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9:24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2年中国藏学之社会研究,有70余篇部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数量上约与往年持平。研究内容上除长期受关注的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民族与宗教研究、素质提高与妇女发展、社区研究、区域发展研究等主题依然广受关注以外,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研究愈加受到学者的重视。总体来说,该年度研究成果方法更加规范,研究水平逐渐提高。

(一)社会变迁与制度转型研究

张虎生、陈映婕的《现代变迁与民族经验——西藏社会个案》(《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认为西藏社会正在由一个传统宗教型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开放式的经济型社会,由现代化引起的系列变迁(物质生活、制度文化与精神传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体验,也是一类不可重复的民族经验。现代变革促使西藏社会及时地进行文化自觉,并对当下诸多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命题提供自身独特的丰富经验与实践之道。

郎维伟、赵树彬的《藏北牧民公民权和政治权的人类学考察——以那曲牧区村落社会为例》(《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认为村民自治是牧民享有公民权和政治权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景。村民委员会选举、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威性与村落社会成员的社会规范三者互动所构成的村民政治生活图景,是牧民公民权和政治权在微观层面的真实反映。

王亚妮的《刑事和解在西藏地区的适用——以西藏刑事习惯法“以赔代罚”理念为切入点》(《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3期)一文,西藏在刑事习惯方面具有相当的民族特色,其民族习惯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某些刑罚替代措施体现了刑罚的轻缓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其民族刑事习惯中的“以赔代罚”也与刑事和解制度理念契合。

汪丹的《白马藏族生计变迁的自主性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3期)一文,认为白马藏族社会生活发展与变迁与人们自主性不断发育释放的过程相契合,这一变迁历程同时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及当地社会和传统文化相互交织。

耿静的《藏族居民居住格局变化与城市民族关系的社会性——以“5•12”大地震后四川都江堰市为例》(《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分析了都江堰市藏族居民在“5•12”地震前后居住格局的变化及民族关系,认为地震前后该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因素具有差异性,震前具有更多民族性,震后更具社会性特征。

凌立、曾义的《藏区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构建——以康巴藏区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一文,认为承认、理解和包容少数民族文化才能增强少数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上升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藏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是提升民族素质向现代公民素质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藏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