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囊玛(lha savi nang ma)

发布时间:2020-07-08 10:00:00 | 来源:中国臧学网 | 作者:旦增白云 | 责任编辑: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号678,编号Ⅲ—81,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国务院审定的民间舞蹈类遗产。“囊玛”是藏语音译,或称“囊玛谐”,现多译为古典歌舞或宫廷歌舞。起源于阿里,盛行于拉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岗(即内室)演出而得名。囊玛典雅华贵,大多人称其为古时宫廷乐舞之遗留。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表演者只舞不唱,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它是一种以歌唱为主,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歌曲部分是囊玛的精髓。表演囊玛时要有乐器伴奏,囊玛的音乐伴奏要求很严,必须有7种乐器组成,即:笛子、六弦琴、扬琴、京胡、特琴(类似二胡)、根卡、串铃,否则不能称为“囊玛谐”。但流传到民间之后,一般只有横笛、扬琴、六弦琴,甚至其中任何一件伴奏就可以演唱。囊玛的舞蹈是从堆谐借鉴变化而来,其这方面的特点很明显。尽管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多抬脚、甩手、踏点步,但华贵典雅的气质和人情味很足,优美典雅,富有时代审美情趣。(旦增白云)

(来源:《中国藏学》2012年第S1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