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8:33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有关药物研究的藏文专著3部,藏文论文8篇,汉文论文有152篇。藏文专著均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藏文论文均由《中国藏医药》杂志发表。汉文论文则广泛发表于医学、药学、农学、工学和各学科的专业期刊上。这些成果按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10类:综合类药物专著、药物(单味藏药或藏成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有效成分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药材炮制提取工艺研究、药物资源调查和鉴别、药物栽培技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学研究等。

本年度出版的综合性药物专著有2部,分别为《藏药本草》的第二、三部。

单味藏药或藏成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张泉龙等的《藏药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对纤溶系统的实验研究》(《安徽医药》第12期)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资助,探讨藏药独一味的有效成分总环烯醚萜苷对大鼠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指出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通过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而发挥止血作用的,并能通过抑制纤溶激活物而阻止血凝块溶解。西藏大学医学院张莉等在《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发表的《藏药察次塞曼(Ccsm)对高血脂小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指出:次塞曼是依据古方“六味余甘子”研制用于治疗高血脂病的纯正藏药。该研究观察其降血脂的药理作用,为申报新药提供药理学依据。研究者按照文献方法制造高血脂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证实该药对高血脂小鼠有一定的降低血脂作用,对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蛋白有较好的降低作用。

毒理学研究方面,陈银芳的《藏药经方滋补酥油颗粒毒理学研究》(《时珍国医国药》第 11期)一文,对藏药滋补酥油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藏药滋补酥油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的小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的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大鼠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 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LC-MS)等各种现代分析方法被用于藏药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完善藏药质量标准。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冯欣等的《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七味铁屑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中成药》第9期),对七味铁屑丸中木香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作为指标成分进行HPLC定量测定,实验表明HPLC方法具有快速、灵明度高、专属性和重现性好,结果可靠的优点,可同时测定七味铁屑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是控制藏成药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李岑等的《复方藏药当佐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中草药》第12期),采用柱色谱法将当佐的脂溶性提取物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个流份,并运用GC-MS联用法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03个色谱峰,所有化合物均得到鉴定,并确定各成分质量分数,为揭示当佐药理和毒理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张兴旺等的《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第7期),采用TLC法定性鉴别秦艽花,采用HPLC法建立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结果发现,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完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能有效控制秦艽花的质量。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面,张艺等的《基于药效成分体内代谢的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7期),以藏药经典基础方剂三果汤散为例,从药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角度,探讨了三果汤散配伍机制研究思路,对藏药方剂配伍规律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开展藏药方剂药效成分和配伍规律研究的意义。

药材炮制方面,角加的专著《藏药炮制学之煅烧工艺技能研究》(民族出版社),详细介绍了藏医矿物药炮制的历史、传承过程、现状,以及常用矿物药炮制的特殊要求等。尼玛才让等的《藏药炮制研究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3期),探讨了当前藏药炮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研究应以注重文献研究、工艺实验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结合方剂学进行。

药物提取工艺的研究方面,尖木措等的《正交设计法优化藏药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分别以多糖的提取效率及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正交试验法确定镰形棘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镰形棘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为20目,料液比为1∶16,80℃回流2小时。该研究为镰形棘豆多糖水提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药物资源调查和鉴别方面,巩红冬等发表5篇药物资源调查的论文:《青藏高原东缘报春花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江苏农业科学》第5期),《青藏高原东缘杨柳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黑龙江畜牧兽医》第15期),《青藏高原东缘金莲花族藏药植物资源调查》(《黑龙江畜牧兽医》第17期),《青藏高原东缘铁线莲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北方园艺》第7期),《青藏高原东缘翠雀属藏药植物资源调查》(《安徽农业科学》第6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等方法,调查了青藏高原东缘报春花科、杨柳科、金莲花族、铁线莲属、翠雀属五个科属藏药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卢杰等发表于《资源科学》第12期的《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了其调查的结果:林芝地区共有35种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储量丰富,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珍稀藏药材植物资源的几点建议。古锐的《藏药椭圆叶花锚的资源学研究》(《时珍国医国药》第3期),采用标本查阅、野外踏查、生态学方法、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医院调查等方式,对藏药椭圆叶花锚Halenia.ellipticaD.Don品种、资源分布、蕴藏量、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提出栽培注意事项和资源保护方案。德尔文洛桑俄赛的《藏医实用的几种混乱草木药物的鉴别》(《中国藏医药》第3期),详细介绍了雪莲、喜马拉雅紫茉莉、枸杞子等6种临床常用易与它药混淆的草药的鉴别方法。才让草的《十种中藏药的辨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11期)从其来源、功效及运用三方面,对十味因药名近似而容易混用的中藏药进行了辨析。

药物栽培方面,何淑玲等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藏药材引种驯化示范基地进行栽培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藏药麻花艽、木香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发表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藏药麻花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第12期)、《不同栽培方式对藏药麻花艽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水土保持通报》第5期)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藏药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第12期)。其他还有闫士珍的《珍贵藏药龙胆的栽培技术》(《林业实用技术》第9期),马雄的《藏药植物匙叶翼首草的人工栽培技术》(《林业实用技术》第2期)等。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方面,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娜珍发表的《略论藏药不良反应及其监测》(《西藏科技》第1期),介绍了藏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藏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强巴次仁等的《浅谈藏药制剂的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第6期)介绍了藏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藏药制剂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建议。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