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汉文部分)

发布时间:2021-11-19 14:48:36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敦煌研究院所编《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是2008年8月“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其中收录了罗秉芬《象雄语文献和象雄文化》、巴桑旺堆《关于新发现当许噶塘蚌巴奇本古苯教文书》等49篇文章,内容涉及敦煌与藏族早期历史及原始宗教、敦煌与吐蕃历史、敦煌吐蕃石窟和藏地佛教艺术与考古、敦煌吐蕃文献、敦煌吐蕃文化等。

才让的《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价值探析》(《中国藏学》第2期)认为,敦煌藏文佛教文献在考察藏文佛教文献的渊源流变、研究吐蕃佛教发展史、见证历史上的民族文化交流、研究藏语语言文字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所蕴涵的众多历史文化信息,需要从多方位、多学科的角度加以研究。

马德在《西藏发现<喇蚌经>为敦煌写经》(《敦煌研究》第5期)一文中认为,西藏山南隆子县卓卡寺保存的吐蕃时期专供赞普御用的《喇蚌经》,无论是纸张、书写及装订格式均与敦煌藏文写经《十万般若颂》完全一致,部分写经、校经人名题记与敦煌市博物馆及法国国家所藏敦煌藏文写经完全相同。这部西藏发现的吐蕃时期的敦煌写经,可以说是唐代吐蕃和敦煌历史上汉藏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敦煌在吐蕃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历史见证。

张廷清的《敦煌古藏文佛经中报废经页》(《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专门研究了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者在回顾吐蕃佛教翻译事业的基础上,对敦煌古藏文佛经经页形制、报废标记(剪边、删除),报废原因(纸张、墨水、字体),处罚举措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敦煌写本P.T.55《解梦书》是目前所知敦煌遗书中唯一一篇古藏文解梦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郑炳林、陈于柱的《敦煌古藏文P.T.55<解梦书>研究》(《兰州学刊》第5期)一文对P.T.55《解梦书》的抄写时间与背景、文本特点、适用群体等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解梦书》是由敦煌僧人在太平兴国四年或其后不久根据苯教解梦书改编而成,以佛教僧侣为抄写人、以古藏文为语言载体、以苯教仪轨为厌禳法术,融汇佛苯、族群等多元社会因子于一体,这与唐宋之际敦煌区域宗教、族群重构与互动有很大的关系,亦是大量藏文苯教文献出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历史背景之一。

陈于柱的《敦煌藏文本禄命书P.T.127<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的再研究》(《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认为,敦煌藏文本禄命书P.T.127《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是以汉文本P.3398《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为底本的改写本,主要以吐蕃裔民为信仰对象、以汉族北斗五帝为最高命属、以佛教转生为信仰手段,是归义军时期在敦煌地区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产物。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