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红叶 ——记投身新冠疫苗接种的藏医院医者

发布时间:2021-06-04 15:55:00 | 来源:北京藏医院微信公众号 | 作者: | 责任编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居家隔离、防止反弹、注射新冠疫苗,抗疫从未停止……

我们的白衣天使,亦从逆行抗疫、复工复产到投身疫苗接种,保障人民健康从不退缩……

在北京藏医院,就有这样一批投身疫苗接种的医者队伍。当护士姐妹们征战于疫苗接种的先锋阵地时,他们果断地挺身,充当绿叶,点亮了人民抗疫战的星星之火——

增他加:“宣了誓的拳头握紧了就不要轻易松开”

出生于1992年,在医院工作6年的增他加,是这里最年轻的大夫之一,可他,却是疫苗接种预备队里的老人儿了。自2月1日开始,增他加每周主动报名参与疫苗接种3-4次,已持续3个月。

说起打疫苗的经历,增他加颇为自豪:“去打疫苗的前一天,医务处召开党员大会,齐晓辉副处长给我正式戴上党徽。我是预备党员,一年前,我握紧拳头向党旗宣誓,我说要‘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我想,宣了誓的拳头握紧了就不要轻易松开……”

是的,国门屏障还未筑牢,人民抗疫战还未松懈,白衣天使的拳头还不能松开。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情怀下,增他加戴着党徽一次又一次地投身到疫苗接种中去,并考取新冠疫苗接种CA认证,开展为民疫苗注射。

image.png

(增他加为群众接种疫苗)

“我们会遇到接种对象不理解的时候。第二针接种从两周改为三周,又改到一个月。有人不理解,就会发牢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不便。这时,我就想,我是一名党员,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处理问题,我把他当做我的亲人,耐心地去解释。”  

不仅去得多,且单次成绩好,“刚开始不太熟练,每天只打一百五六十剂,后来熟悉了,最多的时候我们二人小组一天打了298剂!”增他加说。

切军加:“医务人员在大疫大病面前一定要有所作为”

切军加是藏医心脑病科主任。平时需要出诊,他常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疫苗接种。

image.png

(切军加在接种一线)

“接种的时候像打仗,可我们并不觉得突然。”

自从北京藏医院吹响抗疫号角后,切军加始终冲锋在前。2020年1月28日,他主动报名参加北京藏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预备队,6月19日午夜,主动报名参加北京藏医院采集咽拭子预备队,2021年,医院招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人员,他带领全体藏医心脑病科医护人员主动报名参加北京藏医院疫苗接种预备队。战斗,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医务人员在大疫大病面前一定要有所作为,有战争军人在前线,有疫情医护人员在前线,这是职责,不必夸赞。”

“我们科室接种队是年前疫苗接种小组中效率最高的,以接种六天总共服务5344人次创造了最高纪录!”切军加说。

刘洋:“就是觉得应该报这个名”

2009年,抗击甲型H1N1流感中积累的经验,成为外科主治医师刘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宝贵财富。

那一年,刘洋始终坚守在发热门诊,共筛查出6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一年多时间里,刘洋经历6次24小时隔离,多次穿着防护服与患者、家属谈话。

“节奏满满的,除了吃饭、换衣服,就是在接种;接种的人群排满了操场,我们自然不能怠慢。有那么几次,打着打着疫苗就没有了。等待的人很焦急。希望尽快地,让每一个人都打上疫苗。”

“就是觉得应该报这个名。护士们很辛苦,几位护士长张帅、周燕,几名护士雷璇、程敏等,几个月来一直坚守在疫苗接种的阵地上。医疗工作,是护士辅助大夫完成;疫苗接种任务艰巨,大夫应该辅助护士,完成知情告知、信息采集、接种核对等基础工作,让护士全力以赴地打好针。我们做她们的绿叶。”

image.png

(刘洋在工作中)

医护同心,甘当绿叶。我看到,这片叶子有点红。

自北京藏医院成立疫苗接种预备队以来,共有17名医生(12位为藏医大夫)参与疫苗接种工作84次,中高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职称人员5人。其中不少同志多次参与咽拭子采集工作。切军加、刘洋、彭毛多杰、增他加四名医生取得新冠疫苗接种CA认证。

“抗疫不分民族”,在抗疫时代,北京藏医院医疗队伍不断完成任务与角色变幻,从一袭白衣到一身蓝色防护服,从诊室、病房到接种站点,从服务患者诊疗到严把接种人群,保障接种效果。任务在变、角色在变,但使命不变,维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不变。

抗疫路任重道远,相信,星星之火必点通天之亮。看,一抹绚烂红亮,正闪耀世界东方。

北京藏医院是一家多民族的涉藏和医疗单位。两百多名职工里,有二十多名藏族同志和土、彝、侗、回、蒙等其他少数民族十余名。多年来,各民族职工同心携手,合力共融,一同奋战在医院发展建设、维护北京市民健康的第一线。

1992年,藏医药走出雪山,在首都北京扎根。一代代藏医荣为使者,以藏医药造福市民;甘为载体,致力藏医药文化复兴;愿为纽带,促多民族团结凝聚。他们时刻践行着“心善”、“工巧”、“勤业”的藏医医德准则,在首都北京续写着藏医药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转自北京藏医院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