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研究(藏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7:5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1年,藏文类的宗教哲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理出版了数部重要的佛教文献,论文成果与去年相比,相对有些减少,内容主要集中在藏传佛教和苯教研究方面。其中,对文献的研究成为今年藏文类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藏传佛教研究

(一)藏传佛教文献的出版

本年度依然延续去年整理和出版藏传佛教基础文献的热潮,公开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书籍。

中国藏学出版社今年继续出版了与百慈藏文古籍研究室合作的系列丛书,即《先哲遗书》系列,其中除藏医药的一些典籍之外,主要收录了萨迦五祖文集的对勘本、大苍译师西绕仁青文集、谷如坚赞桑布文集、更钦洛周仁青桑格文集、邬优巴·仁青桑格文集、觉囊多罗那他文集、卓尼扎巴谢珠文集、隆钦绕江智麦威赛文集、艾旺文集、雍增益西坚赞文集、觉囊多波巴喜饶坚赞文集、那若巴金刚续部注释、玛尔巴文集、米拉日巴文集、俄派师徒文集、热琼耳传记等。

今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几部重要的文集和教法集,如《中阴法汇编》(7卷/套)、《夏日东文集》(全10册)、《阿旺雍丹文集》(全8册)、《喜金刚密续》(萨迦系列)等,还出版了几部文献典籍书,如《金汁写本丹珠尔目录》、《觉囊派上师传承》(修订本)、《佛门诸宗论本注》、《律经论藏》(萨迦系列)、《藏传佛教各教派综述及注释》、《隆钦大圆满笔录》等。

四川民族出版社今年继续出版了系列丛书《显密八部经典》,其中收录了中观等五部大论的部分内容。青海民族出版社今年也出版了系列丛书《藏族十明宝库》,其中收录了五部大论的内容。

(二)藏传因明学研究

今年,论文类的学术研究成果中,藏传因明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

诺日尖措的《藏传因明学中的语言问题初探》(《中国藏学》第1期),对语言哲学这一命题在藏传佛教中的相关理论的提法进行了初次探讨,文章依据陈那师徒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同时结合其他传统学者的见解,比较详细地梳理了这一概念的含义。

改玛本的《试探因类学》(《西藏研究》第2期),对因类这一理论的概念形成、含义、功能、范围、相关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传统的相关书籍进行了审读,试图构建因类的理论框架。

多杰东智在《谈〈因明七论除暗庄严疏〉中真因与真句之间的关系》一文中,对《因明七论除暗庄严疏》中所涉及的两个概念,即真因与真句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认为真因和真句乃是一种准确无误的语言或句子。文中从真因与真句、真句的特点等方面入手,对这一因明学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项智多杰的《浅析〈量论祛疑解论〉理论特色及学术影响》,对《量论祛疑解论》这一理论著作的结构框架、内容分类、对藏传因明学科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因明研究还有冷智多杰的《藏传摄类学的四种问答法》(《攀登》第2期)、拉浪华多的《藏传因明学与现代生物学对受蕴的界定》(《攀登》第4期)、南措吉的《古印度数论派至陈那大师时期的因明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彭毛卡先的《浅析因明心识的自境之心》(《西藏研究》第3期)等等。

(三)藏传佛教的制度研究

格日吉在《安多地区寺庙内时轮僧院的教育制度简述》(《中国藏学》第4期)中,对成为天文历算的基本理论的时轮是如何传入藏区的,以及在多麦地区形成专门修习时轮的寺院扎仓、时轮扎仓的班级、课程、法会等进行了论述。

豆格才让的《简述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西藏佛教》第2期)中,对藏传佛教寺庙在历史上所经历的四个管理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论述,即堪布管理模式、教派主管理模式、活佛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另外,还对藏传佛教寺庙管理进入民主管理阶段之后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界定和论述。

南拉扎西在《从藏族寺院的学位晋升模式审视新时期藏传佛学院的授衔特点》(《西藏佛教》第2期)中,首先追述藏传佛教学经的学位授衔的源流,对前弘期的学经情况和后弘期的佛法讲听制度分别加以论述,另外对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学经情况加以概述,之后对五部大论的学习和学位授衔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西藏佛学院的修建和其学衔授予方面进行了思考。

桑才让在《青海在藏传佛教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认为,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期中,青海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文中略述了历史上出现在青海的高僧大德以及他们的功勋,引证了他们的观点。

(四)藏传佛教文献典籍研究

白伦占堆和次仁顿珠的《古藏文文献〈降服苔让九族之经〉初考》(《西藏研究》第2期),对成书于十二世纪左右的《降服苔让九族之经》中所记载的关于民间流传的降服仪式进行分析,从而对“苔让”这一文化现象及苔让在民间宗教中的地位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探讨。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