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先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4:2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兴先(1936.1—2010.6),男,汉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木地坡村人。著名格萨尔学专家。2010年6月1日在兰州逝世,享年75岁。

王兴先1958年毕业于西安市一中,196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1963年至1975年在西藏阿里改则县工作。1975年以后在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工作至退休,先后担任格萨尔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格萨尔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兴先先生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的人。在海拔5200多米的西藏阿里工作的12年艰苦岁月里,他时常到民间、寺院翻看经文、寻找史料,记录了数十万字的笔记,整理了2000余首藏族歌谣、谚语以及大量的史诗和传说,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雪域高原。

1981年以来,王先生潜心于格萨尔学和史诗学研究,致力于以世界最长的史诗——藏族《格萨尔》为主的多民族《格萨尔》的发掘、抢救、搜集、整理和翻译、研究工作。先后赴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民族村寨,深入调查流传在土、裕固、普米、纳西等民族和摩梭人中间的《格萨尔》,重点调查发掘出了土族、裕固族《格萨尔》。在研究史诗的过程中,王先生凭借敏锐的学术眼光,提出要使多民族《格萨尔》史诗发扬光大,抢救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光靠翻译和单纯从文学角度研究《格萨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建立多学科研究体系,从多角度、多视野对《格萨尔》进行综合研究的思路。他从多民族《格萨尔》的资料建设和《格萨尔》所描述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出发,广开思路,从边缘、交叉学科着眼,提出格萨尔民族学、格萨尔语言学、格萨尔宗教学、格萨尔民俗学、格萨尔文艺学、格萨尔军事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构建格萨尔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1994年,他又提出研究与抢救搜集相结合、研究与整理翻译相结合、研究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研究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五结合”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

王兴先先生研究成果丰硕,他主持和担任主编的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格萨尔文库》,部分曾获省委省政府社科成果一等奖。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王先生获国家四部委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格萨尔协会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学术交流方面,王先生成功组织或参与了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全国《格萨尔》“八五”工作规划会议(1992年)、第四届国际《格萨尔》学术研讨会(1996年)、《格萨尔》千周年纪念大会(2004年)和第六届国际《格萨尔》学术研讨会(2006年)。王先生先后获13个国家18次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赴挪威、奥地利、日本和美国等国参加国际藏学、国际汉藏语言学研讨会。19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格萨尔学特别成就奖”,1995年被选为该中心咨询委员会荣誉成员。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先生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史诗学》《格萨尔学》等课程,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王先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敬仰,王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虚的学术精神永驻每个格萨尔研究者的心胸。

王兴先先生献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五十个春秋,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亲和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王兴先先生的一生是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为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