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藏学年鉴学界动态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3:19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一月

1月

为了提升藏学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从1月起举办“珠峰藏学学术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藏学家前来进行学术讲演。自1月5日至1月19日,由国际知名藏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梵文与印度学研究系主任范德康先生(Prof.Leonard van der Kuijp)做了“西夏的藏传佛教噶尔达巴·却丁巴(1180—1240)短访西夏王室”、“11世纪的西藏:重燃佛教复兴之火”、“克什米尔大师释迦室利跋陀罗及其对藏传佛教的影响”等三场报告。

1月6日

青海省文物普查人员在位于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现一座依然保持着藏族传统工艺的古盐场。这座古盐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娘拉乡多伦多村,是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的发现。盐场坐北朝南,东西宽235米,南北长281米,占地面积为66035平方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伦多盐矿曾是青、藏、川交汇地带唯一的盐产地,年产盐3500吨左右。由于制盐技术至今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工艺,其所产食盐不受任何污染,因此盐场的产品依然深受群众青睐。

1月18日—20日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党同志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

温家宝就西藏工作部署作了讲话。贾庆林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这次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并提出“要加强藏学研究机构建设,发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全国藏学研究领域的牵头协调作用”。

1月19日—25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审读会议”在北京举行。

参会专家学者共45人。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者外,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首都师范大学、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民族出版社等单位。组成原则是有专业背景,对藏学有一定研究;处事公正,能坚持原则;由于工作量较大,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为主,个别学科有年龄大的学者;名额上,基本原则是外单位学者占60%,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者占40%。由于此次藏文成果申报较多,专家组中藏文水平高的藏族专家占一定比例。

根据《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办法》规定,参评成果在提交评审委员会之前,所有参评成果,需相关领域专家审阅;每一份参评成果,要有三位以上相关领域的专家提出独立审读意见,作为评审委员会审议参评成果的重要依据。根据第一届珠峰奖的评奖经验并结合本次成果申报的实际情况,将申报成果分为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历史、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文学、科技和文献工具书共9个学科。每一学科组邀请5位专家参与审读,并推荐一名学者担任组长,负责学科组的审读和相关工作。另外,从各组中挑选藏文、英文好的学者组成三个藏文审读组、一个英文审读组。

此次审读采取集中审读的方式,专家在审读完每一份成果后,填写专家审读意见,包括在意见表上要填写成果名称、编号和署名。根据评奖办法,审读专家享有匿名权,意见表签名部分不提供给评审委员会。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审读专家不审读本人成果。在审读过程中,凡涉及审读专家个人参评成果时,由秘书处安排其他专家审读。

在7天的审读时间里,专家们对334项成果进行了审读,并去除其中不符合参评条件的9项成果,最终325项参评成果进入公示。

1月22日—3月31日

1月22日至3月31日,巡回展“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在日本大阪历史博物馆举办,观众达49000余名。自2009年起至本站闭幕为止,前四站的观众已多达43万人。

“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共展出来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和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寺院的展品123件,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36件,代表了藏民族文化风格和特点,是藏民族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缩影。该展览让更多的日本朋友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历史悠久、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了解西藏的历史与今天,以及其风格独特的藏民族文化艺术。

二月

2月1日

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界近600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肯定了中国佛教协会自2002年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弘扬和谐理念、践行慈悲精神、促进两岸交流、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作出的积极贡献。

2月4日

西藏自治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公布,截至2009年底,西藏第三次文物普查共发现新文物点3004处。

自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268处,包括古遗址类1513处,古墓葬类501处,古建筑类1443处,石窟寺及石刻类58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207处,其他23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004处。

2月22日

中国海外藏族协会在美国洛杉矶成立。知名藏族歌手央金拉姆任理事会主席,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孙伟德,新闻领事王珞、乐利文等参加协会庆典。该协会宗旨是倡导社会和谐,弘扬藏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该协会的成立受到国际上许多企业家、文艺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三月

3月17日—25日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向巴平措率领中国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在澳大利亚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在迪肯大学与50多名澳高校师生代表进行交流,发表演讲,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向巴平措在演讲和交流中用大量数据说明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大量史料和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西藏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用生动事例阐明西藏各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团结一致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向巴平措和随行的代表团成员还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情况。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议会上院议长罗伯特·史密斯和下院议长珍妮·林德尔共同会见了向巴平措一行。代表团在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了中国中央政府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当前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形势。

代表团3月23日—25日访问新西兰。访问期间,向巴平措应询介绍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并会见了新西兰议长洛克伍德·史密斯、外交贸易部副秘书长麦卓、反对党工党外事和民族事务发言人卡特和议会新中友好小组成员,并出席了议会新中友好小组举行的欢迎午宴。

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新西兰电视台等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招待会。

3月17日

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境内的桑桑、那曲地区尼玛县的昂孜错—马尔下错、昌都地区八宿县的然乌湖三大湿地通过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三个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066625万公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寒高原湖泊湿地,拥有湖岸湿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多种生态类型,以及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系统,是研究高原湖泊生态的理想场所,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内容。

3月18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总结报告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巴桑顿珠以及中央统战部、中央外宣办、国家民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出席报告会。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13家藏文软件研发单位和青海、甘肃、四川、上海、新疆等省市区的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在京的藏文软件用户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和自治区副主席热·洛桑丹增分别作了藏文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情况的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藏族地区信息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加大对藏文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藏文软件的成功研发与普及推广应用提升了藏族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继承和发展藏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关怀,藏族文化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3月21日—30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旦增伦珠率团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一行6人赴德国首都柏林访问。代表团成员分别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的西藏研究专家、学者组成。在德期间,与德国智库,德国政界、学术界,德国媒体代表,以及德国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旦增伦珠以“西藏的现代化——从雪山围绕的宗教主导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为题,概述了西藏的历史源流、发展成就和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代表团成员还就多个涉藏话题与青年学生展开坦诚、深入的交流。

在10天内代表团访问了柏林汉堡、瑞士苏黎世、伯尔尼等地。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还分别与德国联邦议员人权委员会主席汤姆·科尼西斯、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格龙特、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所所长桑特施耐德等人举行会谈,向他们阐述西藏在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宗教事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介绍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有关情况。

