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藏学  > 研究机构  > 北京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1-10-26 14:31:34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是院党组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在知识创新工程科技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中成立的研究所之一。青藏高原所紧密围绕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新时期办院方针,率先开展“四类机构”改革,全面实施“一三五”规划,促进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深入推动“国际化、高水平、重服务”研究所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展,为实现青藏高原所创新跨越发展、建设国际化一流科研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藏高原所于2003年成立,实行“一所三部”的运行方式,三个部分别设在北京、拉萨和昆明。北京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实验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国际交流基地和综合协调基地;拉萨部的主要功能是科学观测研究的野外基地、国际合作研究的野外基地、西藏高水平科学实验基地、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基地和西藏科学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明部的主要功能是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资源研究基地。

截至2017年11月,青藏高原所全体在职职工239人,其中科研人员161人(其中正高级41人、副高级42人),科技支撑人员55名、管理人员2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8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

青藏高原所现有3个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现有5个院重点野外台站,分别是: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和慕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同时,在推动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建设。

青藏高原所现有自然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3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和生态学4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地理学和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研究生283人(含外籍留学生74人),其中博士生160人、硕士生123人,在站博士后55人。

2014年1月21日,根据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依托青藏高原所建设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把国内外青藏高原研究力量聚集到一起,实现研究模式新的升级。

2017年,姚檀栋院士获得“维加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2017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致贺信,指示“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为青藏科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刘延东副总理专程到拉萨宣读贺信并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要求将其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同时,青藏高原所积极推动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战略先导专项和三极大科学计划等重大任务,为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http://www.itpcas.cas.cn/gkjj/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