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和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9:2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除了上述研究成果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分散于对草原和湿地生态问题及其保护的研究。

(一)对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的研究

对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共性,通常草原面临着草场退化的问题,其成因也可归结为自然与人类活动两类因素,例如放牧过度。

孙磊等在他们的论文《不同恢复措施对西藏安多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草地学报》第4期)中,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条件对草地植被特征、地下生物量、地下种子库以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选择了西藏安多典型退化草地进行围栏,并选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在围栏内进行免耕补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免耕补播和围栏封育后,草地植物高度、盖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多样性有少量增加,植被优势种差异较显著;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经过围栏和补播的草地,其0厘米—10厘米地下生物量增加明显;此外,土壤种子库测定表明,围栏和补播试验地种子总数明显高于围栏外,增加的种子数主要分布在0厘米—5厘米的土层中。

邴丹珲的论文《黄河上游玛曲县退化草地现状、成因及保护对策》(《草业与畜牧》第11期),在分析玛曲草地退化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草地退化的对策建议。作者认为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成因涉及过度放牧、滥采乱挖、鼠虫危害严重。因此,必须从完善草地管理制度;围栏封育,杜绝超载放牧;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恢复已退化的草地;草地鼠虫害及毒杂草防治等角度来保护草原。

杨秀全、龙兴发在《甘孜州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草业与畜牧》第5期)一文中,认为目前甘孜州草地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草地退化严重,干旱日趋明显;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水土流失严重;草地超载过牧,人草畜矛盾加剧;鼠虫危害突出等问题。有鉴于此,提出强调草地管理原则是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强化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意识,依法保护草地生态;提高科技含量,加大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

柴发喜在其论文《玛曲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功能恢复策略》(《草业科学》第5期)中,指出玛曲草原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但面临区载畜量过度、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湿地萎缩以及水源涵养和补水功能衰退等问题。因此,提出减畜、养草、补树的植被恢复模式,通过水源地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和畜牧业生产投资的加大等综合措施来恢复玛曲草原区的水源补给功能。

(二)对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的研究

董昭林、张天双的《若尔盖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措施》(《草业与畜牧》第7期),认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和人为开沟排水等因素使湿地水位下降;分散粗放的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造成湿地和天然草原严重退化,草畜矛盾问题日趋突出。旅游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广大牧民群众参与湿地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湿养湿”的机制还没有建立,湿地旅游带动生态保护的作用还未显现。有鉴于此,提出如下对策与措施: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通过禁牧封育、减畜育草、灭鼠治虫、补播草种等综合技术措施,使退化草地植被尽快得到恢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道路,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良性互动,拉动农牧区经济互补。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