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藏研人】高墨函:​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做守护西藏瑰宝、传承西藏文化的藏研人

发布时间:2021-06-17 15:55: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高墨函 | 责任编辑:

2012,那年的我,25岁,那年的你也是25岁,我们同岁。花儿一样年纪,花儿一样的青春……

2021,历经九载春秋,我们共同成长。你成为了一所综合性的藏学学术机构,我成为了一名守护西藏瑰宝、传承西藏文化的藏研人。

1

坚持以史为证,讲述西藏故事

近十年间,在中心领导的指导下,博物馆本着层次高、看得懂、喜欢看为准则,利用小展厅办大展,力争以独特国际视野把握涉藏外宣话语权,宣传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驳斥西方及达赖集团的错误观点,引导国际舆论,先后举办了《雪域宝鉴大型展览》《雪域瑰宝——西藏文物联展》《根敦群培生平学术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国民政府代表——刘曼卿史迹特展》《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以及马上将要展出的《丰功伟业——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一个个展览记载着博物馆的成长轨迹,我们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者。我参与其中,也收获了一段段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为了从各个角度向观众阐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以史为证,每次接到展览任务,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全馆上下都会齐心合力,克服种种困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展览任务。但受资金、场地、时间等各种限制,每次筹备展览的压力都很大。如何呈现一个个历史瞬间、如何串联一个个历史片段,如何区别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的讲述等等这些问题,历经一次次的调研、大纲审定会、讲解稿审定会、展览协调等无数场会议最终得以解决。

展览大纲定稿,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负责布展的部门人均摆设展品两千余件次。为了节省开支并保证藏文说明牌的准确性,馆内工作人员自制说明牌近千个。要给观众呈现一个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的展览,每逢展览筹备期,博物馆几乎所有的办公室都是加班加点到深夜:核对展板文字,调试多媒体设备,摆放展品、放置报警设备……

开展后,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诠释展览内容以及专家们的研究成果,讲解团队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反复翻看展览相关资料,在展厅不厌其烦地走场,最终达到能够脱口而出的程度,自信满满地接受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检阅。经统计,九年来博物馆接待专场讲解突破一千场,场场得到贵宾以及国内外观众的认可。

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开展以来,博物馆近些年开启了飞跃式发展,2019年3月,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数字馆(中英文)上线,全球网上观看已超过1200万人次。此后“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数字馆”、“康藏轺征—国民政府代表刘曼卿史迹特展数字馆”相继上线。2020年“废奴丰碑”展览获得“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名”。2021年4月博物馆官网正式上线。

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骄傲,我自豪!经过博物馆人只争朝夕的奋斗,现在的我们已经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AAA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2

依靠网络发声,弘扬西藏文化

2014年4月,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推出了微信公众号。为了更好的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为博物馆打开一个新的宣传窗口,我承担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发和运营维护工作。对于一个新生事物,问题和困难是很多的,作为年轻党员,在馆领导鼓励下,我发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问题,制作H5程序36个,发布信息239条,开发了博物馆小程序,目前关注粉丝近九千余人。

几年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从简单地发布开馆闭馆消息、展览信息,发展到今天,可以在线预约参观、报名听讲座、听讲解、360度展览体验式参观、了解西藏文化知识等很多功能。我馆推送的“红马甲讲西藏文化”、“云游夏鲁寺”等系列图文得到粉丝们的追捧,纷纷点赞转发。博物馆官微的不断升级,是全馆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以更加热情、更加积极、更加专业的态度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一种体现。

3

发扬志愿精神,传播西藏好声音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赤峰博物馆时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保护和传承西藏文化,馆领导班子决定招募志愿讲解员,力争做到为每个到馆参观的团队都提供最优质、最详细、最周到的服务。

2019年11月,经过面试、政治审查、培训、考核等环节的层层筛选,从一百多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十八名优秀的志愿者,组建了这支西藏文化博物馆“红马甲”志愿讲解服务队。经过一年的打拼,这个特殊的团队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团队精神:讲政治、讲责任、讲奉献!但他们讲的最精彩的是西藏故事。

十八名“红马甲”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公司职员、医生、公务员,也有藏族学生、自媒体工作者,既有在西藏历史、艺术、文化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也有在其他博物馆有着丰富讲解经验的明星志愿者。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经过自己的打磨,用质朴的话语带观众走进历史的长河,用真诚的微笑鼓励观众发现艺术的美好,架起了一座联系公众与博物馆的桥梁。截至2020年12月,志愿者团队共接待参观团体一百余场,讲解服务近千余人,共计志愿服务1820余小时。

作为一名从事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太能理解“讲解”这项工作其实并不简单。且不说要“因人而异”,就单单藏族的名字,可能就要背上几十遍,比如:1652年,清朝顺治皇帝赐个五世达赖喇嘛的名号: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24个字的名号,如何断句,重音在哪,藏文翻译成汉文是什么意思,都需要下功夫一一讲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可以完整的讲解一个展览、两个展览、三个展览,并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他们从主动要求为观众讲解,到现在有观众专门预约来听他们讲解,有观众留言这样写道:今天参观,馆里的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亲切、热情,讲解全面、到位,注意与观众的互动,非常专业,与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形象契合度高度统一……

有观众说,西藏文化博物馆里每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朵美丽的格桑花,他们盛开在博物馆里,把西藏的美丽和芬芳分享给每个来参观的人们。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微笑是他们娇艳的容颜,真诚是他们瑰丽的色彩,奉献是他们飒爽的身姿,爱心是他们迷人的芬芳,他们才是西藏文化博物馆最耀眼的名片,西藏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

4

不负韶华、不负青春、不负使命

青春是美丽的,但美丽的青春如何才不会被虚度?“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时常在耳边回荡。

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青春,但却有着相同的使命情怀和一样的青春赞歌。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在与一场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紧要关头,我们看到到处都活跃着新时代青年人的身影。他们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坚守,用青春的力量与担当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青春之歌。在面对抗击疫情的时代考卷时,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人舍生而忘死,不分行业,不分地域,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无怨无悔的青春答卷。

今年的我们35岁,我们正青春,期待和你一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保护和传承优秀西藏文化继续奋斗。

作者:高墨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