3月28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暨‘雪域宝鉴——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大型主题展览”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表示祝贺并参观展览。

在开展仪式上,杜青林宣布展览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热地向捐赠藏品和书画的代表颁发捐赠证书,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分别致辞。

开展仪式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西藏自治区领导,首都有关科研、文化机构、高等院校负责人和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开展仪式。

四月

4月1日

第十一世班禅来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参观了正在展出的“雪域宝鉴——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大型主题展览。

4月6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接待了马耳他工党领袖约瑟夫·穆斯卡特博士(Dr.Joseph Muscat)为团长的工党代表团一行4人。副总干事郑堆研究员主持会见,社会经济所副所长旦增伦珠研究员等学者参加座谈。双方就西藏的历史、宗教、经济、教育等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谈结束后,郑堆代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向客人赠送了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4月6日—7日

四川省《凉山藏学研究》编委扩大会在西昌市召开。

会议组织学习和传达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省藏学会第六次藏学研讨会会议精神。会议还听取了与会学者关于《凉山藏学研究》刊物的组稿和研究方向等问题,提出了有关藏学研究工作的若干问题。会上,报告了《凉山藏学研究》在宣传凉山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弘扬凉山藏民族文化、宣传民族团结和谐、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4月6日—25日

西藏爱乐乐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西藏爱乐乐团带来的具有浓郁藏域特色的管弦乐作品让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有了新的看点。

4月15日—20日

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审工作组委会主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主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致开幕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格勒、柳应华、郑堆,“珠峰奖”资金资助方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秘书长、未来基金会主任卢红生,以及各评审委员和组委会、秘书处等共80多人出席会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代表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主办方对各位评审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北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陕西的51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经过学科组(学科组评审是本届珠峰奖增加的一个新的向评审组推荐成果的环节)、评审组集体审读、评议、推荐,最终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多轮无记名投票表决,共有53项成果荣获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二、三等奖,其中汉文研究专著类10项,藏文研究专著类11项,汉文学术论文类11项,藏文学术论文类12项,英文研究成果类2项,基础资料成果类7项。

在各学科组、评审组充分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全体评审委员大会表决,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提名推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荣获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黄明信、扎西次仁、木雅贡布等7位对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藏学家获荣誉奖。

经过6天的评审工作,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审工作圆满结束,于4月20日举行闭幕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斯塔出席闭幕式并做重要讲话,他指出,“藏学专家一直为西藏及四省藏区的发展与稳定发挥着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他要求藏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期望藏研中心和全国其他藏学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起,深入贯彻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藏学研究机构建设,继续为西藏及四省藏区的社会发展与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结果会后通过中国藏学网公示。

4月19日—5月30日

由日本仙台市博物馆、河北新报社、仙台放送等组成的“圣地西藏展”实行委员会,以及日本株式会社大广和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等共同主办的“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在和中国有着长期友好交往历史的仙台市圆满闭幕。

在仙台市博物馆为期40天的展览中,有54000余名仙台市民观看了展览。自此,“西藏艺术与考古展”结束了在日本长达一年多的巡展。

4月21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一行3人赴西南民族大学考察交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与师生进行了座谈,就藏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4月22日—24日

“薪火相传珍藏西藏——叶星生西藏文化珍藏展以及藏医药展览”在上海邦德学院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展品大多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先生提供,藏医藏药展厅的展品则由北京藏医院提供。

展览包括文物展示、西藏民俗展演以及藏医药三大系列,实物展品约700件(套),由“序厅”、“珍藏西藏”、“民俗文化”、“宗教艺术”、“藏医藏药”五个部分及“文化遗产”、“民居帐篷”、“佛殿经堂”等12个单元、景观组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等,加深国内外观众对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月22日—25日

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内亚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李永宪教授以《西藏高原的史前人类活动》为题,石硕教授以《“琼”与“邛笼”:青藏高原碉楼起源的探讨》为题,霍巍教授以《西藏西部新出土古代丝织物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为题,张长虹副教授以《仁钦桑布与藏西的克什米尔风格壁画》为题,分别从史前农业考古、历史时期考古、丝路文化交流、藏传佛教艺术等方面以图文并茂、汉英文对照的PPT演示方式,展示了多学科多领域的藏学研究成果,受到多国学者的好评与关注。

4月23日—25日

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浙江省普陀山佛教协会协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普陀山举行。

学术研讨会围绕华东师范大学和西藏民族学院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藏传佛教与西藏和谐社会”展开讨论。与会学者认为,藏传佛教文化是在藏族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对藏族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化形态,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心灵抚慰功能、文化调适功能、社会控制整合功能和稳定社会功能,在今天藏传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对调整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与会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了藏传佛教在我国内地的传播及其影响、藏传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以及藏传佛教的生命观、寺院管理、藏民族观世音信仰的历史特点及其现代转型等问题。

4月25日

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向四川藏区捐赠图书”仪式举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将向四川藏区捐赠42万册、总码洋约120万元的400种藏、汉文图书。

受捐赠单位包括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州县图书馆、研究机构、县中学及部分寺庙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作协,以及凉山州藏学会、凉山州木里县等,相关书籍将在书博会后陆续送到受捐赠单位。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了协调和指导全国藏学研究工作的职责,下属的中国藏学出版社是全国四家公益出版社之一,此次书博会上展示的232卷本的藏文版《大藏经》对勘本,是当代中国藏学研究的经典成果。

4月28日

英国驻华大使馆政务处一等秘书孟加思先生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旦增伦珠研究员主持接见。双方就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央对西藏的政策以及藏研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交流。

4月28日

新加坡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谢伟文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外联处处长黄文娟主持会见,社会经济所罗绒战堆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会谈。对谢伟文先生提出的有关玉树地震灾后重建问题,学者们进行了解答。

4月28日—30日

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白果副教授在青海化隆发现唃厮啰时期岩窟壁画。这是青海继都兰吐蕃墓棺板画之后又一惊艳国内美术考古界的古代佛教美术遗迹发现。

