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藏学  > 研究机构  > 甘肃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0-13 15:29:32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研究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在西北民族研究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10月创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7月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之际,费孝通教授亲临研讨班,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揭牌,成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建立了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2008年7月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原西北民族研究所更名为西北民族研究院挂靠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学院有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中心”。有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社会学一级学科、民族学一级学科、民俗学学科。在2012年度教育部第三轮学科综合水平评估中社会学一级学科位列第十三,民族学一级学科位列第六。学位授权点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招生方向;社会学一级学科、民族学一级学科、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社会学、社会工作、民族学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于2008年获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获准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学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2015、2016排行榜中,相继荣膺中国最佳专业,列为中国高水平专业;民族学专业在2014年度排行榜中列为中国知名专业,2015年获准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全院教职工38人,师资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教师皆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们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应用社会学、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志研究、西北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系统中青年英才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团学特色活动”、“大学生学习援助分中心”、“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建有河西走廊武威市田野作业调研基地、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夏河县民政局等14个实习实践基地和“社会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多功能社会工作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建有社会调查小组、社会工作协会、灯塔就业指导协会等11个院级社团。院团委编辑出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报》、大学生学习援助分中心编辑出版《社会民族文化》、《西北民族研究动态》两个院刊;通过执行外专项目、举办学术会议及“周三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建立学生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010年组建的“赴夏河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省级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2011年组建的“赴临夏市‘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小分队和甘肃省优秀社会实践小分队。2010年始学院承办“民俗文化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展演及民俗知识交流活动。目前,学院已与国内外多个高校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来源:http://cms.xbmu.edu.cn/frontContent.action?siteId=58&articleClassId=1617&articleId=15918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