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研中心接待波罗的海三国议会友好小组代表团

发布时间:2018-09-03 15:55:00 | 来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image.png

8月23日,藏研中心接待了全国人大办公厅外事局组织的波罗的海三国议会友好小组代表团一行。代表团由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16名议员及驻华大使组成,其中包括立陶宛前总理布特克维丘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国民同志陪同。

代表团首先与藏研中心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藏研中心党组书记安七一主持,副总干事华彦龙、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北京藏医院代院长仲格嘉、西藏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扎呷、当代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彬、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拉先加、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严永山、当代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肖杰等参加。

安七一介绍了藏研中心概况及为藏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所做的工作,列举了《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西藏通史》《中华大典·藏文卷》等重大研究成果。三国代表表达了对华友好的态度。拉脱维亚议会外委会副主席、和谐党议会党团副主席谢尔盖·波塔普金斯(Sergejs Potapkins)说,此次联合访问对波罗的海三国而言是历史性的。他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拉双边关系最基础的原则之一,更多开放性的对话将有助于双方加深双边关系,增进双方了解。爱沙尼亚议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社民党副主席海尔曼·库特(Helmen Kutt)说,2011年爱沙尼亚友好小组曾访问中国,此次三国联合访华确实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爱沙尼亚愿进一步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立陶宛前总理、议会能源委员会副主席、反腐败委员会成员、国家安全与防卫委员会成员、社会民主劳动党议会党团副主席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克维丘斯(Algirdas Butkevicius)表示有机会接触藏研中心的专家学者感到非常高兴。立陶宛议会卫生事务委员会成员、农民与绿色联盟党成员阿尔吉曼塔斯·基尔库蒂斯(Algimantas Kirkutis)是藏医药方面的研究专家,他介绍了2013年以来立陶宛成立的传统医药研究小组的有关情况并表达了与中国的藏医药机构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的愿望。

藏研中心学者从以下几方面主动介绍情况:

藏医药方面。北京藏医院代院长仲格嘉介绍,藏医药在中国有380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有5所大学设立了藏医药专业。其中西藏有藏医药大学,青海大学有藏医药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了藏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设立了藏医药班。此外,不少寺庙也有藏医药人才培养课程。目前国内有116家县级以上藏医院,5所专门研究藏药的藏医研究院以及58家从事藏药生产和研发的企业,藏医药从业人员12000多人,藏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态势良好。他表示,中国的藏医药自古以来都是对外开放的,中国的藏医药发展愿与海外合作研究。

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社会经济所所长扎洛介绍,西藏与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一样,目前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西藏正从传统的农牧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的公有制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落后向现代社会迈进。过去20年里,西藏的GDP和农牧民收入增长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西藏发展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西藏最大程度的保存了森林、草原、荒漠等原始生态面貌,目前西藏自治区34%的土地被划规为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在西藏设置了62万个生态公益岗位。总体来看,西藏的环境保护富有特点并卓有成效。

宗教方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拉先加介绍,西藏自治区现有僧尼4万多人,寺院1700多座。作为长期从事藏传佛教现实问题研究的学者,他的亲身体验是中国政府非常注意对西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具体表现在:一是近30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二是僧尼学经修为方面,传统的学经方式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三是宗教活动得到充分保障。总体来说,当前西藏宗教场所的规模和宗教活动能够满足西藏僧尼和信教群众的需求。

交流座谈后,代表团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西藏文化博物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了解了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宗教仪轨和中央政府的认可和册封等。

image.png

版权所有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