据白果副教授介绍,4月28日至30日由他和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唐卡专业学生扎西尖措、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学生东主组成的考察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该处壁画遗存。遗存以大小不一的5个岩窟点为主,残存壁画总面积约有200平方米。画面主要由释迦牟尼、弥勒佛、千佛、供养人、莲花及诸多表示某种佛教教义的几何形图案组成。壁画上除了藏文六字真言等藏文经咒外,依稀可辨部分汉文题记。此外,在岩窟堆积土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擦擦”及藏文蝴蝶装雕版印经和墨书西夏文残片。

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谢继胜教授认为,青海海东地区发现的这部分岩窟壁画,填补了汉藏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空白,展示了藏汉佛教艺术在唃厮啰时代或者说西夏前期可能存在的联系,为相关的藏汉文献提供了图像的证据。

五月

5月1日

西藏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并开播。该台的成立结束了拉萨没有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

拉萨人民广播电台隶属拉萨市广播电视台,使用调频914兆赫,发射功率1千瓦,可覆盖拉萨市八县市。节目内容涉及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文艺娱乐等,开设有聚焦三农、相约西藏等10个自办栏目,全天播出14小时20分钟。拉萨人民广播电台的成立及开播得到北京市与江苏省的大力援助,是对口援助西藏的又一成果。

上海世博会今日正式开园,位于中国馆省区市片区的西藏馆内游客如织。西藏馆外有拉萨城市巨幅画卷,馆内有《扎西德勒图》壁画、青藏铁路沿途的景象、典型的藏族普通人家。主题电影《天上西藏》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西藏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西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实。

5月7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与智利拉丁美洲中医学院联合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北京藏医院举行。智利驻华大使馆参赞卡洛斯·马瑞(Carlos Marin),智利拉丁美洲中医学院院长路易斯(Lui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对外交流技术合作中心领导与藏医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结业典礼。

5月8日

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和佛教在线联合举办的《中国藏族文化年鉴》编写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

5月12日

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要求,由保加利亚记者协会秘书长斯内杰卡·托多洛娃女士(Mrs.Snejanka Todorova)带领由保加利亚《劳动报》、《24小时》及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等媒体组成的新闻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副所长刘洪记研究员和有关专家学者接待了访问团。双方就中国传统医药的现状和中医药、藏医药的发展状况以及北京藏医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交流。会后,外宾参观了北京藏医院。

5月25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发布仪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的重点项目,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整理出版的档案主要记载和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以及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处理情况,同时,也记载和反映了这一时期与西藏毗邻的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藏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历史。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馆藏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院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珍藏有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其所属部院等机关与西藏地方政府、达赖喇嘛、班禅等来往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档案史料。作为国家级综合性藏学研究机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对汉藏文和其他文种的档案史料的整理研究,多次和有关档案管理单位合作,共同从事历史档案的整理。这一项目于2006年11月正式立项,计划出版50册,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史和档案研究专家共同承担。现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编辑影印出版第1—10册。

5月28日

由福建省厦门市援藏队实施的西藏林芝地区珞巴族文化保护工程之一的“西藏米林县珞巴族民俗文化展览厅”正式开馆。展览厅内的珞巴族实物由当地干部群众精心收集整理,馆内收集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的珞巴族的生产生活实物120余件,以实物形式向世人展示珞巴族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同时展示了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下,珞巴族群众日新月异的生活巨变。

5月30日

由中央援藏干部自我管理领导小组举办的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援藏论坛”在拉萨举行。

11名援藏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亲身经历,围绕“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的主题作了发言。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次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围绕如何进一步组织协调好全国藏学研究工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国藏学事业发展繁荣。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主持会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作了讲话。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作了题为《贯彻落实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国藏学事业发展繁荣》的工作报告。

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以来我国藏学研究工作,认为全国藏学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为西藏与四省藏区的发展稳定服务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促进了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繁荣。

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协调会报告展开讨论,认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加强全国藏学研究机构建设,发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全国藏学研究领域的牵头协调作用的要求,为全国藏学协调工作指明了方向,将在今后的藏学研究工作中加以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等全国60多家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5月31日

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

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朱维群参加颁奖仪式。他代表评奖活动主办单位,宣布了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获奖名单,并代表中央统战部和杜青林部长,代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向获奖代表表示热烈祝贺。

中央统战部、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代表,相关高校、学术单位代表、参加第三次全国藏学工作协调会的全体代表出席了颁奖仪式。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是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共同主办,每四年一届。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一处栈道遗址被确定为茶马古道遗址。

这一茶马古道遗址是甘肃省第三次文物普查验收组在舟曲县进行验收工作时确定的,遗址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石门沟。

石门沟栈道位于舟曲县大川镇石门沟村东北200米处的石门峪口,这里东西两侧高达100多米的崖体相互对峙,两侧崖壁上现存80多个栈道桩孔,每个孔之间的距离在1.2米到6米之间。同时,在东面高出河床约一米的地方,文物普查人员还发现有北宋皇祐四年的摩崖题记1处,记载了皇祐四年十月尚书屯田员外郎兼判阶州事朱处仁一行经石门沟栈道巡查关隘城寨的情况,说明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已是重要的茶马古道交通路线。

该古道遗址以及北宋皇祐四年题记的发现,为研究古代陇蜀道路交通、民族关系、茶马商贸、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六月

6月2日

《光明日报》第12版整版刊登了“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获奖成果、特别奖和一二等奖成果简介以及荣誉奖获得者简介。

6月3日

“中国西藏之声网在线广播”开通一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拉萨举行。

6月5日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来到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佛像,拉开了十一世班禅在拉萨各项佛事活动的序幕。

6月5日—6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主办,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协办的“西藏和四省藏区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共85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围绕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研讨会是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藏区工作座谈会之后首次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6月7日

“精彩世博·精彩未来”沪藏青年世博论坛在拉萨举行。沪藏青年世博论坛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系列活动的首场论坛。西藏大学旅游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图登克珠应邀作主旨演讲,演讲中,图登克珠回顾了拉萨老城区的文化保护传承历史,他认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的保存。

