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歌(藏族赶马调、班戈昌鲁)(bod kyi dmangs glu)

发布时间:2020-07-07 10:00:00 | 来源:中国藏学 | 作者:王军杰 | 责任编辑:吕依依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批号614,编号Ⅱ—115,由四川省冕宁县、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申报国务院审定的传统音乐类遗产。冕宁藏族赶马调是安宁河流域牦牛古道和滇西南茶马古道上流传的赶马调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活动于川西的古羌人部落。它的音乐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点,曲调高亢绵长、节奏自由,以五声调式为主,间而有六声。歌词集中反映赶马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愿望追求等。赶马调内容上具有以赶马人生活为主体的鲜明性,音乐语言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特有的生活气息的浓郁性。班戈昌鲁是指广泛流行于班戈县的侠盗歌,属藏北民歌的范畴。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咏唱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鲜明对比,它往往在音乐初始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先声夺人,极富表现力。其主要分布在藏北一带,表现方法上采用比兴、比喻等手法,语言生活化,生活气息浓郁。藏族民歌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可透视出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民风民俗。(王军杰)

(来源:《中国藏学》2012年第S1期)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