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德格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bod yig gi yig gzugs)

发布时间:2020-07-07 10:20:00 | 来源:中国藏学 | 作者:旦增白云 | 责任编辑:吕依依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号840,编号Ⅶ—64,四川省德格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申报国务院审定的民间美术类遗产。

藏文书法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乌金、徂仁、白徂和酋体等数十种字体,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捷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德格藏文书法是在藏族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传统藏文书写艺术,经历了由楷书到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发展历史。德格印经院建院以来所形成的内部典籍及经板的雕刻和拓印均以不同书体的德格书法作为标准样式。在当时以德格为中心的康巴地区的传学和运用过程中,德格藏文书法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德格藏文书法线条刚劲,字头舒放,布局精巧,字体疏密得当,其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均显示出轻快而劲健、凝重而灵动、舒放而练达的风格特色。

果洛德昂洒智及德昂洒体书法,是流传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德昂乡及周边部分地区的一种藏文书写艺术。它因起源于德昂乡而得名,创始人为德昂籍僧人洒安旦增。果洛德昂洒智已有200余年的发展历史,基本以单传方式承沿至今,先后已历7代。果洛德昂洒智属硬笔书法,线条简洁流畅,近似于刻印体。其书写多采用乌金体(楷体)和乌梅体(行书),兼有大黑体、小黑体、圆体、兰扎体(古印度梵文体)及艺术体等。果洛德昂洒智的书风别具特色,于温馨中见刚直,硬朗中显柔韧。果洛德昂洒智制笔工艺独特,通过劈、削、刻、发酵、油浸、熏烤等工艺流程,以达到书写流畅、刚柔适度、经久耐用。墨以当地矿物质和植物为原料,经研磨、烧制、调和等工序制作而成,在水中浸泡数年也不掉色、不走墨。纸则采集当地植物,经剁、切、煮、刮模、定型等工艺制作而成。但制成的纸张较厚、粗糙、脆硬,在书写前需要进行打磨、柔化等繁杂的工序方能使用,因此,现在已极少制作和使用。(旦增白云)

(来源:《中国藏学》2012年第S1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