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文部分)——民国及当代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8:3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五)民国及当代

1.民国

民国时期的文章,内容主要涉及民国政府的治藏政策和藏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两个方面。

张召庸、喜饶尼玛在《清末民初拉萨动乱性质初析》(《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中,对清末民初拉萨动乱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拉萨动乱起初以“勤王”为号,后又高举“革命”的幌子,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两军之交战,在性质上并非属于“汉藏”冲突,且这场激战,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英国势力大力支持下进行的旨在尽数驱逐驻藏官兵的行动,其驱逐对象并不是在藏的所有汉人。因此,不能笼统以“驱汉”事件称之。

民国成立之初,基本沿袭前清旧制,在未设立行省的地区继续采取特殊行政区设置,设立特区行政长官。邱熠华的《民国政府任命的西藏办事长官——以陆兴祺研究为中心》(《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认为,由于英印政府阻拦等原因,陆兴祺始终未能入藏,但他在职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与西藏商人关系密切等条件,通过各种途径与达赖喇嘛、班禅、噶伦等西藏政教人士联络沟通,借款帮助离藏抵印的驻藏官兵安顿、返乡,收集情报,为保持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间的关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张保见的《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地理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一书介绍了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条件、农业的发展和布局、工矿业的发展与布局、商业和城镇的发展与布局、交通的发展与变迁等。

王川在《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民族研究》第6期)一文中,梳理了近代蔬菜品种在西藏的引种及传播的过程,认为随着民国以来内地蔬菜品种多次反复引入西藏,不断改写西藏蔬菜品种的历史,丰富了西藏的菜园,扩展了西藏的蔬菜品种资源,改善了藏民的饮食结构,并丰富了饮食文化。作者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使这一交流成绩有限,但是它预示了西藏地区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中国农业发展史和中国现代边疆开发史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2.当代

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围绕西藏的和平解放,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杜玉芳的《毛泽东与西藏和平解放》(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以前毛泽东视野中的一般民族问题、宜早不宜迟——西藏的解放提上议事日程、不战而进——和平解放西藏决策的出台、必须来京谈判——对西藏地方当局的政治争取、外国无权干涉——同印美等国的外交斗争、不吃地方——进军西藏的后勤决策、结语——《十七条协议》与“西藏模式”等7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基本思想、决策过程及深远意义。

秦和平的《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研究:20世纪50年代四川藏区彝区的社会变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一书在介绍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由来和概况的基础上,对凉山彝族地区、甘孜藏族地区、阿坝藏族羌族地区、平武县藏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介绍了各地民主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由来及其构想、民主改革的过程等内容,并提出了作者关于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认识。

卢小飞主编的《西藏的女儿:60年60人口述实录》(中国藏学出版社)一书选择了60位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西藏妇女,通过60年60人的口述模式,讲述了60位西藏妇女的人生经历,展示了西藏妇女的勤劳勇敢和执著奉献精神,展示了她们为实现男女平等、谋求自身解放和发展、促进西藏文明进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土呷、当曲•仁青久乃主编的《西藏昌都地区文史资料(第二辑)》(西藏昌都地区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书,收录了西藏昌都地区的文史资料,包括爱国人士写真、地方历史、昌都战役和民主改革、政协委员见证西藏百万农奴解放、寺庙古刹、口述历史、改革开放、民情风俗、学术研究等资料。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