通过“精彩世博·精彩未来”沪藏青年世博论坛,扩大世博效应,深化两地青年及青年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两地青年把握发展机遇,担负起描绘未来精彩生活的责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使广大青少年为推动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以及城市文明程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6月12日

6月12日是中国政府确定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市举办了活动,向民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并庆祝藏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月21日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崔玉英在拉萨会见了由海外12家华文媒体负责人组成的“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西藏行”采访团。

会见中,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加强对西藏的宣传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此次“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西藏行”活动,是继2008年西藏自治区成功邀请“海外华文媒体进藏代表团”后的又一次重要团组参观采访活动。采访团由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印尼《国际日报》、美国《中美邮报》、香港《中华文摘》等12家媒体组成,在西藏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采访。

6月28日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拉萨示范项目总结大会在西藏拉萨召开。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拉萨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能力建设及示范项目于2007年7月6日正式签订,总预算300万余美元,欧盟出资138万美元,由拉萨市政府承担配套187万余美元。

此项目是通过跨部门的协调和信息管理,为将自然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拉萨的决策,提供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建议和支持。拉萨项目将推动一个跨部门的保护实体来确保生物多样性在部门规划、决策和行动中被充分考虑。此外,项目将选择拉鲁湿地和林州甘曲湿地作为试点,评估它们的生态补偿价值,作为拉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地。

6月29日—30日

6月29日,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大会并讲话。杜青林说,6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协会秉承宗旨、勇担重任,始终高举维护祖国统一旗帜,致力于保护和发展西藏文化,致力于促进西藏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已成为传承和弘扬西藏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密切海内外藏胞联系的桥梁纽带,成为遏制“藏独”文化攻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热地在给大会发来的书面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希望新一届协会认真按照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西藏实际情况,继续发挥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和“人才荟萃、代表性强、机制灵活、活动广泛”等特殊优势,进一步开展好协会的各项工作。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维群在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时,总结了协会6年来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特别强调了协会将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关精神,进一步开拓思路,做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主持开幕式,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大会。根据议程,大会将审议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

6月30日,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会议由协会副会长斯塔主持。会议选举产生了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当选为会长。朱维群、拉巴平措、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叶小文、恰白·次旦平措、洛桑江村、尼玛次仁、甲热·洛桑丹增、才旦卓玛、冯骥才、斯塔、丹珠昂奔、杨志今、王作安、单霁翔、朱晓明等16人当选为副会长。朱维群为协会秘书长。会议还决定聘请杜青林、热地为协会名誉会长。

6月29日—30日

“2010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和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两天时间里,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近百位研究民族、宗教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围绕“当代中国宗教若干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

七月

7月1日

欧洲宗教上层爱国藏胞代表团一行7人访问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该团的主要成员为在欧洲生活的藏传佛教高僧活佛及其随从。藏研中心原副总干事大丹增主持会见,科研业务办公室主任廉湘民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谈中,大丹增研究员向客人介绍了藏研中心的发展历程、机构设置、主要任务、科研成果等。欧洲宗教上层爱国藏胞代表团成员高度评价了藏研中心的工作,对《东嘎大词典》的整理再版和中国藏医药搜集整理等工作表示认可,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感到非常欣慰。会后,双方互赠礼品、合影留念并参观了西藏文化博物馆。

“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的特展在台北故宫开展,该展览持续到9月19日,由“吐蕃王朝”“金色宝藏”“文化交流”和“雪域风情”四个部分组成。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佛教传入西藏讲起,分别介绍藏传佛教艺术、元明清以来西藏与内地的交流以及藏医药和藏族文化,展出来自西藏的130组(件)的文物精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西藏对台湾人来说并不陌生,是很多人想去旅游的地点,但是西藏又显得有些遥远,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宗教、语言和文化内涵。此次展览将以少有的深度和广度向台湾人介绍西藏,使他们对西藏有新的认识。

此次来台展览的文物中,顶级文物多达42件,分别来自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民族文化宫等12处内地收藏单位。

展出的文物由佛造像、法器、乐器、佛经、唐卡、藏医药经典和服饰器用等多种文物组成,其中包括制作于11—12世纪、高1.6米的罕见鎏金铜弥勒菩萨像、明代宫廷所制可以开合的八瓣莲花曼荼罗、藏于承德高1.3米的大威德金刚双身铜塑像等精美文物。

7月6日—8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藏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华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学、南华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和内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约46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其中台湾学者16人。研讨范围涵盖藏学、蒙古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教育、战略及国际事务、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与会代表共提交论文46篇。重点围绕古代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当代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现实问题;会议的另一个主题是蒙古史和元朝史研究。此外,学者还介绍了藏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藏文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会议共分八个场次进行。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古代藏族史研究中新发现的文献,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当代藏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及中国边疆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研究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任王吉林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拉巴平措指出,这次研讨会既是学术的,以学术探讨推进藏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又是感情的,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其乐融融。

此次会议展示了两岸藏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加强了两岸藏学家在观点、文献、视角、信息动态等多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两岸学者均感收获颇丰,希望日后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共同促进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会后,两岸专家学者参观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并赴承德进行考察。

7月7日

英国《刺头》网络杂志主编奥尼尔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采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詹安林女士及翻译随行。科研办主任廉湘民研究员接受采访,北京藏医院科研教学处仲格嘉处长及相关人员参加接待并陪同外宾参观北京藏医院。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西藏卷》第二次编撰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此次会议是按照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对《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各分卷章节目录审议通过后的工作要求和自治区政府多托副主席的指示,由自治区文化厅组织召开。

7月13日

应全国政协委员会协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以及香港董建华先生特别助理黄砥中先生的要求,好莱坞导演奈比(Chris D.Nebe)及协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陈晓霞女士等一行4人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访问,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即将拍摄的纪录片《真实的西藏(暂名)》(Tibet—The Truth)的具体细节。专家学者对剧本整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其中一些纰漏进行了修正与完善。

对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奈比导演表示非常感谢,并诚恳接受。为了方便学者审阅,奈比提供了现场翻译好的中文剧本,恳请专家再次评审,以求准确无误,并希望在西藏拍摄结束后能再次与专家学者们交流。

