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囊派(jo-nang-pa)

发布时间:2018-05-02 15:50: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以主张他空见(gzhan-stong-gi-lta-ba)而闻名。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jo-mo-nang),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1300年前衮邦·土杰尊追(kun-spang-thugs-rje-brtson-vgrus,1243—1313)修建的。衮邦·土杰尊追初为萨迦派僧人,曾为八思巴弟子,后从衮钦·却吉沃色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却吉沃色暗将他空见时轮的教授传给他,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见大中观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进解《时轮六支瑜伽》,于是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囊寺,故被称为觉囊派。

他空见最早的创始人为12世纪的裕莫·米居多杰(yu-mo-mi-bskyod-rdo-rje),从裕莫起暗传7代才传至衮邦·土杰尊追。历经数代传至绛央·衮却桑布(与格鲁派的克珠杰同时代)时,觉囊派与格鲁派在教义上的分歧逐渐突出。到了藏族历史上著名学者、觉囊派高僧多罗那它(1575—1634)时,觉囊派得到了后藏地方政权噶玛丹迥旺波以及第司、仁蚌巴的支持,势力大增,在后藏的彭措林地方修建达丹丹却林寺,其营建及造像修塔为当时全藏之冠。加之多罗那它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广泛宣讲他空见,吸引了不少信徒群众,盛极一时。当时格鲁派与噶玛噶举派政权争夺权力的斗争异常激烈。不久,噶玛派失利,政权坍台,觉囊派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此时多罗那它正去蒙古地区传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遂将达丹丹却林寺改为格鲁派寺庙,更名为达丹彭措林寺,没收寺庙财产、属民,禁封经籍印版,其余却隆、江孜等处之觉囊派寺院均令改宗。现只有四川的壤塘、青海的贾功巴寺等部分地区传授觉囊教法,维持其传承系统。

觉囊派教法在藏传佛教中与持应成派中观见的格鲁派一切皆空的“毕竟空”观完全对立,持他空见,承认有真如本体,与宁玛大圆满、噶举派大手印相似。所谓“他空见”,主张事物有它的真实体性。也就是说,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真谛,这个真谛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事物本身是“性空”的,只是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增加了一些“虚妄分别”的成分,才使得人们无法认识这些事物的真实体性,而只认识到一些虚妄的表面的东西。因此,所谓“性空”,不是事物的本体。事物的“本真”是事物的“自”。加在事物身上的“虚妄分别”是事物的“他”,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而不能说是“自空”。觉囊派佛学还将人们的认识分作性质不同的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就是覆真的、权且的认识活动,胜义谛渭为真谛。认为世俗谛陈述的现象世界亦即物质世界是虚幻的、颠倒的,仅有功用而无实体、无自性,因此是自空;胜义谛反映的是本质实相,即精神本体是绝对真实存在的,它不能用我们所感知的任何特性来加以描述,故为他空。“他空”相对“自空”而言,空意味着不可描述。他空仅仅否认我们感知的现象世界,并不否认这个现象世界的背后有一个实在,只不过此实在是理智本身无法揭示的。

觉囊派教义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特别是与格鲁派的观点相对立,所以各派都极力驳斥觉囊派的“他空”见解,认为是异端邪说,不是正宗的佛教。随着格鲁派的得势和教义的弘传,觉囊派在藏族中心地区已基本绝迹,而边远地区个别寺院的觉囊派也只是宣讲其教法,维持其传承系统而已,在教义及派别方面都没有新的发展。

(作者:王维强 摘自:王尧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文化辞典》)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