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vbras-spungs-dgon-pa)

发布时间:2018-05-02 18:20: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哲蚌寺(vbras-spungs-dgon-pa)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革培吾孜山南坡,明永乐十四年(1416)由嘉央曲杰扎西班丹倡建。为格鲁派拉萨三大寺之一,历代达赖喇嘛的主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文全称为“贝曲哲蚌确唐门杰勒朗巴杰瓦林”(dpal-ldan-bras-spungs-phogs-thams

-cad—las-mam-par-rgyal-bavi-gling),意译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哲蚌”,意为“堆积大米”,因全寺建筑以白色为主调,远远望去,该寺建筑群如大米堆积山腰,与古印度一同名寺庙相似,因借以命名。汉文有“别蚌”、“布颊绷”等译名。

明永乐十四年(1416),宗喀巴弟子嘉央曲杰扎西班丹(vuam-dbyangs-chos-rje-bkra-shis—dpal—ldan,1379—1449)受师命,以内邬宗本朗喀桑布(snevu-rdzong-dpon-nam-mkhav-bzang-po)为施主,于其修行旧地革培吾孜(dge-vphel-dbu-rtse)山坳处,兴建格鲁派第二大寺院哲蚌寺,自任堪布,传授宗喀巴教法。3年间,聚集听法僧徒2000余人。由7名说法阿阇黎分别宣讲法要,因而形成果芒(sgo-mang,又译“多门”)、罗色林(blo-gsal-gling,即“明慧洲”)、德央(bde-yangs,即“广乐”)、夏廓(shar-sgo,即“东院”)、推桑林(thos-bsam-gling,即“闻思洲”,又叫“杰瓦”rgyal-ba,即“胜利院”)、杜瓦(vdul-ba,即“调伏院”)、阿巴(sngags-pa,即“密咒院”)等7个扎仓。后合并为果芒和罗色林两个显乘僧院和德央显密兼修院及阿巴密咒学院等4个扎仓,此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在布达拉宫修复前,二至五世达赖都住寺内甘丹颇章佛宫,成为当时格鲁派的统治中心,取代了甘丹寺的地位,后来更成为格鲁派政教合一政权的代称。以后历世达赖俱以哲蚌寺为主寺,使该寺位居拉萨三大寺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格鲁派的甘丹颇章政权。

全寺占地25万平方米,最重要的建筑是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以及50多个康村。有183根立柱的措钦大殿占地45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00多名僧人诵经礼佛。大殿及主要经堂内有大量精美的佛像、壁画,幡幢庄严,外有金顶、相轮、吉祥八宝巧饰,殿宇层叠,楼阁栉比,佛塔错落,集建筑、雕塑、绘画装饰于一体。宽敞的庭院、巍峨的殿宇、幽深的回廊,参差杂错,布局宏伟。主要寺宝即宗喀巴赠嘉央曲杰的右旋白螺,至今仍供奉在大殿中。清朝同治皇帝御笔亲书的“输诚向化”匾额,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宗喀巴师徒的手稿、文集等,也是稀世奇珍。

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严密,机构建置完备,藏传佛教制度、文化方面的一些重要特征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管理机构由措钦、扎仓、康村、米村四级组成。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以后,哲蚌寺僧人定额为7700名,为格鲁派各寺之冠。实际人数,多时曾上万人。至今法台已延续23任。该寺在格鲁派中较早推行活佛转世制度,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是正式作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迎进寺院的第一位活佛。除达赖喇嘛这个特殊的最高的活佛转世系统外,还有很多转世系统,如,有资格担任地方政府摄政的济咙活佛(rje—drung)、策默林活佛(tshe-smon-gling)、第穆活佛(de—mo)、德楚活佛(sde-drug)等呼图克图都有哲蚌寺僧籍;又如,号称“三大活佛”的温杰色(von-rgyal-sras)、洛僧巴(lo-sems-dpav)、列隆(sle-lung)等在西藏影响很大的活佛,也是该寺罗色林扎仓的转世活佛。历史上,汉地及蒙古、日本、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很多名僧曾来到该寺学经。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系统为官或派往内地的高级僧职人员,多数也系该寺名僧。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至西藏和平解放前,拉萨大昭寺祈愿大法会(即“传召”)期间,拉萨市政由该寺铁棒喇嘛接管。

西藏和平解放前该寺拥有141个庄园和540个牧场,经济实力很强大。  

(作者:罗润苍 摘自:王尧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文化辞典》)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