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当派佛学(bkav-gdams-pavi-nang-rig)

发布时间:2018-05-02 15:25: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阿底夏弟子仲敦巴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在热振建立道场,对阿底夏的一批弟子作修习指导,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教派,即噶当派。其中又分为重视密教的教授派(gdams-ngag-pa)和重视显教的教典派(gzhung-pa)。此外还有阿底夏另一弟子俄·列必喜饶建立桑浦寺后形成的桑浦系统。

阿底夏本人重视密教修行,因此属于教授派的阿底夏弟子继续重视密教修行,但传到这一派的甲域瓦·熏奴俄(bya-yul-ba-gzhon-nu-vod,1075—1138)时也开始学显教,受比丘戒,朝着显密兼修的方向发展。以博多瓦·仁钦赛(po-to-ba-rin-chen-gsal,1031—1105)为代表的教典派仍然对无上瑜伽持保守态度,具有显教主义的倾向。噶当派中最著名的学者有巴曹·尼玛扎、俄·洛丹喜饶和恰巴·却吉僧格。

(作者:褚俊杰 摘自:王尧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文化辞典》)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