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部分——藏语言文字的文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9:3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2年中国藏学界对藏语言文字的研究较上一年的研究成果少,出版的相关图书和发表的论文不多。2012年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研究的内容广泛,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既有对藏语文的历史及发展的历时研究,也有对藏语文的语法学、方言学、语音学、文字学、现代藏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等方面的共时研究。对吐蕃时期的语言特点、语法研究和敦煌文献的语法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次,理论创新凸显,既有在《三十颂》《音势论》等著名古藏文文法典籍的基础上,结合比较学的方法对藏汉语法结构和理论研究,又有对现在藏语文的使用规范和未来发展方面的研究,如:术语规范、方言规范等。再次,研究方法多样,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藏语文的过程中运用文献比较学、列举法、对照法、社会语言学对藏文的结构学、历史学、字源学进行研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最后,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深入,而且论文较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统一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此专家学者对藏语言文字的翻译理论研究更显深化,并且水平大幅提高。下面按相关领域分别予以介绍。

一、藏语言文字的文法研究

藏语言文字的文法研究,受到印度语言文字研究传统的影响。所谓的文法,包括语法、语音、文字和正字法等内容。2012年,有关藏语言文字的文法研究的成果有数十篇,比上一年的研究成果少。对于藏语言文字本身的文法结构特点,结合现代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途径,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藏语言文字的语法、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语法研究

传统的古藏文语法指对文法的研究,据传,藏文传统的文法书原有八种,但传世的只有《授记根本三十颂》(简称“三十颂”)和《性入门》(也称“字性缀联法”)两种,成为后世文法研究的滥觞。从根本上说,《性入门》是从字性和缀联的角度对《三十颂》的注释、疏证和补充。藏文的语法有非常严密的语法结构和规则,这种结构和规则的影响,使千百年来很多术语和有关观念至今未变。

2012年有关藏文语法的研究有几篇研究论文,其中,普琼的《考述古藏文“伴”字(三)——“伴”为基字组成的组词体系及其历史演变》(《西藏研究》第2期)一文是作者在2011年写的《考述古藏文“v”字》——古藏文“v”字的字形源流及古体“v、b、w”三字之间的音形结构关系(《西藏研究》2011年第3期)和《考述古藏文“v”字(二)——试析古藏文前后加字“v”的用法》(《西藏研究》2011年第4期)之续。文章在上一年研究的基础上,对古藏文,包括吐蕃时期的碑文、钟鼎文、敦煌文献等文献里出现的基字“伴”及由此形成的“

敌”“敌邦”“敌扳”“伴爸”及其应用进行梳理,而且在传统的语法研究上加以区别和总结,对于本年度来说这篇论文的成果比较明显。嘉央扎西的《“柏”与“惭稗”之不同用法分析》(《西藏研究》第2期)主要是围绕“柏”与“惭稗”在应用方面的差异用例子等形式进行仔细分析,解决了长久以来在语法上出现的通病,并在语法基础上规范了藏文写作,也在现代藏语的语法上进行着重说明,并对藏文的实际运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华毛的《藏文动词的结构与应用分析》(《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从三方面对藏文的动词进行了研究:一是动词的含义、动词的变革、动词中的敬语特点;二是动词的应用,比如对动词的过去式、进行式、未来式进行归纳与总结;三是对动词的作用进行研究。除此之外,次仁多吉的《简析藏语语法中修饰词的含义及其应用》(《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对藏文语法中修饰词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藏语中的应用规范通过举例、比较、文献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扎林洛桑的《藏文中存在的部分不规范名词解析》(《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主要从现代藏语的实际出发,指出在文化与信息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下,很多藏语名词翻译得不规范、不标准、不准确。至此,作者对从汉藏语交流中出现的比较汉语化的名词,进行梳理、分析,在加以总结的同时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语音研究

通过方言比较,构拟藏文创制时期语音系统,或使用文献资料探讨特定时期和地点的语音问题,但大多数古代藏语的语音研究都包含在语音的历史演变研究中,如:声调、复辅音声母和韵母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既是对古代藏语语音的研究,也是对现代藏语语音的研究。藏文是在一定的藏语基础上创造的,所以现在藏语的语音与藏文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有一些藏文声母的读音与现代藏语的发音不一致,在同一话语中的语音也不一致,这种不规则的现象引起对藏语语音的研究。本年度对藏语语音的研究有更登措的《安多和卫藏方言语音差异比较》(《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文章主要探讨了安多语的区域范围、字性和缀联上的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在确定安多藏语使用范围的同时,用宏观的方法把安多农民和牧民使用的语言区分开来,再从语音上把握安多语的多种特性,而且从国际音标的表达上进行细致分类,是一篇有创新的文章。才昂闹日的《拉卜楞方言中下加字(ra)的语音变化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中对安多拉卜楞地区的下加字(ra)的语音特点及在其语境中下加字的发音和不发音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举例说明下加字(ra)的发音在该地区的变化,比如:(bla bran)(sbrel)(sbrin pa)等,并说明原因,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文字学研究

传统的藏文文字学包含在藏文文法研究当中,近人的研究,都是从现代文字学的理论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出发,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框架,进行了独立的创新研究。就研究内容来说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藏文的历史学及考证藏文的创制年代和创制者。第二,藏文的结构学,即研究藏文的字母符号和结构规则,也就是研究文字制度。第三,藏文的字源学,即研究藏文是自源文字还是借源文字。无论是传统研究还是现代研究,重点在于藏文的历史学和词源学。因为藏文作为拼音文字,在结构上比较整齐,规则比较严谨简明,传统的研究者除了在所谓的“基字”和“字性”等方面有些不同的方法和解释外,没有太大的分歧。所以藏文的研究主要指在历史学和词源学上的研究。本年度这方面的研究有达瓦次仁的《藏族语言文字学发展初考》(《西藏研究》第2期)。文章是在萨迦班智达及萨迦文献、藏族史籍等的基础上,对藏学大师恰白•次旦平措的《藏族语言文字学发展初考》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在理论基础上补充自己的见解,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去审视这篇论文,特点突出。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