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

发布时间:2018-08-24 08:00: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7年11月7日,全国首届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大会在青海师范大学城北校区报告厅召开。论坛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保护藏文古籍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藏文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人才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学术造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雄伟、副校长扎布,青海民委古籍办主任马小琴领导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郑堆总干事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样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时刻,召开全国首届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办成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盛会。讲话中郑堆总干事重点介绍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藏研中心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圆满完成了中华大藏经对勘本出版工作并广泛搜集和收藏藏文古籍文献资源,编纂《中华大典•藏文卷》,启动藏文文献资源数据中心等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保护传承民族文化,藏学研究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同时,对藏文古籍研究保护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加强藏文古籍保护与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藏文古籍的数字化工作进程,抓紧培养藏文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方面的后备人才。

青海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张雄伟代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提到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期间共同商讨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之道。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任马小琴女士在致辞中说,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党和国家关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掘、发挥藏文古籍文献的重要价值,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开幕式后,吉太加教授、桑丁才仁研究员等21名专家依次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其中吉太加教授代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向大会概要介绍了班禅研究院承担《中华大典•藏文卷》子课题,《历辈班禅文集》编纂整理情况。成立青海省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人才培训基地,培养藏文古籍研究人才等方面做了详细报告。

吉太加教授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华大典•藏文卷》办公室副主任桑丁才仁研究员主要介绍了玉树新寨嘉那玛尼石的由来以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并进一步说明了藏族石刻文献是藏学研究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辽宁省阜新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海春生先生围绕藏文北京刻版和蒙古刻版的研究价值,介绍了北京及蒙古地区藏文文献的刊刻和流传情况及其研究价值和意义,并建议深入挖掘、整理北京及蒙古地区个人及机构所藏的藏文文献已成为当务之急。

海春生先生

随后,宁武甲教授、银巴教授、索南才让副总编分别作了题为《拉卜楞寺藏文古籍文献库的历史与价值》、《<雪域藏医药历算大典>简介》和《青海民族出版社编辑出版社藏文古籍的情况介绍》。其中银巴教授介绍了历时11年,搜集、整理、扫描、出版《雪域藏医药历算大典》的过程,提到此次收录的藏医药和天文历算古籍文献是布达拉宫等收藏的珍贵手抄本,孤本和善本,其中大部分文献是首次公开出版。其中收录的文献珍贵程度、编写之难、数量之多在历时上当属首次。

银巴教授

当日下午,来自内蒙古大学的额尔敦白音教授介绍了蒙古族藏文著作的主要成就和特征,他认为蒙古族文人撰写的的藏文著作数量大,内容涉及面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尤其在哲学思想、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民族关系史等领域成就突出特色鲜明。

额尔敦白音教授

索朗次旦研究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的简况及藏文古籍出版的经验,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西藏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西热桑布教授从藏文古籍文献的现状分析,认为文献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形态,也要为了内容为我所用,并提出了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思路,从而达到“形”逝而“神”留,世代延续。

西热桑布教授

北京大学的萨尔吉教授从藏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角度介绍了国外vostrikov,A.I.,de Rossi Filibeck,Gene Smith和Dan Martin等人的研究成果和藏文文献分类的一些思考。提到要重视藏文古籍文献序跋的研究,《甘珠尔》各版本的对比研究,通过《十地经》的个案研究,展示了藏文文献各版本之间的异同和梵文原著之间的出入。

萨尔吉教授

西北民族大学的傅千吉教授介绍了《时轮历》传入藏区的渊源以及发展,并讲到藏传《时轮历》是藏族天文历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流传在藏区,对藏区的纪日、纪时的算法以及生活、生产、医药、文化等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傅千吉教授

随后西北民族大学扎西才让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同美教授、西藏古籍保护中心白玛扎西研究员、兰州大学阿旺加措教授等专家就文献价值、文献分类、文献与考古、古籍写本尾跋题记等方面积极表达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来自中国民族图书馆的先巴研究员呈现了藏文古籍定级标准,并向与会专家演示了藏文古籍普查平台的操作流程;角巴东主研究员向大会重点介绍了整理汇编格萨尔的历史,以《霍岭大战》为个案,展示了该书各版本之间的异同,以及搜集整理的情况。

先巴研究员

11月8日,与会专家在西宁市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进行了分组交流,就藏文古籍鉴定、古藏文语料库建设、藏文古籍修复、藏文信息处理、天文历算文献研究、敦煌文献研究、海外藏文藏书现状、藏文古籍编目、甘青川各大寺院所藏木刻板普查等方面深入交流。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四场小组交流会上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布达拉宫文物管理处、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甘肃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等科研院所16名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成果。

小组讨论

其中来自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堪措吉副研究员就敦煌藏文文献的数字化成果及海外所藏敦煌文献具体件数,目前整理情况等做了详尽的介绍;西藏大学的才项南杰介绍了藏文云字符的演变历史,以及对梵藏文献中关于云字符的记述进行了展示,认为早期藏文文献中云字符有30多种,到15世纪左右逐渐统一。因此,通过云字符可以断定藏文古籍的具体年代。布达拉文物管理处的班旦次仁对布达拉宫所藏文献的历史和整理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8日下午,论坛胜利闭幕。闭幕式上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扎布教授做了总结讲话。他首先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参会。说道,交流与分享是论坛最大的收获,两天来,来自全国7个省区市、24所科研机构、高校等院校及相关部门的60余名专家紧紧围绕藏文古籍保护与整理进行深入交流,对重视藏文古籍,利用藏文古籍,发挥藏文古籍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高度评价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协调、统领和推动我国藏学研究事业方面开展的卓越工作。最后,他讲到让我们齐心协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续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两天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文古籍鉴定、古藏文语料库建设、藏文古籍修复、藏文信息处理、敦煌文献研究、海外藏文藏书现状、藏文古籍编目、甘青川各大寺院所藏木刻板普查等藏文古籍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出版,写本研究,文献共享机制,数字化进程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对今后的藏文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