7月14日—22日

由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任代表团团长的中国藏学家、活佛代表团访问日本、韩国。在访问当中,代表团还走访了日本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位于爱知县名古屋市的“强巴林寺”。这座寺院是现任住持森下永敏依照大昭寺的风格建造的。代表团成员直贡穷仓·洛桑强巴活佛在寺院内为日本的信徒们进行了“摸顶赐福”。

代表团与京都佛教大学与日本藏学家进行了学术交流。日本京都佛教大学的佛教学部长藤堂俊英、日本藏学家小野田俊藏等参加学术交流。

7月18日—22日,代表团由日本赴韩国访问。在首尔与韩国佛教曹溪宗、韩国国会首席咨询委员、韩国媒体及在韩华侨留学生代表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并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的采访。访韩期间,代表团还会晤了韩国国会议员,然后前往釜山与当地佛教界和政界人士座谈。

7月14日

甘肃省藏文古籍目录课题调研组在陇南藏区考察时,发现了500余部古藏文手写苯教文书。专家称,这是继20世纪初敦煌出土少量苯教文献以来,甘肃又一次发现的珍稀手写苯教文书,其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巨大,保存之完整,均属罕见。

这批苯教文书采用缩写古藏文抄写而成,以传统的梵箧装保存,文字清晰如初,画像色彩艳丽,页面古朴精美。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遣词用句、纸张用料等各方面分析,该文献属于9—11世纪手写本苯教文书,内容涉及苯教法师祈祷经文、苯教古代各种祭祀仪式所诵经文、禳灾防雹时的咒文和古代藏族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等,是研究中世纪藏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医药天文、藏族书法艺术等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7月20日

中国西藏网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西藏网(www.tibet.cn)改版后的中文子网经过试运行后,即日起正式全面上线。

中国西藏网总编辑张小平表示,改版后的中文子网信息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可读性,页面清新时尚,重视用户体验,突出西藏元素,贴近百姓民生,从形式到内容对西藏进行全方位、新视角的深度介绍。

中国西藏网还启用了新标志(Logo),主体为汉、藏、英三种文字“中国西藏网”字样和舞动的彩色哈达,象征开放、发展、腾飞的西藏,以及中国西藏网以传播西藏为己任的办网理念。

八月

8月2日

西藏首届唐卡艺术博览会在拉萨开幕。50名来自西藏各个地区的勉唐派、勉萨派、钦则派、噶智派等主要流派的优秀唐卡画师汇聚一堂,向观众展示绘画技艺,将独具魅力的唐卡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唐卡艺术博览会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自治区文联、西藏日报社和西藏电视台协办。会期持续3天,活动内容共分手绘技艺展、命名评选、推介交易等4个板块。

8月6日

“2010·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在拉萨开幕。活动透过摄影镜头展示了西藏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更展示了一个经济增长、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新西藏。

今年是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举办的第三年。本届展览围绕“繁荣·和谐·进步”的主题,从8000余幅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近400多幅参展作品,并为区内外10位摄影家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

8月10日

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大西広教授一行11人访问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廉湘民研究员主持会见,当代所副所长刘洪记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座谈。

廉湘民研究员向客人介绍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组织机构等,并和中心学者一起解答了访问团有关西藏经济发展状况、藏医药保护等相关问题。廉湘民研究员强调藏研中心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有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在项目合作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并表示这些合作还将继续下去并不断拓展。

8月11日—19日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民族理论研究专家郝时远为团长,包括西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达瓦次仁在内的中国藏学家一行7人访问墨西哥,并会见中外记者,就中外双方关注的西藏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代表团与墨西哥众议院墨中友好小组主席索菲亚·卡斯特罗举行了会谈。墨方对藏族人在西藏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西藏文化保护和生态问题等表示出兴趣。代表团还与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学者进行了座谈,并前往墨西哥东部城市坎昆,与当地部分议员座谈并会见当地媒体。

代表团于16日访问智利。向智利接见官员介绍了西藏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现状,向参会官员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西藏。智利外交部官员在听取代表团介绍后说:对于西藏的今昔,智利人民并不了解;来自中国西藏的藏学家们描绘了一个完整、鲜活、与时俱进的西藏,增进了智利人民对西藏的了解。

8月12日

中国作协创联部、西藏文联、西藏作协在拉萨召开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座谈会,就进一步加强藏语言文学作品创作、翻译工作进行交流和座谈,同时也为自治区下一步启动中国作协文学翻译工程做准备。

座谈会上,西藏作协、西藏作协文学翻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西藏作协、藏文刊物、西藏文学创作以及西藏文学翻译、翻译队伍的基本情况。

8月14日—15日

藏传佛教寺庙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青林指出,寺庙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影响。寺庙民主管理是对“政教合一”制度的彻底否定,从根本上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还原了寺庙的基本功能;是对广大僧尼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消除了寺庙内部的不平等,真正体现了僧尼的主体地位;是依法管理在寺庙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增强了僧尼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确保了藏传佛教各项活动规范有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明确了藏传佛教界的努力方向,奠定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基础。要从藏传佛教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民主管理的本质、内涵和要求,共同推进、扎实开展。各级统战、宗教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这条主线,立足新形势下藏传佛教寺庙的功能和特点,着眼建立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打牢基础、强化班子、抓好队伍、健全制度、优化服务。他还希望广大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在寺庙民主管理中发挥中坚作用,在佛学思想建设上发挥主体作用,在僧尼守法持戒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反分裂斗争中发挥带头作用。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向大会发去贺信。与会代表观摩了扎什伦布寺,交流了寺庙民主管理经验。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以及部分省区统战、宗教部门负责同志150余人参加会议。

8月16日—20日

第12届国际藏学会在加拿大UBC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挪威、印度、尼泊尔、不丹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425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国共42人参会,其中北京14人,西藏8人,青海17人,四川1人,青岛2人。另香港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各有1人参加。

