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汉对勘译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8:02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1年在梵汉对勘译注研究、梵文写本整理校勘研究、梵汉对勘的语言研究以及基于梵文文献的哲学思想研究等相关领域分别取得了进展,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问世。近年来,利用一切可用的新旧材料,对平行文本进行多语言文本对勘,作为研究的基础,逐渐成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梵文研究的共识。

一、梵汉对勘译注研究

在梵文经典文献译注研究方面,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梵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宝生研究员译注的《梵汉对勘入菩提行论》、《梵汉对勘入楞伽经》、《梵汉对勘维摩诘所说经》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的《梵汉佛经对勘丛书》的阶段性成果。按照丛书体例,三书都由梵文佛经校刊本的梵文原文、现代汉译、古代汉译和对勘注释组成,前撰导言考证本末源流,总结对勘成果,探讨、解决悬疑,呈现新的发现。三书致力于梵汉互证,交互疏通梵文原典及其不同时期的汉译,在现代汉译和注释中体现读解的成果,同时为古译断句、标点、释疑。三书各有特色。《入菩提行论》作为藏传佛教重要经典,在汉地却不甚流行。本书通过对勘,指出天息灾的汉译与现存梵本出自同一原本,不存在异本问题,而前者“拙劣”、“错讹”的译文发生于转梵为汉的翻译过程。译注者在注释里提供的百余处误读、误译的例子,再加上通达的现代汉译,令古译中的连声、语法误读,以及词汇间逻辑关系曲解现象及其原委变得清晰起来。作为禅宗根本经典、带有浓重唯识色彩的《入楞伽经》自古号称难读,其梵文原文义理深奥、内容庞杂,有时阐述难免相对不够充分,而且由于辗转口传、传抄、刊印,文字或有讹谬,时常造成读解困难;而古代各汉译虽常用以对读,但疑难之处却屡见不鲜。本书的梵汉对勘译注疏通了梵汉两方面的难读之处,澄清了本义。此外,本书还把此经置于禅宗发展史和中印文化交通的视野下,考察判定那些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维摩诘所说经》是一部居士所说、贯穿着诸法性空般若思想的大乘佛经,它深邃诙谐,灵活生动,充满奇思妙想,思想上则彻底干净,毫不妥协。该经梵文原本直至二十世纪末一直号称失传,而古代汉译则多达七次,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同时也一直争议颇多。本书利用1999年日本学者新发现的西藏抄本的最新校订梵本,与鸠摩罗什和玄奘两个堪称典范的古代汉译进行对勘,并依据对勘辨析比较什译与奘译及其古代注疏,尤其对窥基的评注着力剖析,指出窥基对准确简约的什译的攻讦误判出自他的“偏执门户”、“专执高炫”与梵文不通等。

梵汉对勘三书为有效利用前人文献学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范式,是“梵学”学术体系的一种方法论上的尝试。此外,三书的今译直白简括,通俗易懂,在宗教表达和古汉语句式之外,为古经今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作为中国古代文献的佛藏整理是当务之急,因此梵汉对勘工作意义重大,为国内佛教的思想、翻译和语言等各梵学与佛教研究领域,提供了可信的材料和确凿的依据。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