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田野 摸清党的治藏方略在甘肃省甘南州的成功实践经验 ——藏学专家学者畅谈甘肃省甘南州调研之行

发布时间:2020-06-24 19:55:00 | 来源:中国西藏网 | 作者:李元梅 | 责任编辑:李昭

中国西藏网讯6月11日至20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所长扎洛带队的调研组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对甘南州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疫情防控、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了党的治藏方略在甘南州的成功实践经验。

图为扎洛(右)在夏河县拉卜楞唐卡小镇调研采访 摄影:李元梅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所长扎洛:甘南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亮点是把消除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扎洛此行的调研主题为脱贫攻坚,他认为甘南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亮点是把消除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最典型的就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从2015年开始,甘南州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该项目的特点是分批次推进,而不是同时推进,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一次性地打造成功,包括基础设施改善、住房改善、产业培育等。

扎洛表示,甘南州在脱贫攻坚中,注意发挥合作社作用,通过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牧则牧,重点发展旅游业专业合作社。甘南州是黄河第一弯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洮河、大夏河的源头,在生态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甘南州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将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通过易地搬迁、替代性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草畜平衡。特别是甘南州实施“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活动,一路走来,无论草原牧区,还是乡村田间,几乎见不到白色垃圾,到处山青水绿,干净整洁。

扎洛衷心希望甘南州充分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抓住成兰铁路、西成铁路即将开通的机遇,提前谋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始终把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全局意识,强化与四川、青海等地的协同发展。

图为罗辉(左二)在甘南州人民医院调研留影 摄影:切江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辉:甘南州的经验对于全球高海拔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罗辉此行的调研主题为疫情防控,他调研发现甘南州按照中央和甘肃省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构建了严密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6月22日,全州所辖7个县自有疫情以来均无报告病例,合作市没有发生社区传播和院内感染,连续4个多月无报告病例。全州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实现了复工复产复学,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罗辉认为,甘南州按照国家诊疗方案,结合本州实际,科学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甘南州地处海拔近2900米的青藏高原,人群的血氧饱和度低于平原地区,作为定点救治医院的州人民医院为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提供氧疗;医院中西医专家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中医专家辨证论治,采用“一人一方案”治疗,实现了零转重、零死亡、零复阳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甘南州的经验对于全球高海拔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民族团结,也是甘南州的一大亮点。州、县两级藏医院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生产藏药香囊、熏香粉等防疫物资,向定点救治医院、交通检疫卡点、公共机构等免费提供;拉卜楞寺、禅定寺等藏传佛教寺庙僧人通过自发捐款等形式助力全国抗疫;州人民医院充分尊重患者的民族饮食习惯,为所有患者免费提供相应饮食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彰显了民族团结。

图为张宁(左)在卓尼县禅定寺调研采访 摄影:李元梅

中国藏学出版社(杂志社)编辑张宁:“甘青川三省跨区域联合党组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工作”令人眼前一亮

张宁此行的调研主题为民族团结,她在甘南州玛曲县阿万仓镇了解到这里开展的“甘青川三省跨区域联合党组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工作”,令人眼前一亮。

这一创新的工作方式始于2017年,由阿万仓镇政府发起,联合青海省久治县智青松镇、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三乡就跨区域联合共建工作达成一致,每年除签署《甘青川三省跨区域联合党组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协议》外,还签有《甘青川三省跨区域联合党组织共建协议》《甘青川三省跨区域平安边界创建协议》,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具体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团结群众、调解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宁认为,民族团结工作涉及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甘南州的民族团结工作已经取得了宝贵成果,今后可以继续创新工作方式、宣传方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实事、讲好故事,让民族团结真正扎根人心,开花结果。

调研中的一件事令张宁难忘,她在与夏河县达麦乡董卫道村村支书加考交谈时,了解到了当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际情况。董卫道村全村共53户家庭,其中汉族26户,藏族27户。长期以来全村上下同舟共济,相处和睦,不管是谁家遇到了困难,其他家庭都会主动伸出援手,各尽其能;谁家有了喜事,大家也会前去帮忙,共同庆贺,村民们不以汉族藏族相区分,亲近如家人。  

图为张中亚(左)在夏河县达麦乡董卫道村调研采访 摄影:扎洛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馆员、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张中亚:甘南州“全域无垃圾”治理的“环境革命”最具亮点

张中亚此行的调研主题为生态环保,他认为,过去由于“人畜混居”和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较为严重,一度让甘南州天赐的美丽大草原黯然失色。2015年甘南州发起“全域无垃圾”治理的“环境革命”,州领导亲自上阵,带头上街“大扫除”,实行区域负责制,重点解决“脏乱差”;实施“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垃圾治理,积分兑换超市生活物品;清除垃圾堆放点,铺设管网,修建化粪池等,提升村容村貌;鼓励全民争当“保洁员”,提升环保意识,守护美丽大草原。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大草原“全域无垃圾”预期目标,提升了甘南州的形象与气质。

在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的同时,甘南州特别注意与城乡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好了,村子美了,游客越来越多了,农家乐、藏家乐的生意也红火了,真正实现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双丰收。

张中亚认为,甘南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凡事要算“生态账”,希望当地能继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谷泓(右二)在玛曲县欧拉镇克勤村调研采访 摄影:李元梅

图为玛曲县欧拉镇克勤村 摄影:李元梅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主任科员谷泓:牧民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谷泓在玛曲县欧拉镇克勤村入户采访牧民定居点时,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调研中,牧民们表示,原来他们生活在高海拔牧区,居住条件简陋,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非常弱。游牧生活导致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都得不到保障。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他们提供了独家小院,配套的家具和电器,真正做到了拎包入住。

谷泓说,村集体组织不仅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新迁入城区牧民的生存问题,还提供就业技能+就业岗位相结合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巩固在城区的生活能力。同时,政府还为全家人提供了完善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真正做到了无后顾之忧。

令谷泓记忆深刻的是,调研采访时,西合道才让与妻子一再表达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他们说:“要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这样的生活我们想都不敢想。”(中国西藏网记者/李元梅)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