中国参会学者提交了论文并在大会和小组会上发言,交流了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杨恩洪、郑堆、强俄巴·次央和果洛州拉加寺的晋美坚赞四人应邀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才让太和黄文娟应邀担任小组研讨会主持人。我国学者在大会上发言和担任小组主持的人数为历届之最。由此说明,我国藏学学术水平逐步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

会议期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展示、赠送了中心学者研发的喜马拉雅藏文字体软件,展售了中国藏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藏文图书,受到与会学者欢迎。

8月16日—17日

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协同中共夏河县委、夏河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拉卜楞文化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召开。

来自北京、青海以及甘肃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及新华社等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参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学术气氛浓厚,大家一致认为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成功。会议对推动甘肃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甘南藏区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积极探索藏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新路子,展现拉卜楞文化的学术研究成果起到重要作用。

8月18日

《人民日报》(藏文版)创刊一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人民日报》(藏文版)创刊于2009年8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日报社、西藏日报社主办。一年来,《人民日报》(藏文版)运行平稳、出版正常,已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和广大藏族农牧民了解国内外资讯、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中,宣传报道及时准确、充分有力,在特殊情况下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8月22日—27日

应蒙古国蒙医科学技术工业集团(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Corporation of Mongolia)邀请,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主任廉湘民研究员为团长的一行5人访问了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等地,与该集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对蒙古国藏传佛教和藏学研究有关情况进行了解。

8月25日—10月3日

德国汉堡大学印藏学系的不丹籍教授多吉旺秋(Dorji Wangchuk)及夫人奥娜(Orna,以色列籍)博士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多吉旺秋教授及奥娜博士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德国汉堡大学梵文合作项目的成员。藏研中心副总干事郑堆研究员接见了两位学者,双方就学术合作项目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后,两位学者在藏研中心科研办外联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考察。回京后两位学者在藏研中心举办了题为“简评藏文文献研究的方法论”和“宁玛续部传承史探讨”的讲座。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近60人听取了讲座。

8月28日—29日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河北承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民族出版社等2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缅怀前辈学人,回顾学会开创和成长壮大的艰辛历程,展望民族古文字研究繁荣发展的未来,并就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3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与会学者总结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历史,认为学会一直致力于搭建交流平台、保护民族古文字文献,并坚持传承中国民族文字、普及相关知识,为促进民族古文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九月

9月1日

由德国《世界报》和《星期日世界报》博梅尔(Daniel-Dylan Boehmer)、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国际部主任安德利亚斯·普费费尔(Andreas Pfeifer)等一行7人组成的德国、奥地利新闻记者团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主任廉湘民研究员主持座谈,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座谈。廉湘民向客人介绍了藏研中心的发展情况并和专家学者一起解答了记者团关于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治经济政策的提问。

9月1日—5日

上海世博会西藏活动周在世博园内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的400多名演职人员为参观者带来具有浓郁西藏特色的大型经典歌舞《天上西藏》,非遗歌舞《雪域珍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藏戏《雪域欢歌》和独特的街头巡游表演,充分展示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表达了自治区各族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美好祝福。

西藏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通过现场展示、表演民族民间工艺绝技,以互动交流的形式展示和宣传传统文化项目。

9月5日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的古刹萨迦寺学经院举行乔迁开光盛典。

扩改建的萨迦寺学经院从2005年5月正式开始动工修建,历时5年,一共投资962万余元。修建完成的萨迦寺学经院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个学经院建筑材料由萨迦本地石料构成,石木雕塑和图案方面以藏传佛教传统建筑艺术为主,并结合了现代建筑技术。因此,整个建筑风格既呈现出藏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的特色。

目前学经院已拥有初、中、高三个等级200多位来自青海、四川等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学僧。学经院的课程内容以萨迦班智达创立的十明学理论为主,重点是萨迦派主要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他教派的优秀内容。

9月7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主席约翰·克里的高级助理弗兰克·詹努奇(Frank Jannuzi)等参议院外委会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助手一行6人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郑堆主持会见,科研办主任廉湘民研究员等学者参加。郑堆向客人介绍了藏研中心情况并和专家学者一起与外宾就有关西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9月7日—8日

由西藏自治区编译局、自治区翻译工作者协会组织召开的全区第二届翻译学术研讨会在拉萨举行。

会议期间,翻译工作者们深入探讨民族语文翻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交流了经验,切磋了译技。此次研讨会还对55篇学术论文进行了评奖,其中15篇论文获奖。

9月8日—16日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扎洛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加拿大。代表团与加拿大渥太华华侨学界人士和华文媒体代表座谈。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在座谈会上通过史料和图片说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渥太华是中国藏学家代表团北美之行的第三站,他们此行的前两站分别是温哥华和多伦多。

9月10日代表团开始访问美国,分别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地与当地学术界、媒体人士及民众进行交流,介绍西藏的发展变化,增进美国各界人士对西藏的了解。

9月8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接待了西班牙《世界报》记者埃洛依·拉莫斯(Eloy Ramos Jaurez)和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台记者安娜·阿隆索(Ana Alonso Montes)。会谈由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宗教所德吉卓玛研究员等学者参加了座谈。张云对藏研中心做了简要介绍并和中心专家学者一起解答了西班牙记者关于西藏发展情况及民族关系等一系列涉藏问题的提问。

9月11日

作为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之一的色拉寺维修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按照计划,国家将总共投入资金4600万元人民币对这处重要文物建筑体进行保护维修。由于年久失修,色拉寺文物建筑体出现了严重的险情。此次主要对色拉寺的措钦大殿、阿巴扎仓、吉扎仓、麦扎仓、哈东康村、恰扎康村、智吾康村等进行保护维修。整个维修工程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既保持色拉寺文物建筑体原有宏伟壮观的风貌,又达到抢险、加固、维修、美化的目的。

9月12日—22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游洛屏率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赴欧学术访问团一行5人对奥地利和意大利两国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

奥地利是访问团的首站。在维也纳,访问团先后访问了奥地利科学院亚洲研究所和维也纳大学佛学和藏学系。其中,奥地利科学院是代表团访问的重点。在奥地利科学院,游洛屏书记一行与奥地利科学院院士、亚洲研究所前任所长、著名藏学家恩斯特·斯坦因凯勒教授和亚洲研究所现任所长黑尔穆特·卡萨热博士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奥地利科学院亚洲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的合作项目进行了评估,双方不仅对合作进行了肯定、积极的评价,并且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合作领域。

