烟馆,举行“六三”禁烟节纪念大会,焚毁烟膏烟具,拨发赈款,救济禁种鸦片后生计困窘的藏民;发放戒烟成药,帮助瘾民戒烟。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藏区不可能真正根绝烟祸。地方军政官员贪赃枉法,抽收烟款,包庇种烟;土司头人阳奉阴违,推诿搪塞,甚至伙同不法商民勾结烟匪,进行烟枪掉换交易,牟取暴利。所以偷种烟苗走私鸦片屡禁不止,抗禁抗铲时有发生,造成藏区禁政废驰的严重局面,1940年后发生的松南事变、靖化事变及懋功事变3次“烟案”就是武装抗铲,围攻政府查铲官员的典型,国民党地方当局调动大批军队弹压助铲,事变才得以遏制平息,档案史料详细记载了3次烟案的缘起、经过和结果。

民族类有康巴藏族及嘉绒藏族的分布、人口数目、语言、风俗习惯、教育状况等综合调查,各部落内情调查;有川西北藏区、康区土司世系沿革状况,土司土官的产生承袭及实力,土司干政叛乱及平定,屯制改流;有统治当局关于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管理机构的设置,民族工作的开展,以及调解裁决和处理土司头人内部纷争的指令、朱谕。

川西北是藏、羌、汉、回等民族聚居区,其中藏族分布在松潘、理番、懋功、靖化、汶川等县各沟寨,档案记载了川西北藏族分布情况。松潘藏族以黄胜关为界分为关内20部落和关外52部落,关内各部受汉族影响较大,政令能在其地有效地推行,关外各部界于川康甘青之间,各自分合,不相隶属,政令不易到达。理番藏族主要集中在“五屯”(杂谷脑屯、乾坡屯、上孟屯、下孟屯、九子屯)、“四土”(卓克基、梭磨、松岗、党坝)、“三番”(三七番、新番、旧番)地区,懋功藏族分布在八角碉屯、别思满屯、宅壅屯、汗牛屯及沃日(鄂克什)安抚司地区,汶川藏族集中在瓦寺宣慰司地区,靖化藏族分布在河西、河东2屯及绰斯甲布宣抚司地区(1938年9月划隶西康)。以上藏族聚居区除松潘关外各部落据地自雄外,大多分区设署,编组保甲,或改屯设团。

川西北藏区虽早经改土归流,编组保甲,但土司名目尚存,民间尊崇土司土官的遗风依然未废。土司土官拥有步骑兵及枪支组成的私人武装,往往坐大地方,谋求恢复失去的旧有势力,甚至围攻县城,驱逐国民党政府官员,使政府难以控制,成为川西北政局动荡不稳的重要因素。国民党政府出于统治所需,对土司头人加以收买笼络,委以种种名义,并组织边地土官及其代表来内地观光晋谒,奖给茶叶、巴锻、银两等钱物,昔日的土司土官由此摇身变成区、乡、保、甲长,或成为区团总、土兵营长、屯兵队长,就近受各县府节制,起着联系政府和百姓的中介作用。他们传达执行政府发布的各项政令,代为摊派征收赋税差徭,监护约束辖区内百姓,调解民间词讼纠纷,维持地方社会秩序,保护过往行商。四川省政府还擢用谙熟边务者充任川西北土官边民宣慰委员,协助政府处理民族事务。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在川西北藏区推行武力征服、羁糜、同化三步走的政策,达到“以夏变夷”的汉化目的,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办法。

宗教类有喇嘛寺庙概况调查,寺庙保护、僧众管理及规章制度;寺庙财产器物登记,寺庙土地、山林、房屋租佃经营,收粮账簿;佛事法事布施捐赠活动,信教人口统计,寺庙教育办法;寺庙司法案件,寺庙内外纠纷及其调处裁决。有金川广法寺的建立、沿革、培修和住持更换、堪布加委、核发僧粮俸银救济,还有十三世达赖、九世班禅圆寂国民政府派员致祭等。

藏传佛教很早即传入川西北藏区,本波、宁玛、格鲁、噶举、萨迦等教派寺庙林立,僧徒众多,对川西北政局及历史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中有许多反映松潘阿坝墨桑土官与甘肃拉卜楞寺政教土地争执和金川广法寺史料。松潘阿坝墨桑土官与甘肃拉卜楞寺之间的教地纠纷由来已久,从清道光初年拉卜楞寺格鲁派僧人到阿坝修建寺庙扩张势力与当地封建主发生冲突始,至1933年经川甘2省派员调停协商基本平息争端止,前后延续100余年,其间,双方多次互相烧杀劫掠,酿成血案,甚至发展成大规模武装冲突,档案对教地纠纷的缘起、经过、结果都作了详细的记载。金川广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776年,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后为取代苯教改奉格鲁派而重建,负责统辖川西北嘉绒藏族18土司地教权,道光最盛时僧众多达2000余。民国肇兴,广法寺逐步走向萧条和衰落,尤经1917、1935年两次劫难后,寺况更是一落千丈,政府所给僧粮时有中断,间或发放亦违规定,1938年,堪布罗桑喜饶主持广法寺期间,政府拨款5000元修葺庙宇,添置法器,亦未能振兴。史料涉及广法寺主持堪布人事更选、任命选举、晋谒加委、僧粮津贴常费拨发办理,罗桑喜饶所著《广法寺沿革及近事》,也是反映广法寺庙史的珍贵文献。

