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部分——藏语言文字的翻译理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9:31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在西藏,传统的翻译理论是指不以西方“现代语言学”为方法论的翻译理论研究,其具体又可以分为“发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期”。这四个时期分别见证了西藏的几大翻译高潮,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再到赤热巴巾的佛经翻译,佛教后弘期到17世纪、18世纪的佛经翻译,再到当代科技和新科学的翻译等,但是随着20世纪初西方翻译理论传入我国,我国的翻译理论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我国翻译体系的发展,对藏语言文字的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张从翻译的本体性研究中走出来,开始翻译的主体性研究,强调文本结构与意义的转换、文本自身的“内向性忠实”等。本年度对藏语文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多,下面从藏语言文字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

(一)藏语言的翻译理论研究

西藏的翻译研究经过古代的发展形成了基本的理论雏形。和平解放以后,在翻译实践广泛开展的背景下,翻译理论研究也不断拓展、深化,表现出两条较为清晰的主线:翻译“科学性”的萌生与翻译“艺术性”的确立。因此,翻译学在西藏开始逐渐具备较为完整的轮廓。本年度基本上围绕以上的关注点,展开相关研究。

次仁顿珠的《浅谈汉藏名词术语翻译》(《西藏研究》第3期)一文着重在现代藏语的翻译问题上,包括术语翻译的统一问题、语法问题、翻译的规范问题、翻译理论等进行细致的判断与总结,改正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信息,也规范了现代藏语。

黄毛草《〈格萨尔〉汉译本中存在的若干翻译问题》(《西藏研究》第3期)一文从翻译的角度去审视和窥探其译本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由于对藏文语境的不熟悉而引起的问题;二是对汉文语境的掌握不够引起的翻译矛盾;三是乱翻译而引起的问题;四是翻译时失去了应有的韵律,从而影响了史诗的美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和总结,提出翻译一定要在母语非常好的情况下,对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应用才能更加如鱼得水,才能达到翻译的水准,并归纳出藏汉翻译上注意的要点,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除此之外,华锐桑杰的《汉藏翻译概要》(《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是总结性成果,不仅对汉藏翻译的历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有翻译理论的研究,包括名词翻译。比如:名词翻译时,做到寓意须相通;抓住民族语言特色;已固定的名词不宜再加修改;藏汉两种文字在名词上性质不一等。句子翻译。比如:藏文动词放在后面,汉文动词放在前面等,而且引用藏汉对照的翻译用表格的形式等一一展开分析,在理论层面上加以总结归纳,提出鲜明的观点。《〈声明要领二卷〉与〈正字学智者生处〉两书所提翻译标准之比较》(《中国藏学》第3期)一文是通过藏文翻译理论《声明要领二卷》与《正字学智者生处》两书关于翻译理论的阐述进行对比,从而在理论的高度提倡现代藏语的翻译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

仁增的《藏汉翻译中褒贬词的译法》(《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是一篇有创新性的文章,随着藏汉文化的交流与共进,很多词语在翻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褒贬词的差异,有的翻译是风马牛不相及,极不规范,而且影响文化交流。此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褒贬词翻译时的有关注意事项。还有一篇文章《汉藏翻译中的多义词翻译研究》(《攀登》第1期)也是从小方面分析,汉语多义词翻译时需要注意它的多层意思,而藏语的多义词也相应地了解或加深多义层面的理解。提出多义词翻译时应掌握三种方法:其一是对原稿有一定的理解;其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复原;其三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翻译。还有一篇文章值得我们细读,那就是尕藏加的《论诗歌翻译的模糊性》(《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不管是学术性翻译、文学翻译,还是宗教翻译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对文字及文字背后的文化的理解,对所翻译的语种得心应手才能较准确,而又不失优雅地进行翻译,如对其翻译的文化背景等了解甚少,不可能准确又完美地翻译出来,所以本文对诗歌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翻译,一定要立足于其文学本真的美和爱。

才项多杰的《论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是藏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果,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可谓是百家争鸣的话题,历来关心翻译的学者都在这两方面存在过争议,而文章作者通过这些争议,着重在其含义、关系、应用上加以研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增毛的《地名翻译技巧之我见》(《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4期)一文是不多见的一篇好文章。作者对藏语言、历史、宗教,以及地名进行学科式归纳,将在地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并解析出来。格桑的《藏汉翻译直译法》(《攀登》第2期)一文主要从藏汉翻译专家对直译的探讨、直译的利弊、直译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直译的实际应用做了前沿性的总结。

(二)藏语言文字翻译的应用研究

随着西藏社会的转型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翻译工作日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近来这方面的论文有巴桑的《藏汉新闻翻译现状及对策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第4期)值得一看。随着社会的转型与经济的转轨,西藏各方面发展很快,很多新鲜事物的翻译及规范有待继续加以研究,不管是新闻还是电视剧本的翻译,都需要规范和标准。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解决办法:一是按照新闻的语境将原稿的意思弄明白。二是按照新闻的语境将相关术语标准化。三是按照新闻的语境句型翻译标准化。华多加的《略述汉藏公文翻译中藏译文的汉语化问题》(《攀登》第1期)一文从实际出发,从对现在藏文公文翻译弊端的认识,对藏文本身的公文格式或专用术语不用或丢弃等问题提出自己鲜明的见解,富有一定的启发性。王海瑛的《汉藏科技术语翻译问题探讨》(《攀登》第2期)一文主要探讨了藏汉科技术语的必要性、科技翻译的特点、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让拉毛的《对藏汉对照词典中词素相同实词译法的质疑》(《攀登》第2期)一文富有学术性和实际性。《藏汉对照词典》作为翻译的必备工具书,其翻译的内容广泛、准确而规范。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语素的翻译却在现实生活或写作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作者通过系统的分析、严谨的梳理、客观的总结,提出修改的意见及建议。旦正措的《关于藏语电视新闻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攀登》第3期)一文主要从新闻从事者的角度去探讨和分析,作为引用藏汉双语的新闻工作者,在什么样的条件或要求下做新闻翻译,作者从三方面加以总结:一是准确地翻译新闻题目;二是准确地翻译敬语;三是准确地翻译地名和国名等,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值得一读。东智才让的《如何提升影视翻译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攀登》第4期)一文主要从影视翻译者的角度分析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要求和翻译的要求,提出影视翻译者需要具备编辑能力、翻译能力、知识水准等基本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在影视节目中出错,等等。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