在意大利,访问团先后对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意大利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和意大利亚洲与非洲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其中,对意大利亚洲与非洲研究所的访问是意大利之行的重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上进行了友好的交流与协商,并就未来合作达成了框架协议。

应意大利亚洲与非洲研究所(ISAOL)要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访问团在该所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由访问团成员熊文彬研究员主讲,题目为《西藏夏鲁寺中的汉式艺术因素与元代汉藏艺术交流》。来自意大利亚洲与非洲研究所、罗马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听取了讲座,并积极提问,主讲人和访问团其他成员就所提问题进行了回答,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月14日

中国作家协会赴藏调研采访团与西藏文学界部分知名作家举行座谈。西藏文联副主席吉米平阶在座谈会上向中国作协赴藏调研采访团简要介绍了西藏作协基本情况。西藏作协自成立至今,有会员130多名,平均年龄在41岁左右,68%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是一支以藏族作家为主体的年轻队伍。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有30多位作家获得全国各类文学奖项。

9月16日—21日

以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次仁加布为团长的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了澳大利亚。代表团在悉尼大学孔子学院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次仁加布介绍了藏传佛教的概况、发展历程、教派、现状等情况。师生们纷纷举手提问,气氛热烈。代表团还在悉尼会晤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亚太友好小组成员。

在首都堪培拉,代表团会见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参议员,澳洲国立大学教授、专家和师生以及澳议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等。代表团所到之处都与澳大利亚友人进行了友好、深入、具体的沟通,获得良好反应。在墨尔本,代表团与当地市民及中国学者、侨界代表座谈,回答他们关于西藏历史和现状的问题。

9月20日

应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邀请,国际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木丹教授来中央民族大学讲学,开始了他在北京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

卡尔梅·桑木丹教授此次讲学一共分为8讲:《西藏最新发现的苯教手抄本》《关于与拉喇嘛遗嘱有关的苯教》《藏族的祭山意识》《藏族文化中的仪式和信仰》《大圆满:苯教和宁玛巴共有的哲学教义》《传说和历史相间的藏族历史编撰方法》《藏族宗教中的无宗派意识》《不丹多吉岭巴(或“雍仲岭巴”)的传记》等,他用简洁明了、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国际藏学界的研究现状,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9月22日—26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西藏民族学院联合主办的“西藏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暨纪念《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会议围绕“西藏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暨纪念《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的主题展开探讨。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来自北京、四川、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广东、云南、河南等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30多位与会代表进行了发言,充分展示了各自取得的新的学术成果和见解。

9月28日—29日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庆英研究员作了题为“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学术报告。

该院还聘请陈庆英研究员、周润年教授为西藏民族学院兼职教授。

9月29日

印度国际团结基金会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接见,出版社社长周华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张云向客人介绍了藏研中心的机构、人员、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成果。随后,双方就藏传佛教、藏医药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期待在藏学研究和藏医药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合作。

座谈结束后,印度国际团结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和北京藏医院。

十月

10月13日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总汇集《古译文献宝典》首发式在四川举行。该书是由多位专家学者历时9年搜集、补充、整理、出版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藏族文化巨典,是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文化项目,全书共133卷5300万字。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东升、副省长张作哈等出席首发式。

该书不仅从现有的经典中作了拔萃,还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新资料,特别是抢救了许多珍本、孤本。该书有文章1300多篇,900多幅图片,3700多个特殊符号,还有一卷独立的、分列清晰的索引。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编委会先后组织了5次共300多人次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对,共邀请了几十位大堪布、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6次对勘。该书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与四川省民委共同组织实施。

10月16日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在中央民族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和校长陈理共同为该中心揭牌。来自国家民委、北京市民委、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中心”是专门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资料信息工作的科研机构。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数字化少数民族古籍图书馆和权威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料库,并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方面发挥信息交流、学术沟通和组织牵动作用。该中心将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广泛联系,开展密切合作,使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在古籍保护方面,将采用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数字化少数民族古籍图书馆,面向全球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在资料建设方面,将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外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各种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权威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料库,为国内外学者提供完备的学术资料;在信息建设方面,建立一座门户独立的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学术沟通,促进民族古籍工作向前发展;在科研方面,组织几个重大课题,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做出示范;组织若干具有牵动性的项目,带动地方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仪式上,8名学术委员会成员和33名专职研究员接受了聘书。

10月17日—25日

应美国特拉华大学文理学院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由北京藏医院党委书记多尔吉研究员为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公室副主任张春燕研究员和北京藏医院党委委员、服务中心主任冯岭为成员的学术代表团前往美国和加拿大3所大学、3所博物馆、4所科研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出访了解了美国、加拿大博物馆特别是数字博物馆方面的发展情况,获得了珍贵的藏医药文献资料,并与特拉华大学文理学院和渥太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10月19日—10月31日

德国汉堡大学印藏学系哈如那嘎·伊萨克森(Harunaga Isaacson)教授再次来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继续开展相关合作项目,并与中心学者一同研究有关梵文文献资料。

哈如教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做了题为“梵文写本文化”的学术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以及藏研中心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讲座。

10月22日—25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伙伴日本龙谷大学桂绍隆教授、若原教授,东京大学印藏学系斋藤明教授(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访问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拉巴平措总干事和郑堆副总干事分别会见座谈,探讨合作情况。桂绍隆教授希望藏研中心不仅与龙谷大学合作,也能与日本的各大学、相关藏学机构、佛学机构进行合作,中日双方能在藏学领域的研究中互惠、互利,共同取得研究成果。

10月24日,中日学者在藏研中心举行了“首届中日学者藏学论坛”。来自日本龙谷大学、东京大学、德国汉堡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论坛。中方郑堆研究员和日方龙谷大学桂绍隆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论坛,与会的6位学者作了主旨发言,其中日本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文翻译特征研究、日本涉藏史研究,中国学者的发言内容涉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汉艺术交流研究。