康区藏族全民信仰崇奉佛教,清末川边改流,毁寺谤僧,禁止藏民信仰佛教,不准施送喇嘛田产,取消或削弱堪布喇嘛的各种特权,并令出家喇嘛还俗耕牧,引起人民普遍的不满和反抗。北洋政府及国民党政府为笼络人心,安定地方,巩固统治,有意扶植利用喇嘛寺院。拨款建寺,给喇嘛活佛以“宣化师”、“辅教师”等名号,吸收为省府委员、省参议员,让他们参政议政;褒奖行高品正、佛学渊深的喇嘛,保护喇嘛寺的土地财产,严禁擅占擅提,并减免喇嘛寺应上地粮,责令佃户依约向寺院上粮当差;支持宗教佛事活动的开展,不许军民人等骚扰滋事。1939年1月,由各寺院著名活佛组成的“五明学院”在康定正式成立。民国时期,康区喇嘛寺院拥有很高的地位,成为干预地方政治,操纵地方经济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文化教育类反映民国川西北藏区文教概况的档案史料有:推进边疆教育计划,改进边民教育实施办法,十六区各县教育概况调查,学区划分图说,教育机关文化团体一览表,各县各级学校概况,义务教育、社会教育统计报告等。川西北藏区教育起步晚,教育极不发达,儿童及青年失学者颇多。国民党政府在军政力量所及的各县调查各村寨学龄儿童人数,开办国民学校、短期小学、中心小学、边民小学、实验小学及初级实用职业中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劝导督催藏民送子弟入学肄业,扩充知识;提高藏族学生待遇,成立强迫入学委员会,实行强迫入学;推行义务教育及社会教育,作为开发藏区的起点,蒙藏学校中学部、中央军官学校夷生队也到藏区招收优秀青年受训。在康区,定期举办康定跑马会及南北2路藏文康语比赛。关于康定跑马会的档案有炉城跑马山跑马会简章,筹备大会会议纪录,赛马会概况。国民党西康省党部还办有藏语研究班,档案中有研究班组训计划、教本、小组讨论会议纪录及学员毕业证书。

涉外事务类有外侨居留调查,外国人游历考察过境;有外国传教士在康区传教、办学、置产、经商调查,丹巴、盐井等地教案;有英国觊觎西藏,侵入康藏南部的军事情报等,主要反映了西方列强侵略康藏和康藏人民反侵略两方面内容。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侵略与渗透有所加强,英、法、美、日、意、奥、丹麦等国侵略分子以游历、探险、传教、通商为名,深入康藏地区,或调查测绘,猎取各种情报;或传教办学,进行文化侵略;或勾结西藏地方政府,挑拨汉藏关系,甚至直接进行军事入侵,企图造成割让事实。1943年,英军侵入康藏西南部,秘密修筑塞地亚(Sadiya)至察隅的公路,并在科麦筑机场,建兵营驻军,设无线电台、检查站及税卡,侵犯我国领土及主权。法国传教士则在康区租赁购置土地房屋,兴建教堂,发展信徒,开设医院学堂,招佃开垦,剥削地租,充当帝国主义侵略康藏的开路人和急先锋。康藏人民以各种方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渗透,如1918年丹巴教案,劫杀法国传教士;1945年,盐井刚达寺喇嘛驱逐天主堂司铎杜仲贤。对此,档案都作了如实的记载。

四川历史上形成了丰富的藏族档案史料,由于受地域、时间、人力、经费及档案基础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四川藏区各县档案馆保存的部分民国档案,未曾亲历调查,手头亦无相关资料可用,只得阙以待补。但总的说来,民国四川藏族档案史料的大概情形即是如此,希望本文能为藏学研究专家学者、藏学研究单位及业余爱好者查找所需的档案文献,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书稿及相关档案

[2]邓锡侯:《四川松理懋茂汶屯区屯政纪要》

[3]谢培筠:《川西边事辑览》

[4]贺国光:《川康边政资料辑要》

[5]民国二十九年《四川夷务概况》

[6]四川省档案馆:《近代康区档案史料选编》

[7]《旧西康省康属概况初稿》(1—14卷)

[8]四川民族调查组:《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康藏区档案资料》(第一分册)

(作者:王晓春 摘自:《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