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文部分)——民国及当代

发布时间:2021-11-19 14:48:23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四)民国及当代

1.民国

民国藏史研究方面,2009年度也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论著。李志农的《民国时期西藏政治格局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在梳理清朝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之下的权利结构、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英俄势力在西藏交争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各种势力的权利争斗和政治格局进行了研究,认为统一与分裂、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民国时期西藏政治格局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和基础。

孙宏年的《西姆拉会议前后国内的治藏建议及其影响——以中英藏事交涉为中心》(《西藏研究》第1期)一文以中英藏事交涉为中心,以报刊杂志中的治藏建议为重点,兼及条陈、著作,结合有关档案,分武力统一,还是和平商谈;反抗英国侵略,关注会议进程,提出谈判建议;总结西姆拉会议得失,建议通过“内治”巩固西南边疆三个部分深入分析了西姆拉会议前后国内各界的治藏建议。

美朗宗贞在《西藏近代商人阶层的形成》(《中国藏学》第4期)一文中认为,近代西藏商业的发展与商人阶层的形成,与当时西藏社会内部封建庄园制经济长期孕育和变动的结果有密切关联,作者从庄园制经济、流动人口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代西藏商业与商人阶层并不是脱离庄园来发展自己,它们之间存在的博弈关系才是其真正的发展原动力。

民国藏史研究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康区的。王川的《西康地区近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一书是作者在多次对中国藏族地区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甘孜州及西藏昌都地区等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口碑史料等研究后完成的。全书分政治、文化、经济、人物等四篇,对晚清德格土司兄弟争袭事件、西康建省及其历史意义、刘文辉与西康藏传佛教界的关系、“西康农事试验场”和“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设立及意义、诺那活佛和邦达多吉,以及近代西康地区的社会、历史和人物进行了介绍。

土呷的《“朵麦基巧”沿革考》(《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对清末民初设置的昌都总管——朵麦基巧这一行政建制做了全面的研究,内容涉及朵麦基巧的含义、管辖范围、机构沿革、官员设置与职责、议事规则;历任昌都总管简介;昌都总管时的军队驻防、财政机构与收支情况、司法情况、邮驿与电报局等。

关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研究包括:本擦·达瓦的《试评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新政时期对英帝国主义的利用策略》(《西藏研究》第4期)一文通过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对亲英军官事件的处置、对“西姆拉会议”的态度、选派龙厦的原因及对其交待的使命、致力于恢复和改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认为他在政治上始终对英帝国主义的侵略图谋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在原则问题上没有作出任何让步,这既是其推行“新政”的主要策略之一,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王静、王贵、喜饶尼玛在《从南京追悼十三世达赖大会看国民政府对西藏的重视》(《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3期)一文中分析了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十三世达赖喇嘛追悼大会的历史意义,认为国民政府一方面想借此增进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十三世达赖喇嘛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卓越贡献的考虑。

关于蒙藏委员会的研究:陈立华的《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中国藏学》第2期)一文中通过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前后转折的四个时期,即专使行署时期(1934年12月至1940年4月),孔庆宗主理时期(1940年4月至1943年10月),沈宗濂主理时期(1944年8月至1946年1月),陈锡璋主理时期(1946年1月至1949年7月)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主要工作的介绍,阐述了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

另外,还有两篇人物传记,王川的《格桑泽仁传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3期)一文简要回顾了近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格桑泽仁(1904—1946)的早年生涯、南京的从政、1932年“格桑泽仁事件”、回到中央国民政府等历史过程。喜饶尼玛、张召庸的《民国时期藏事传奇人物谢国梁评述》(《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第4期)一文对谢国梁的藏事生涯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认为其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处于非正常时期时,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当代

2009年度历史研究最大的变化,就是当代部分的大量增加,这和学界专题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原因分不开,可以说2009年度的当代研究主要就是围绕纪念民主改革50周年(包括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展开的。

丹珠昂奔主编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5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s in Tibet)》(中英文本,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书分和平解放西藏;平息武装叛乱;西藏的民主改革;50年来统一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五个部分,以大量的图片资料,记录了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历程。

王小彬的《关于西藏民主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从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由来、西藏地区的和平改革、西藏民主改革的理论创造与政策特点等方面对西藏的民主改革进行了分析,认为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是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徐继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视阈下的西藏民主改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3期)一文把西藏民主改革纳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视阈下,通过对西藏民主改革历史条件、过程内容、特点经验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为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历史决非历史上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实现这种或那种资本主义发展结局的事件可以比拟的。西藏民主改革及其伟大胜利充分彰显了西藏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宏大背景下,必然走向从前资本主义时代向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转型,必然走向从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反帝爱国斗争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必然实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阶段的发展,西藏社会这一历史特性具有强烈的不可逆转性。

《中国藏学》第1期还围绕纪念民主改革50周年刊发了一组特约文章:陈庆英的《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意义》、周源的《丧钟为谁而鸣》、张云的《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西藏寺院并非一方净土》、廉湘民的《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自治》、刘洪记的《西藏宗教50年》、张明的《西藏的经济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熊文彬的《西藏方兴未艾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从不同的侧面,对旧西藏以及西藏民主改革以来政治、宗教、经济和文物保护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次旦扎西在《铭记历史强力回击——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有感》(《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一文中回顾了西藏的民主改革,阐述了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重要意义,认为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百万农奴从黑暗到光明的历史性跨越的标志,是人民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对“藏独”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强力回击。

除了民主改革,2009年度关于当代的文章还有:梁俊艳的《论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历史观——兼评托马斯·莱尔德<西藏的历史:达赖喇嘛访谈录>》(《中国藏学》第1期)一文通过译读托马斯·莱尔德的《西藏的历史:达赖喇嘛访谈录》对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历史观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历史观主要包括宗教神学史观、分裂史观和主观主义史观等三个方面。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