“中日学者藏学论坛”这一形式得到了与会中、日学者的一致肯定。会后,日本龙谷大学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商谈了进一步的合作项目,其中“中日学者藏学论坛”被确定为长期举办的论坛,定期轮流在中国、日本召开。

10月22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所长张云研究员接待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蒙古语与藏语系西藏研究项目主席乌斯宾斯基教授的来访,对外联络处黄文娟处长与历史所相关人员参加。

乌斯宾斯基教授介绍了圣彼得堡大学及其本人目前在藏学研究及教学方面的情况。乌斯宾斯基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学习藏文,目前指导11位藏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主要研究西藏历史、宗教,同时也关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合作愿望。

张云研究员对乌斯宾斯基教授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了感谢,之后分别从历史所研究领域和历史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乌斯宾斯基教授表示同意张所长提出的建议,认为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并表示回去后将进一步设计日后具体的合作方案。

10月22日

越南中央民运部干部培训班一行25人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宗教所德吉卓玛研究员等参加座谈。张云对藏研中心的职责和主要研究领域做了介绍并和专家学者一起解答了外宾关于藏区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问题的提问。

10月24日

由第二届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西藏民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西藏民族学院开幕。论坛以“传播·团结·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高校、新闻媒体、研究机构在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分八个分论坛,从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发展历史、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传播媒介、信息传播对于民族地区发展的内在价值等方面展开研讨。论坛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工作会议,讨论确定了报告内容涉及的时间、写法和模式以及工作进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报告》的编撰,将成为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奠基工程和文献宝库。

十一月

11月5日—7日

由西藏藏医学院和西藏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拉萨召开。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西藏7地市的100多名藏医药研究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主要就如何用藏医药技术治疗中风、肿瘤,以及加大藏医药研发和资源保护力度等三大课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西藏各地市藏医学院、藏药厂、藏医院相关负责人、藏医药研究专家、知名学者、寺庙藏医共100余人进行了交流研讨。成果包括用藏文书写的《用藏医药治疗中风疗效》《昌都地区藏医院关于藏药治疗肝癌疗效分析》《论藏药配方的四大原则》等51篇学术论文。

11月8日

俄罗斯新闻社记者和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一行4人访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新办工作人员及翻译随行。历史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接见,当代所副所长刘洪记研究员等参加了座谈。张云介绍了藏研中心并和中心专家学者一起回答了记者关于西藏宗教政策及活佛转世流程等方面的提问。采访结束后,客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西藏文化博物馆。

11月19日

西藏藏医学院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政府各个部门、社团组织和民间团体,采用“地毯式”搜集方式,寻找散落在西藏各地的藏医药古籍文献。西藏藏医学院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世界最大的藏医药古籍文献中心,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目前该中心已经搜集了4300余卷古籍文献。

11月23日

中国西藏杂志社在广州珠海举行了第九次工作会议。西藏、四川、青海、北京等地的有关领导、专家等34人参加了会议并发言。杂志社总编辑张晓明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就杂志创办20年后面临的新机遇和选择等发表了意见。

11月23日—24日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藏学珠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游洛屏主持开幕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作了题为“2010年中国藏学研究评述”的主旨发言,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藏学成果进行了回顾。

论坛期间,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藏大学等数十家学术机构近百位专家学者就社会经济研究、当代政治研究、历史研究、宗教研究和藏医药研究等分组进行发言。

11月25日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成都联合举办了“2010民族医药发展与创新论坛”。该论坛也是“2010年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第七分会,以“发掘民族医药科学内涵、推动民族医药发展创新”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民族医药行业科研院所、民族医院、民族医药企业、少数民族医药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100余人参加了论坛的开幕式。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陈虹会长致开幕词。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名义顾问斯塔在开幕式上讲话。

论坛期间,西南民族大学与北京藏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成都成立一家藏医院——西南藏医院,并计划2012年在西南民族大学招收第一批藏医学专业学生。民族医药发展与创新论坛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加了由西南民族大学举办的“藏医药民族医药暨西南藏医院发展规划座谈会”。座谈会由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永主持。会上,西南民族大学对西南藏医院发展规划做了介绍,专家们就民族医学,特别是藏医的研究和创新发展进行了研讨,对西南藏医院的建设提出了建议。按照规划,西南藏医院完成申报立项后将开始建设,地址在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占地约7000平方米,预期投入8千万元。

十二月

12月9日—10日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外事外宣工作会议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中央统战部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领导与相关人员出席会议。拉巴平措总干事在会上作了题为《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开创藏研中心外事外宣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会议旨在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杜青林部长关于藏研中心工作的指示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以来的外事外宣工作,研讨新形势下涉藏外事外宣工作情况,探索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做好外事外宣工作。

12月14日—15日

由国家民委组织的“第三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召开。国家民委机关各部门和委属各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民委主管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领导、古籍办负责人、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代表共140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接见了与会代表,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会上,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宣读了《国家民委关于表彰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会议表彰了25个先进集体和47名先进个人。

12月19日

“著名藏学家黄颢先生学术追思会及《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首发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行。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杂志社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罗贤佑研究员在会上全面介绍了黄颢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果。周润年教授在会上介绍了他与黄颢先生共同完成的《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的翻译和出版情况。

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以及喜饶尼玛、陈庆英等多位学者在会上发言,大家讨论了《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的学术价值,缅怀了黄颢先生的学术品格与高风亮节。大家认为黄颢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问,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是公认的求真务实、知识渊博的藏学家。

12月19日

北京大学马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白振声教授、丁宏教授、苏发祥教授等一行15位专家学者应邀前往西藏民族学院开展学术交流。

该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学海教授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介绍了学院办学历史、办学成绩和发展现状。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为该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座谈会上,王学海副院长代表学院向马戎、杨圣敏、白振声、丁宏、苏发祥等5位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马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中,马戎教授从新世纪的竞争态势中的民族教育谈起,认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将少数民族教育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性。他就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保护“人”还是保护“传统文化”、语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学习工具、尊重各族人民学习语言文化的选择权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在关注人发展的前提下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新双语模式”,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